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随着德国资本快速涌入,德奥两国工业日趋紧密的结合起来,两国的工业家和银行家们相互渗透和参股,越来越显现出荣辱与共的局面。所以,奥地利虽然不支持当也没有特别反对。
所有的外部协调完成后,黑海大铁路于1893年7月正式动工,工期3年零6个月,计划于1896年年底竣工通车。届时,从布雷斯劳至布加勒斯特的新线距离比绕道维也纳缩短了三分之一,通行时间更是缩短了一半。
除此之外,正南方向的蒂罗尔-威尼斯铁路则计划于1895年底完工,届时,该铁路的南延线将和意大利中央铁路接轨,从柏林乘坐火车中途不用下车便可直达亚平宁半岛的南端,这比原来从因斯布鲁克绕行瑞士的铁路线不仅距离大大缩短,而且也避免了高额的过境关税,对于扩大德国对意大利地区的贸易尤其重要。
除了这两处在建和兴建的铁路外,德国还在非洲的阿比西尼亚开工了一条从阿萨布至亚地斯亚贝巴的铁路线。
和欧洲的两条铁路不同,这条非洲铁路的资金全部是由德国财政部从帝国公债中筹措,而欧洲的两条铁路则使用了部分私人资本以及来自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国际资本。
阿萨布至亚地斯亚贝巴的铁路全长500公里,1892年下半年开始筹建,1893年年底开始动工,由于有数千名犹太人参与建设,因此在旱季和雨季全程不停工的情况下,预计3年时间可以完工。
在彼得斯携带了威廉的亲笔信拜见了孟尼利克国王后,国王开始对这条铁路充满期待。
在信中,威廉以“欧洲的犹太教保护者”自居,并反复强调德国只是希望和孟尼利克国王结盟,而绝非想要吞并阿比西尼亚。
威廉如是说道:
“对于德国来说,花费巨大的金钱并付出许多士兵的生命去谋取一块遥远的土地是不值得的。尤其是这块土地已经处于文明世界的内部,就更加不可能了。”
“我愿意尽我国的能力对国王陛下的统一事业进行帮助。对于德国来说,一个在您的治下强大而统一的阿比西尼亚对于德国帮助,要远远胜于我们直接吞并这个地区,因为德国士兵无法在热带地区长期生活,所以,我以我最大诚心恳请和国王陛下保持最为真挚的友谊。这将有助于我们共同的事业。”
信的末尾,威廉写道:“至此伟大事业的开端之际,欧洲大陆最有权势的国王向非洲大陆最有权势的国王致敬!”
紧随彼得斯之后的德**火商人和军官团更是给孟尼利克国王带来了德国人满满的诚意。
此时,由于连续的战争以及失去了对西北部提格雷地区的统治,阿比西尼亚王国财政早已捉襟见肘,即便是法国人淘汰的火枪,他们都要算计着购买。
对此,威廉大笔一挥,2000万马克的贷款直接送到了孟尼利克的手里。
当一支支有战斗力的军队被组建起来,并被牢牢的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时,孟尼利克再也没有理由怀疑德国人有任何不良企图了。
于是,他对德国修建阿萨布至亚地斯亚贝巴的铁路给于了巨大的人力上的支持,近5万名来自南方的黑人奴隶被送到彼得斯的面前。正是在如此巨大的投入之下,彼得斯才下定决心要在3年内建成铁路的,因为他十分担心来自法国人的竞争以及英国人的阴谋诡计。毕竟,这条铁路不仅使法属索马里在经济上变得毫无价值,而且也势必影响到英国在提格雷地区间接统治的稳定性――《特里亚农条约》后,英国以450万英镑从撒丁-皮埃蒙特王国的手里买下了后者在提格雷王国境内的所有权利。
英法德三国此时在非洲之角的关系变得异常微妙,使得彼得斯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由于德国的外交决策,他从德属东非、维图、乌干达一路走来,往往一个地方屁股还没有座热乎,便失去了。眼下的这片土地再也不能失去了,尤其是不能因为自己的错误而葬送掉。
………………………………
第一百四十六章 各取所需
德国在阿比西尼亚修建铁路的消息传来,法国国内的时事观察家一阵轩然大波。 什么“铁路建成之时就是法属索马里港口长满荒草的开始”之类的论调不绝于耳。
