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890德意志霸权之路-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橡胶而没有那种高大的橡胶树。

    威廉顿时感到十足的无语,在他那个时代橡胶树是人所共知的战略价值极高的经济作物,但这些人竟然不知道,倒是应该在植物园都难得见到的什么“藤本橡胶”竟为他们所熟知。

    这时忽然有一名医生打扮的人似乎想起了什么,对威廉说道:“陛下,我昨天刚刚收治了一位病人,他不久前从利奥波德国王的刚果领地考察归来,是个英国人,据说是皇家学会的植物学家,他曾向我提到橡胶树,并且似乎也想在这里寻找这种树。”

    “橡胶树可以收割橡胶,而橡胶可以用来制造轮胎,橡皮等等的极为有价值商品。”威廉亲切的向众人解释道:“现在柏林很多四轮马车都开始使用橡胶制造的轮胎,不仅结实耐用,而且乘坐起来比铁制轮毂要舒服很多。据说这种橡胶树只在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丛林中才有,所以一般欧洲人并不了解。”

    “你的那位病人病情是否严重,我想见一见他。”威廉继续说道。

    “他只是腿部被灌木划伤,并无大碍。已经休息了一天,今天就可以下床活动了。我马上就去把他叫来。”

    这个英国人名叫维克汉姆,来自英格兰的德文郡,是皇家植物学会的会员。见面后,威廉简单了解了对方的身份。

    “尊敬的陛下,我研究橡胶树已经有20年时间,早在1876年的时候,我就曾经从南美亚马逊河口采集橡胶种子,运回英国皇家植物园播种,后来又在锡兰和东印度的苏门答腊等地试种,均取得成功。去年,伦敦的邓录普先生发明了充气轮胎,这是自固特异先生发明硫化橡胶以来关于橡胶的最重大发明。我断定,不出10年,全世界的橡胶需求量就会获得爆发性增长。我先后游说过马来亚和锡兰的总督以及利奥波德国王,但他们都对大规模种植橡胶树不感兴趣,认为投资的风险过大。我这次来中非地区考察,主要是想研究本地区的原生橡胶树或藤本橡胶和南美的三叶橡胶树比起来,哪种树的产胶量更大,以及产胶时间的长短和橡胶质量上的差异。”

    “您的研究有结果了吗?”

    “是的,陛下。三叶橡胶树相比其他种类的产胶植物相比,更具有经济性。无论从产胶量还是橡胶质量上说,都是这样。关于本次在中非考察研究的论文,我已经寄回伦敦,将刊发在下个月的皇家植物学会的会刊上。”

    “祝贺你维克汉姆先生,我想说,如果我认可您的观点,并愿意大规模种植橡胶树,您愿意帮助我吗?”威廉压抑着心头的兴奋,恭谨的说道。

    “当然,当然愿意。上帝啊!能为威廉皇帝陛下效劳是我莫大的荣幸。”维克汉姆十分激动的说道。对于把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橡胶树的研究中的维克汉姆,这一刻他已经期盼了很久。他游说人们种植橡胶树并不是为了获取金钱,而是为了向世人证明他的学术生命的价值所在。

    “那么您觉得德属西非,也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否适合种植橡胶树?”威廉微笑的问道。

    “整个赤道非洲以及亚马逊的热带丛林,还有东印度和马来亚等地都适宜橡胶树的生长。不过,要说其中最好的地方,当然是距离我们现在位置不远处的喀麦隆火山丛林区了。那里温度、湿度和降水以及土壤的肥力都是最优越的,我估计同样的橡胶树品种,种在这里产量会比其他地方高出至少一倍以上。不过,我并没有在这里发现原生橡胶树,这个结论还有待验证。此外,德属西非地形多样,北部和中部并不适合种植橡胶树。”

    呵呵,不用验证了,威廉心道,后世喀麦隆橡胶的每公顷产量能到1200千克,马来亚为700千克,印尼的平均产量则只有400千克。高中地理成绩极佳的威廉在这一点上还是了解一些的。

    于是,他继续问道:“那么建设橡胶园需要多少投资呢?”

