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威廉觉得,在中国境内如此大规模修建铁路是清廷无论如何都难以允准的,而这一要求恰恰最为符合德国和俄国的利益,也部分符合法国和英国的利益。
德国主张提出后,法俄两国首先表示支持,英国则犹豫不决,最后赫伯特在约见罗素时,特意允诺支持英国在铁路公司中的特殊地位后,格莱斯顿方才允准。
日本起初是不愿让德国将“赫伯特方案”提交四国公议的,因为若是将来中国接受了该方案,那么日本想要割占台湾便是绝不可能了,不过当赫伯特把皮球踢给日本时,日本方面也说不出有什么比攫取一国铁路更为严厉的条件了。
保全中国领土和主权乃是英国的主要诉求,只有将这一冠冕堂皇的大帽子加上,才能体现出方案的正义性,那么剩下来就是想出一个让中国“除割地之外”最为难以接受的条款了,铁路为一国之命脉,比之矿产、税则等等更为重要,所以日本考虑之后也便同意了,青木在写给外交大臣陆奥宗光的报告中说道:此条件确已苛刻至极,想来中国政府不会接受,而愿意割台湾于我国。
威廉的真实意图在于,利用赫伯特方案加快中国铁路建设的步伐,一方面这将极大增加德国商品在华的销售范围;另一方面,威廉是在为将来的欧洲大战做准备。一旦俄罗斯至远东的北华铁路建成,那么德国只要打败俄国,就可以利用铁路从中国获得必要的原料甚至人力,而不再惧怕英国海军的封锁。
所以,在赫伯特方案正式提交给中国政府后,威廉秘密召开御前会议,要求外交部采取一切手段使方案务必为中国接受。威廉此话一出口,赫伯特等人惊讶的说不出话来,本来是帮助日本朋友搞的一个乌龙方案,难不成还要假戏真做不成?
其实就赫伯特方案来说,英、法、俄三国也是各有打算,英国并不完全了解俄国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所遇到的难以克服的困难,格莱斯顿认为,既然俄国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心思不死,那么还不如将其引入一个圈套,将来横穿中国北部铁路怎么修?资金如何保障?地方问题如何解决,等等每一个问题都能拖上个一两年,就算以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英国手里还有一张王牌,那就是铁路一定要采用标准轨距,让俄国的宽轨列车永远无法进入中国。
俄国则觉得,自己单方面提出在中国北方修建铁路一定会遭到英国的反对,而且巨大的资金需求也有赖于法国的帮助,这些问题在当前看来几乎是无解的,法国金融资本不可能傻到把钱扔到一个不受国际条约保护的项目上。而赫伯特方案的提出至少是为俄国的最终目标打开了一扇窗户。
当西伯利亚大铁路因为技术和资金上的困难停工后,从温暖和人力资源丰富的中国北方修建一条铁路的呼声一直萦绕在俄国最高决策者的耳边――这一事业将会无比光荣,和彼得大帝打败瑞典获得波罗的海出海口具备同等的意义。
法国的想法就简单很多,一方面德国的方案得到俄国的赞成,法国的“赞成”乃是对于俄国的帮助,这一点塔列朗已经设法让俄国外交大臣周悉;另一方面,作为高利贷国家,这种修铁路的长线大项目,而且属于垄断性质的稳赚不赔的好生意,法国金融资本不可能不眼馋。依靠金融和农业集团起家的保皇派,在重大问题上自然是要为其恩主投桃报李的。
所以,赫伯特方案一经抛出,得到了各国的一致欢迎。
亚洲方面,既然已经停战,日本就必须尽快提出自己的要求,否则中国难以讨价还价,欧洲国家也无从撮合。
在各方的压力下,日本收敛了其嚣张的气势,直接由驻华公使向北京的总理衙门提交了和议草案。
日本提出的条件一共五条:第一,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第二,中国割让台湾全岛、澎湖、南澳以及附属岛屿给日本;第三,中国向日本赔偿军费三万万两库平银;第四,日本臣民可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城市从事各项工艺制造;第五,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船只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从事商业活动。
日本的议和条件送达总理衙门不久,英国公使欧格那也将赫伯特方案送到李鸿章面前。
日本的议和条件和赫伯特方案根本矛盾处在于,日本要求割让台湾,而赫伯特方案却保证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不过后者攫取全中国铁路之要求实在胃口太大,甚至比割让台湾一岛更让清廷难以接受。李鸿章看完方案后大呼,这是要彻底掐断中国自强求富之路啊!