在决心修建这条铁路前,德国的外交家们已经预感到必然引起英国,尤其是法国的不满。赫伯特为此再三劝说威廉要保持“忍耐”,千万不能被彼得斯的空口大话冲昏了头脑。
不过,威廉下定决心要做的事情是绝不会半途而废的,更何况这条铁路的意义如此重大。
如果把世界地图铺开,那么印度洋乃是介于西方世界和东方世界的交通中心。
只不过现阶段文明世界的中心是在北大西洋。亚洲在普通欧洲人的眼中是和落后、未开化连在一起的。不过当时间再推后20年,亚洲国家普遍觉醒之时,各国的海军权威就会发出“谁掌握了印度洋谁就掌控了世界”的呐喊。
在威廉看来曼德海峡就如同围棋棋盘上的天元位置,在某种意义上比苏伊士运河更加重要。
正是基于这一考虑,威廉才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使德国势力扎根于非洲之角,阿萨布-亚地斯亚贝巴铁路的建设便是这一行动的关键所在。
如果没有一条铁路联系到遥远的阿比西尼亚的中部地区,那么德国在连淡水都无法自给的阿萨布港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旦世界大战爆发,英国海军可以从容的对阿萨布施行封锁,甚至一举占领,毕竟德国政府曾经向英国承诺绝对不会在当地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设施建设的。
可是当有了一条连接阿比西尼亚首都的铁路以后,情况就会大大不同了。战争爆发后,数目庞大的孟尼利克国王的军队可以依靠铁路迅速开赴阿萨布,协助德军抗击英军或者可能还有法军的进攻。
塔列朗本人是不希望在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和德国心生龌龊的――在他看来欧洲(包括北非)以外的事情都不是什么大事――不过,为了安抚国内的反德舆论。他还是责令法国驻柏林大使向德国外交部提出了质询。
对此,赫伯特向法国朋友做出了坦率而友好的说明,甚至提出愿意把铁路的部分股份转让给法国公司。
法国在非洲的传统政策乃是基于和英国的对抗,所以对于如何处理和德国的争执并无现成的案例可循。
当法国大使把德国的答复传回国内,一时间法国人竟不知如何是好了。
为此,费里内阁召开了一次专门的会议,并邀请了工商界的头面人物参加,看看这条铁路有怎样的经济价值,法国是否有必要也参与进来。
得出的答案是令人失望的。
整个阿比西尼亚的年贸易额只有3000多万法郎,而且大多是销往阿拉伯世界的土产,比如树胶,没药等等以及少量畜产品和咖啡。
虽然铁路建成后贸易一定会大幅度增长,但是法国人对此依然兴趣不大,因为铁路的总预算超过8000万马克,其建成后的收益率很成问题。
至于评论家宣称的法属索马里可能因此而荒废的论调就更是小题大做、无中生有了。欧洲至远东的商船主要是英国船,其次是荷兰船,他们在通常情况下是不会特意偏离主航道50公里前往吉布提锚泊的。
不过尽管如此,费里和塔列朗都敏锐的意识到这条铁路对于德国很重要,因此即使法国在这里占不到便宜,那么也要在其他地方找回来。
与此同时,英国政府却有意插了一杠子进来,法国人不感兴趣的事情英国人却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谁让伦敦从来不差钱呢?
罗素在一次非正式会谈中首次向赫伯特提出:关于曼德海峡的铁路项目,英国希望加入进来。
对此,赫伯特并未立刻答复,如果明确拒绝他害怕引起英国的强烈反弹,从而酿成一次大的外交风波。而这与德国政府现阶段的外交方针是相悖的――用威廉的话说就是,德国对于现在的一切已经十分满足,我们需要的只是和平。
事情就此耽搁了一段时间,阿比西尼亚铁路项目依然在有条不紊的筹备着,却不知道何时能够开工。
威廉此时已经有些心急难耐,但是法国和英国人却出奇的沉得住气,赫伯特只好一再劝说威廉,一定要继续忍耐,切莫一意孤行,因为一旦铁路开工,而英国的愿望没有达成,那么英国国内的保守党势力必然借此大做文章攻击格莱斯顿内阁。而格莱斯顿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