    “至于投资多少,那要看种植规模的大小了。以一万英亩为例……”

    “维克汉姆先生,您能用公顷表述吗,我对于英制单位的换算实在是很糊涂。”威廉耸耸肩道。

    “好的陛下。在丛林区建设一个一万公顷的橡胶种植园,大概总投资为10000英镑,在第七年产胶前,每年还要追加500英镑的管理费用。”

    “库尔特总督,喀麦隆的火山丛林区一共有多大面积。”

    满脑子想着自己的甘蔗种植园的库尔特对于威廉和维克汉姆毫无兴趣,因此脑子有点开小差,听到威廉的突然问话,他竟然习惯性的双脚立正,打出一个漂亮的军礼,说道:“报告陛下,喀麦隆南部火山区面积共计4。6万平方公里。”

    “如果全部建成橡胶园的话……”

    “陛下,那片地区相当部分都是原始森林,地形过于复杂,不适合大规模开发。适合开发的地区估计有一半左右。”维克汉姆急忙补充说道。

    “那您觉得总投资需要多少钱?”

    “200万公顷的大种植园,无论种植什么都是个了不起的成就,考虑到建设交通设施的投入,我估计分10年渐次开发的话,第一年需要投入100万英镑,以后六年,每年投入25万英镑,到第七年就不需再投入资本。从第十年开始就可以获得相当大的产出了。”

    “很好,我回柏林后会安排专人协助您做这项事业。另外,支付给您的薪水算多少比较合适。”

    “薪水就不必了,如果陛下愿意的话,能给我1%的橡胶园股份,我就心满意足了。”维克汉姆笑着说道:“当然,如果陛下有机会帮我讨一个皇家学会荣誉院士的头衔话,那我会终生感激的。”

    “这个当然没有问题,您尽管放心好了。”威廉爽快的答应道。

    ――――――――――――――――

    下周有个小小的推荐,很高兴,希望兄弟们继续投出宝贵的推荐票!自由一定会加倍努力,写出更加耐看的章节。
………………………………

第六十二章 多哥兰号角

    离开喀麦隆后,威廉又顺路访问了多哥兰。 多哥兰位于西非湾北岸,包括现今多哥共和国和加纳东部地区。这片殖民地开发较早,在17世纪便已经有白人定居,沿海地区现在已经建立起成熟的种植园经济。

    时至八月,漫山遍野飘散着咖啡花的香气。

    在临时首府阿内乔,威廉会见了殖民地行政长官,来自西普鲁士的容克军官耶斯科・冯・普特卡默尔上尉。普特卡默尔早在1885年《柏林条约》签署后便来到非洲工作,和他一起的战友还有现任西南非洲军事长官弗朗索瓦上尉。

    两人均是在德国殖民历史上青史留名的人物,不过“德国殖民史”这么偏门的资料,威廉自然是不了解的,如果换成“第三帝国扩张史”他说不定还能记得个一二三。

    普特卡默尔有一个规模不大,但十分团结而精干的团队。他们中大部分是来自普鲁士陆军的下级军官,而且贵族出身的居多。

    在那个时代,殖民地官员或者是贵族、或者是博士,必居其一。因为在远离母国且条件艰苦的地方长期工作,死亡率比普通人高十倍以上,这要是没有崇高的理想和为祖国、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是不可想象的。

    普特卡默尔沉默寡言,不爱说话,不过仅有的几句话却让威廉兴奋异常。

    在谈到当前状况和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时,普特卡默尔说道:“新近签署的《赫伯特条约》已经明确了多哥兰西部的边界划分,现在除了向北方前进外,就是向东部扩张了。”

    说着,他拿出一副高比例尺的西非地区的手绘地图。上面清楚的表明了各国在沿海地区的势力范围划分――这是柏林会议的主要成果。

    “柏林会议只规定了海岸地带的划分,但内地却依然是一片处女地,谁先抢到就是谁的。根据殖民局凯泽尔博士的最新安排,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和法国人赛跑,谁跑的快,谁就能拿到更多的地盘。”

    略微停顿了一下,普特卡默尔又说道:“只不过,陛下,我们现在依然急需资金和人手,殖民局可怜的拨款实在是难以维持长期而深入的探险费用的。”

    普特卡默尔丝毫没有顾忌谁的颜面,把困难实打实的说了出来。

    威廉转头望向赫伯特。殖民局是隶属于帝国外交局的,这些事情他应该十分清楚。

    “陛下,殖民局是新成立的部分,帝国议会仅仅拨发了每年20万马克的事务性预算,这显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