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个19世纪,英国手工工厂的人均工资是欧洲最高的,但在大部分时间里,他们的工作效率远高于法国,也高于普鲁士;
一战前,占英国88%的人口只掌握了全部财富的7。5%,这个基尼系数现在无论放到哪个民主国家都够造反好几次了。
………………………………
第十二章 经济危机
接下来的几天,威廉接连不断听到来自西部工业区的坏消息。 有企业主破产跳楼的,有因为债务纠纷打架拼命的,至于老板关闭工厂,工人集会罢工简直不再是新闻了。
看来经济形势真的如历史上的那般惨烈啊!
威廉看着当天的报纸,不住的叹息着摇着头。
“陛下,谢林亲王求见。”芬克推开门,恭谨的向威廉说道。
谢林亲王是奥尔登堡侯爵,是皇后奥古斯塔的亲叔叔,对威廉来说这算是至亲的自己人了。
俾斯麦去世前并没有明确推荐首相的继任人选,而威廉放眼国内的高级官僚也很难找到一位有足够威望的人来担任首相。这一点要说还得怪俾斯麦,他在任期间只顾自己专权,却不注意培养后续的梯队力量,于是乎出现了“蜀中无大将”的无奈局面。
按照俾斯麦早先的打算,他是希望把自己的儿子赫伯特培养成为他的接班人的,无奈赫伯特其他方面没有学会,只从自己的父亲那里学会了酗酒。在俾斯麦看来,出色的外交官必须要酒量好,但赫伯特的酒量却始终锻炼不出来。最后的结果就是赫伯特和自己的妹夫一样都变成嗜酒如命,但沾酒就醉的醉汉。
让能力平平的醉汉赫伯特出任首相显然是威廉和国内大多数势力都无法接受的。
最终,鉴于国内外政策还不明朗的情况,威廉选择让时任联邦议员主席的谢林亲王担任首相,一方面是不得已的过渡之举,令一方面谢林亲王虽能力不足但至少不会坏事,更不会自作主张,这一点也是威廉看中的。
“陛下,今年年初以来国内经济便出现了不景气的征兆,最近一个月,柏林和法兰克福的证券市场更是暴跌了一半,威斯特伐里亚的工人们的有组织的集会和罢工虽然均被迅速镇压或和解,但情势依然十分严峻。”谢林站在威廉的正对面,神色如常的说道,一副典型的官僚主义做派。
威廉很清楚,历史上的1890年经济危机是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大萧条。
1889年年底,由于阿根廷的政治危机引发了阿根廷金融危机,由于到期的国债无法偿付,作为阿根廷国债的最大债主,信用良好的英国老牌银行巴林银行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挤兑风潮,从而引发全欧洲市场的通货短缺。
1870年后,新生的德意志资本开始频频出手海外的铁路债券市场,到1880年代,阿根廷铁路成为当时最热门的标的之一,德国资本亦介入颇深,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损失惨重。
在加上,1887年开始德国和俄国开始的贸易大战使德国工业品出口受阻,这一系列因素促成了1890年德国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并持续两年之久。
这场危机,严重打击了高速发展中的德国工业。
直至1896年后,依靠内生性增长、同时也受益于世界范围内黄金产量的大幅增长造成的通货膨胀效应才得以恢复。
经济危机给德国造成的另一项重大损失便是人口的加速外流。在19世纪中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德国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输出国,美国则是最大的移民输入国。
德国人口的整体素质在当时的欧洲各国是首屈一指的,尤其是识字率方面更是名列第一。普鲁士王国对于义务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从1807年耶拿会战结束后便达到一个极高的水准。
高素质的人口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威廉不希望白白便宜了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但当时的美国恰恰正是德国移民的首选目的地,良好的气候,肥沃的土地,适宜的人文环境对很多处在温饱线上的德国人都是难以抵挡的诱惑。
