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听说德国割让的那两个岛距离并不太远,岛上四季如春,鲜花盛开,全世界95%的丁香香料都产自那里,可真是个好地方啊!”
巴黎的街头巷尾,塔列朗和《法兰克福条约》成为上至贵族和大资本家,下至普通工人和洗衣妇的热议话题。
德国国内,民众们虽然看到法国的赔款数字后有些失望,但是毕竟是打了胜仗,而且西洛林的赤铁矿区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财富,这预示着德国在未来即便钢产量增加一倍,铁矿石也可以完全自给的。
消息传到英国,政治觉悟极高的伦敦市民,通过政论家的分析大体看懂了条约的真实的一面:对英国最为不利的政治格局似乎要在欧洲大陆出现了。
自拿破仑覆灭以来,历代英国的政治家都深刻的理解英国大陆政策的根本在于:英国不能也不愿与一个在唯一强国领导下的统一的大陆集团相对峙。
但是波兰问题的解决和法德合约的签订无疑让英国人看到了德国正在努力成为那唯一的强国,并自愿承担起“统一大陆集团”的责任。
不过大部分英国人包括外交官在内,还没有这么深刻的认识,因为他们不了解威廉想的什么。
英国人最普遍的一种看法就是,法德和解是塔列朗的杰作。
“这个塔列朗家族倒插门女婿生出来的小子怎么比他老祖宗还厉害!”格莱斯顿看过德国大使馆抄送的《法兰克福条约》副本后自言自语的说道。
在之后召开的内阁会议上,格拉斯顿坦率的承认了自己对于德国的战争目标判断失误,不过责任最大的还是外交部长和驻外大使,他们也并未料到德国在大胜之下竟然主动罢兵,而法德之间竟然真的就此达成谅解。当然,波旁王朝能够轻易复辟也是他们始料不及的。
“1815年老塔列朗是联合梅特涅和卡斯尔雷子爵组团忽悠俄国沙皇,现如今小塔列朗一个人就把德国沙皇给搞定了,这塔列朗家族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外长金克尔明明是赞扬的话语,可是怎么听都有一股酸酸的味道。
金克尔对《法兰克福条约》的判断算不上特别悲观,原因在于,他认为德法和解的关键人物是塔列朗,至于威廉不过是和亚历山大那样被“上帝加持”,并充满了人文主义关怀的“好皇帝”而已。塔列朗一定是用一堆漂亮话来奉承威廉,并有意让法国国王菲利普在威廉面前放低姿态,以此换取后者的同情。如果是这样的话,两国就算不上真正和解,未来英国依然有大把的牌可打。
法德和约签订后,法意的谈判也到了无法在拖的地步。
由于意大利陆军在战场上的表现实在太差,因此法意两国单独谈判时,意大利方面自己都没有底气。
法国方面坚持的原则就是不割地不赔款,至于抓获的意大利俘虏和双方彼此俘获对方的商船等问题都可以谈,比如法国表示对5000名意军俘虏的食宿费用会尽量优惠。
面对这种近乎侮辱的挑衅,意大利的谈判代表简直肺都气炸了,要知道意大利可是理论上的战胜国,应当享有和德国一样的地位才是。
对于意大利的进退两难,奥国方面倒是乐的看这出笑话。
要知道,法国刚刚对德国宣战时,意大利竟然厚颜无耻的照会德奥两国,希望以奥国在南蒂罗尔的让步来换取意大利出兵援助。
不过这还算不上最不要脸的,和德奥谈判的同时,意大利驻巴黎大使也间接询问了法国在战胜后是否能给于意方某些好处,作为意大利保持中立的回报?对此,法国方面倒是很慷慨的表示:南蒂罗尔绝不是问题,甚至萨尔玛提亚和里雅斯特都可以在战后一并交给意大利,使哈布斯堡王朝的海军在亚得里亚海从此消失。
法国人描绘的美好前景外加初期的军事胜利的确让意大利政府做了几天不劳而获的美梦,不过随着德军大举反攻,法军进攻受挫,战局开始朝着有利于德国的方向发展。
最终,意大利还是明智的把赌注压在德国一边,对法宣战。不过那时候,德军总参谋部已经确信法国必败,因此德奥两国在和意大利签署的共同作战协议上,仅仅承诺了战后将尼斯和萨伏伊交给意大利,自然不提蒂罗尔的事情。
事到如今,虽然战场上意大利军队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但翁贝托一世国王还是派他的特使请求威廉对法国施加压力。不过,在法德和解的情况下,意大利自然十分知趣的不再提割取法国领土的原有方案,而是希望从法国获得一笔赔款,以支付战争费用并改善政府的财政状况。