……………………
这几章写的比较晦涩难懂,大家看仔细一些就理解了。
………………………………
第一百六十四章 折冲
赫伯特方案提交总理衙门后,清廷中枢普遍认为路权实比台湾更为重要不过,清流大臣翁同龢却认为台湾不可失,“恐从此失天下人心”
不过当下的选择权却不在中国自己手里,在日本的积极运作和德国的暗中帮助下,欧洲四国尚未就是否使用武力作为调停之必要手段上没有取得一致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急于和中国单方面达成和议,如此一来欧洲列强以损失日本利益来换取中国回报的计划就可完全落空
不过,日本的和议方案除割地一项外,其他各项也均为清廷感到困难的
于是由李鸿章起草的一份说帖被送呈至日本外交大臣陆奥宗光面前,说帖内容分朝鲜自主让地兵费以及通商权利四项除承认朝鲜自主外,对其余3项皆有所驳论
如:“让地”一项揭露日本的谎言:“日本与中国开战之时,乃布告各国说,‘我与中国打仗,所争者朝鲜自主而已,非贪中国之土地也’”
“兵费”一项说:“日本所索赔款,既名为兵费,却无迄今所费详细数目,虽非外人所能周知,谅较之所索三万万两恐不及其小半”
“通商权利”一项称:“中国如准洋商在华开办工厂,势必尽夺小民生计,于华商所设制造厂极有妨碍,国家自不能不出力保护如果中国以此等利益准予日本,各国皆援一体均沾之例,则华商之制造工厂立即挤倒矣”
陆奥宗光读完说帖后,认为“笔意精到,仔细周详,将其所欲言者都尽情说了出来,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而后,陆奥将说帖专呈首相伊藤博文,并与之相商
两人商议后觉得,和清廷打嘴官司怎么都是一件耗时耗力的事情,当下迅速迫使对方就范才是最为要紧的
于是,经过一番慎重考虑,并征求了德国公使的意见后,对原和议条款进行了减让
主要是兵费赔偿一条,由三万万两减为两万万两;其次,口岸设厂一事可暂缓数年后执行,是为“保护期”
日本驻华公使将修改后的和议条款送达总理衙门,并且对中方下达了最后通牒,称“此为最后之条款,改无可改,若中方不允,则难免再开战端”
在这种情况下,李鸿章求于俄国和法国,因为他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出“唯此二国持议最坚”,或者说只有俄国和法国是敢于以武力作为后盾迫使日本就范的
在了解了中日之间和议的最新进展后,俄国外交部向英法德三国发出照会,要求就使用武力一事情尽快达成一致如果各国不能达成一致,则俄国将放弃干预,并支持日本对于中国领土的任何要求
法国由于和俄国达成了某种交易,因此全力支持俄国,表示愿意以其远东舰队“作为联军之一部”
英国由于的俄国彻底退出干涉后怂恿日本攻取北京,使清廷有覆灭的危险,因此格莱斯顿接受了俄国的建议,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将“考虑使用武力”
当三国业已就动用武力达成一致后,德国就再次面临选择,但是且不说此时德国的力量不足以和三国争锋,即便实力足够也不能也不会因为日本的利益而和欧洲三大国闹翻
在这种情况下,赫伯特召见了青木周藏,转达了威廉的旨意:“皇帝认为,武力干涉既成,则德国或者加入其中,或者置身其外至于和日本联手反对三国,眼下还是不行的而就置身其外和加入其中两相比较而言,后者或对日本更为有利因为德国即便置身其外,日本亦无法抗拒三国的最终要求”
赫伯特非常客观的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并且坦诚的告诉青木,当下德国必须站在日本的对立面和三国虚以委蛇,否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