那么当下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按照后世的经验,国家在面对严重经济危机时,或者推行凯恩斯主义,延缓危机的爆发,造成俗称“软着陆”的局面;或者直接付诸战争,达到转嫁危机的目标。前者是以大规模发行公债、加剧通货膨胀为代价,在金本位时代推行不易;后者则更需慎之又慎,否则弄不好会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想到这里,威廉便开口道:“说说你们是怎么打算的。”
谢林道:“内阁普遍认为当务之急在于扩大出口,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只不过开拓新市场不是一时半刻能够奏效的,除非能够迫使俄国对我国降低工业产品的关税,从而恢复我们工业品在俄国的传统市场。”
“传统市场?很可观吗?”威廉不解的问道。
“是的,陛下。我国早在10年前便已经稳稳占据了俄国进口工业品50%的份额,但是自从三年前俄国对我国提高制成品关税后,出口便开始大幅下降,目前只能占到俄国市场的27%左右,整整降低了一倍。如果能够恢复这一传统市场,那么德国企业每年将获得高达2亿马克的新订单。”
“这个想法倒是不错的,想必也有很多困难吧,你们打算用什么手段迫使俄国让步。”威廉道。
“诚如陛下所担心的那样,最近几年来我国和俄国的关系一直不太顺利。三年前,俄国贸然提高了对我国工业品的关税,为了报复俄国人,俾斯麦首相下令对来自俄国的农产品征收25%惩罚性关税。后来俄国又禁止我国商人在俄属波兰购买地产,而俾斯麦对此的应对则是禁止俄国公债在柏林交易所上市。不过,眼下我国和俄国的《再保险条约》面临到期,俄国公使舒瓦洛夫已经再三催促。我觉得俄国是希望和我们续约的,如果以此为契机迫使俄国在关税问题上做出让步还是有可能的。”谢林道。
威廉皱着眉,考虑了片刻,说道:“虽然关税问题迫在眉睫,但《再保险条约》涉及外交政策的根本,不可草率行事。关于《再保险条约》的事情,帝国外交局也希望能够尽早决断。这样好了,明天召开外交会议,专门讨论此事,你通知内阁、国务部和帝国外交局相关人员务必出席。”
“陛下圣裁,老臣这就去办。”
这书点击也不少了,可推荐怎么就这么少呢,各位大大能否给自由投两张推荐票啊!昨天就差1个推荐就能上到首页了,泪奔中!…
………………………………
第十三章 再保险条约(上)
翌日,在谢林亲王的召集下,帝国外交大臣赫伯特,普鲁士外交部枢秘顾问荷尔斯泰因等相关人士悉数到场。
本次会议主要讨论的议题便是对俄政策,具体说就是《再保险条约》是否续签的问题。
1887年,鉴于保加利亚危机使《三皇同盟》彻底崩溃,俾斯麦为孤立法国,讨好俄国,于6月18日同俄国签订的一项密约。
条约规定,缔约国一方如与第三国(法国和奥匈帝国除外)交战时,另一方应保持善意的中立并尽力使战争局部化,缔约双方亦应保持中立。德国承认俄国在保加利亚和东亚美尼亚占优势的合法性。双方约定维持巴尔干半岛的现状并重申在1881年已经同意的原则,即俄、德共同对土耳其苏丹施加压力,不许外**舰进入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海峡。在附加的议定书里,俾斯麦同意在俄国采取行动保卫黑海入海口时,德国保证持善意的中立,并给俄国以道义的和外交的支持。这意味着,德国支持俄国占领海峡甚至君士坦丁堡,但是俾斯麦清楚,如果俄国有这种行动,英、奥必然反对。
俄德在对中立条款涉及法、奥遭缔约方进攻时的情形均作了保留,也就是说德国如果主动进攻法国,那么俄国是可以站在法国一边。不过鉴于法、德两国对于1871年以来现状的不同态度,法国需要的同盟,必须是进攻性的,《再保险条约》至少排除了这种可能。而法国若不能在事先争取到俄国的支持,也就不可能独自挑战德国。
由于1879年德奥同盟已经保证奥国在德、法战争中保持中立,这一条约又保证俄国的中立(当法国为进攻方),德国因而获得了双重保险,故名。
德国作为1871年以来,欧洲现状的受益者,只需要维持和平便可以满足。《再保险条约》与先前的《德奥同盟条约》两相呼应,俾斯麦又重新确立了对俄奥的双向抑制。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