1890年代的意大利虽然商业基础较好,但基本还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全国人口约2000万,接近法国的三分之二,但是国民生产总值只有法国的二分之一,财政收入则只有法国的三分之一,甚至比比利时还都强不了太多。
经济基础决定了意大利只能作为一个地区性大国,而无法成为欧洲外交圆桌上的一员。
“请转告翁贝托一世国王,我国和法国是在友好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停战的,为此我们做出了巨大的让步,所以我希望贵国也在和法国友好协商的情况下达成和平协议,不要对法国索取太甚,以维护欧洲大陆的持久和平。”威廉认真的对特使说道。
随后,赫伯特作为威廉的特使对法意谈判进行了调解,谈判的最终结果是:两国释放彼此战俘和商船,维持战前边境不变,互不赔款。
当谈判结果传到罗马后,意大利议会为之哗然,首相焦蒂利于当日下午向国王递交了辞呈。
^^^^^^^^^^^^^^^^^^^^^^^^^^^^^^
其实历史上,德国在1910年前一直有机会组成大陆同盟,只不过因为不愿意对法国舍弃任何利益,而走上了对英国让步的老路。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
第一百一十一章 康斯坦丁王子
战争胜利使威廉在国内的人望再次飙升,因为经过这次战争,德国终于确立了在欧洲大陆的霸权。 遥想100年前的弗里德里希大王时代,即便在最辉煌的时候,普鲁士依然难以体面的成为欧洲大国之一。至于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普鲁士在欧洲史上的地位并不比瑞典更高。
经过100年的发展,昔日地处德意志东北边境,人口不足千万的中等国家经过几代人充满艰辛的努力,终于在19世纪的最后一个十年绽放出璀璨的华彩。
当然,这个荣誉属于民族觉醒后的全体德意志人,而非皇帝本人。昔日为君主个人利益而爆发的王朝战争正在逐渐走向决定民族生死存亡的总体战。
在柏林菩提树大道举行的凯旋仪式上,威廉和萨克森国王、符腾堡国王、巴登大公等十几位参战的君主骑马率先通过勃兰登堡门。后面紧跟着的是各集团军的军官代表和数千名获得嘉奖的士兵们。威廉身着土红色陆军元帅服,骑一头黑色的安达卢西亚公马走在最前面,所过之处人群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德意志万岁”,“威廉皇帝万岁”的叫喊声不绝于耳,威廉则微笑着向人们挥手致意。
这种被人民发自内心的敬爱的感觉真的是很不错,尤其是当这一切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时候,骑在马上的威廉自然是有一种指点江山,君临天下的感觉的。
当天晚上,柏林皇宫举办了威廉亲政后规模最大的一次舞会,受邀的来宾多达近千人。同时,柏林市政府也为市民们准备了免费的伏特加和啤酒,全部工厂和商店放假三天,整个城市都洋溢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
在舞会前的家宴上,维多利亚皇太后,威廉的弟弟妹妹们,皇后全家,布伦瑞克公爵阿尔弗雷德一家,悉数到齐。阿尔弗雷德和威廉平辈,是著名的“血王子”卡尔的儿子,因为精神不大好,所以很少在公共场合露面。他的父亲弗里德里希・卡尔是霍亨索伦王室在19世纪最优秀的统帅,作为方面军司令参与普丹、普奥和普法战争,是那个时代欧洲各国公认的战术指挥大师。因为这个原因,阿尔弗雷德得以享受近支亲王中最高的俸禄并获得布伦瑞克公爵的爵位。
“哥哥,我们圣诞节前就要回希腊了,而且明年可能就不会再过来了。”说话的是威廉的妹妹索菲,那脆生生的声音仿佛一个没长大的孩子。
“哦?这么说,斯巴达公爵是要从我的军队中退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