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仵作-第1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街寂寂,百姓无声,原为看热闹而来,如今却人人绷着心神,大气不敢出。

    风荡长街,将士还朝,如一把出鞘利剑,荡尽六百年古都富丽靡靡,豁开一路沙场征战波澜壮阔。

    西北军!

    戍守国门的战神们,凯旋归来!

    沿街百姓无人出声,不约而同地以静默目送将士们入城门,过长街,走荆道,鞭炮未响,狮龙未舞,戏班未唱。这一日,盛京原本该有的热闹场面皆未有,只因无人想堵住将士们还朝的路。

    宫门前等候的礼部官员迎到人时颇为诧异,时辰竟比预计的早了不少。

    将士下马,东门大开,元修率五千将士入东门,过景门,上乾华门广场,列高阶之下。

    有宫人自乾华殿出,手捧圣旨高声宣诵,宣圣上仁德,颂边军之功,十年之功,一一细数,将士跪听,高呼精忠报国誓。

    圣旨宣诵罢,宫人将圣旨奉去一旁,此道颂功之旨今日将同封赏的圣旨一道儿八百里加急送往西北边关,下到仍在边关镇守的将士们手中。

    “宣西北军将领进殿――”

    宫人长声喝报,元修率众将士谢恩起身,五千精军立于广场,将领随元修上玉阶,步步登高,披甲入殿!

    殿中天子高坐,百官肃列,众将领入殿而拜,宫人将圣旨一展。

    啪!

    将士垂首,听封!

    “西北军大将军元修,固关城,戍边防,外抵胡虏,内剿马匪,定国安邦,忠烈盖世,封一等镇军侯,赐良田万亩,金银万两。”

    “西北军镇国将军顾乾,忠君报国,戍边半生,封一等忠勇伯,赐良田万亩,金银万两。”

    “西北军骠骑将军鲁大,英武果敢,勇冠三军,封二品镇西将军,赐良田三千亩,金银三千两。”

    顾乾和鲁大等西北军将领皆未还朝,封赏圣旨当殿宣读后还要加急送往边关。十年戍边,西北军将领皆有封赏,宫人宣旨之声如潮,一波接着一波,传出金殿,广场上空如闻雁鸣。

    “西北军左将军王卫海,封三品平西将军,赐良田千亩,金银千两。”

    “西北军右将军赵良义,封三品安西将军,赐良田千亩,金银千两。”

    ……

    封赏按品级自高而低,先封了西北军老军将军,再封新军!

    新军六月征自江南,九月抵达边关,至今半年时日,多于石关城内练兵,小规模参加过边关战事,有功者尚不足以封将,却有一人出身寒微,短短半年时日,受封五品!

    此人此时正在殿上!

    那人跪于最末,恭肃垂首,不见面容。

    宫人执旨,不知是念久了嗓子疲累还是口干,竟破了嗓音,“西北军英睿中郎将周二蛋!”

    嗓音一破,分外刺耳,百官皆似被这尖利之音刺着,齐齐蹙眉,先望跪着的少年将军,再望那宫人,皆以为听错了。

    村野之名,也能登金殿入圣听?

    “西北军英睿中郎将周二蛋,断奇案定军心,破机关救新军,战马匪护百姓,入敌营救主帅,实乃智勇双全,无愧英睿之号!封西北军左将军,赐良田百亩,金银千两,钦此――”

    封将圣旨就此读罢,众将领旨谢恩,帝道平身,众将起身,百官齐望暮青。

    只见少年蜡黄面色,粗眉细眼,难以想象如此平平无奇之貌,却做下诸多惊世之事。

    半年时日,一介贱民自边关至盛京,金殿受封,官居四品!

    此例莫说寒门未有,士族也未有之!

    百官瞩目,暮青肃立,面无表情。今日受封之职不出韩其初所料,果真是四品左将军,圣旨中也未提水师之事,显然她刚还朝,元相国对她知之甚少,尚不放心。以她昨夜和韩其初的推测,今夜宫宴才是考验。

    早朝时辰并不久,众将平身后,帝王又亲口表彰了一番西北军戍边的功绩,每彰一功,众将都得跪谢圣恩,呼精忠报国誓,礼节繁琐。暮青跪跪起起,碍于宫礼不曾抬头,连龙袍衣角都没看到。

    表彰过后,百官便提了宫宴一事,意思是今晚即是大年夜,又是将士还朝之日,可谓双喜,因此今晚宫宴理应大办!不仅要宴请诸王百官,还要宴请五胡使节团。如今两国议和,此举一为彰显我国乃礼仪之邦,二为彰显我朝富丽强盛,扬大国之威,震慑番邦云云。

    这些事本就是事先商议好的,此时说起不过就是在朝上走个过场,帝王准奏之后便退了朝。

    退朝时又行了番宫礼,待帝王走后,百官才纷纷起身。

    但有一人未起――元修。

    元修跪着,垂首转身,面向一人,道:“孩儿不孝,见过父亲。”

    百官静默,暮青循着望去,见一老者负手立于元修面前,竟有花甲之年,绛紫盘领仙鹤华袍,两鬓含霜,目光威炯。父子十年未见,再见时身在朝堂,元相国只微微颔首,威声道:“你母亲在家中念着,回府再叙吧。”

    元修道是,这才起身。

    百官围贺,元修一一寒暄,暮青随在人堆里出了金殿。

    一出金殿便见广场上五千精兵昂首肃立,百官负手金殿外,齐发喟叹之声。

    “军容齐整,势若星河,不愧为戍守边关之狼军!”

    “五千精军便有此势,三十万军实乃利剑也!”

    “我朝有此狼军,真乃社稷之福!”

    暮青见此不由面生寒色,早朝已退,帝王已去,百官却不出宫,反而在金殿之外高阶之上指点军容,好似阅兵!这等有失臣子本分之事,元相国身为百官之首竟不阻止,反由着百官胡言。

    “相爷在朝为国殚精竭虑,大将军在外精忠报国,真乃虎父无犬子,堪为我朝佳话!”

    “此言差矣,如今不该称大将军,该称侯爷了。”

    百官皆怔,随即笑起,又纷纷恭喜元修。

    暮青见元修面色也淡了些,回身对王卫海和赵良义道:“你们将人带出宫去,我且回府一趟,晚上宫宴再聚。”

    王卫海和赵良义领命便下了高阶,直去广场将那五千精兵带往宫门。

    “还有你。”待人走后,元修又对暮青道,“上回你在边关受封,圣上赐了你座宅子,地契房契都给你了,那宅子地段我瞧过,在内城南街上,鹭岛湖附近,景致颇好。你且去瞧瞧,带着你的人先安顿下来。”

    他本想邀她去相府一坐,但方才百官胡言,坏了他的心情,想必她也心情不佳,那便改日!这一议和,他们应会在盛京住些日子,她先安顿下来最要紧。

    暮青点了点头。

    “你初到盛京不识路,我先送你过去!”元修对暮青说完才对元相国一揖,道,“父亲,军中将领回京尚需安顿,儿子先将人安顿好再回家中。”

    元相国颔首道:“嗯,身为一军主帅是该先安顿好军中将士再谈家事,你且去吧,为父回府自会与你娘说。”

    “谢父亲。”元修恭敬谢过,这才带着暮青与其余西北军将领先行出宫。

    一行人下了高阶,过了广场,直往宫门而去,元相国负手立于金殿外,目光却落在暮青背影上,深深审视,直到一行人出了宫门,再看不见。

    *

    盛京分内外两城,外城住着百姓,内城拥着皇宫,王侯公卿、士族京官府邸皆在内城。

    鹭岛湖乃城南一景,两岸有桃林,湖心有岛,春赏桃花,夏赏白鹭,秋品蜜桃,冬赏湖雪。南街的宅子并非有银两便能置办得到,不是宫里赏的,便是王侯公卿府邸,也有些是士族高门置下的外府,用以小住赏景的。

    暮青的宅子三进三出,面向鹭岛湖,宅中有阁楼,登高临窗便可赏湖景,后有小园,宅子不大,比不得五进七进的大府,却胜在幽静精致。

    暮青非那挑剔之人,这宅子却也颇合她心意。

    杨氏将宅子里里外外瞧了一遍,笑着回禀道:“禀将军,府中一应家具都是齐全的,各屋里连古董花瓶等摆设都是现成的,后园的景致打理得也好,无甚物什可添,只需添些服侍的下人。”

    “无需添人,我不喜吵闹。”暮青道。

    “对!咱们将军喜静。”刘黑子点头,他服侍暮青有段日子了,对她的性情自比杨氏了解得多,当下便道,“咱们是武将府邸,将军有亲兵,无需小厮服侍。”

    “这……”杨氏有些为难,不添人倒没什么,只是厨子得添一个,“将军喜静也得吃饭,将军乃江南人氏,想必吃不惯京中面食,还是添个江南厨子的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