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知县-第1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的豹房门外,一名身着纵一品大红官服的官员正挺直腰板跪在台阶下,细雨蒙蒙,大红的官服经雨水所浸,已成暗红,。

    他就是内阁次辅杨廷和,他削瘦笔直的身躯在瑟瑟发抖,脸也是一片惨白,但他还是这么跪着。

    朱漆大门缓缓开启,杨廷和心中一喜,赶忙伏地而拜。

    一颜面无须,却是老态龙钟的老者从门后探出头来,见到台阶下的人时,摇摇头,叹息着走了出来,只见着老者一袭酱紫色服饰,一看便知他是名太监,而且身份还不低,他就是大明二十四监里最具权力的司礼监掌印大太监兼东厂提督李荣。

    李荣此时已过七旬,一名小太监撑着伞搀着他慢步来到扬廷和边上。

    “杨大人,别拜了。是老夫。去。扶阁老起来”李荣指示小太监去搀杨阁老。

    杨廷和闻言抬头一看,随即又侧过身体往李荣身后张望,一脸的期待,但又一次的让他失望,那个年轻而又任性的皇帝还是没有出现,他没有起身,推了一把那要上来扶他的小太监。

    杨廷和依然如故地直着腰,“李公公。皇上到底何时召我进去?”

    李荣摆摆手示意小太监离开,他亲自撑着伞挡在了杨廷和的头顶上,又从袖口中取出手帕,动作有些迟缓,慢慢地弯下腰,轻轻的替杨廷和擦去脸上的水渍。

    李荣道,“杨阁老,你这又是何苦呢,皇上不会见你的,回去吧”

    皇上当然不会见他。因为早在十多天以前皇帝便已经便服出行江南了,至于那什么宁王的上书。正德压根就不知道,好在是中国几千年的君主统治时代在大明朝这已经发展到了极至,各部文武各司其职,政治思想工作稳如泰山一般,这个皇帝在不在朝那一点也不影响时局,一律政务内阁都有权力全权处理。

    杨廷和很是固执,读书人嘛,气节和原则胜过性命,他闻听李公公还是这说辞,便把头一偏,表现出一种誓不罢休的样子,“那就请李公公转告皇上,臣一日见不到皇上,就天天在此跪等”

    李荣见他铁了心,又是一声叹息,李荣在宫里混了一辈子,着实见过不少敢于直言面君的耿直之官,这杨阁老就是其中一位,他也知道自己是劝不动,但又没办法明说。

    其实早在十天前,当他接到内阁传来的关于宁王请求恢复王府卫队的折子时,他也是吃了一惊,但更让他吃惊的是这折子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宁王是在明修栈道,而内阁竟然准了,这下可把个老李荣给吓坏了,于是他便想去内阁问问情况,但还没出门,那当朝红人,身为锦衣卫指挥使的江彬却将突然来访,说是要送份大礼。

    等江彬离开后,李荣这才明白,原来江彬早就和宁王串通好了,指不定暗地里收了宁王多少钱财。

    江彬的这份大礼有两样东西,一是黄金五百两,另一样是张吏部的候选名单,原来,自从安庆府营军张耙子横死之后,从京城到地方竟然谁都没有人去过问,也没人敢去过问,因为整件宿松剿匪的战事完全是由皇帝亲自指派,结果却是劳师无功,朝野上下都是心照不宣,谁也不会傻到去看皇上的笑话,所以张耙子一死,此事便石沉大海,无人问津。

    但是身为一府将军,这可是个要职,常言说军中不可一日无主,任谁去接替张耙子的职位这当然不能不考虑。

    大明朝军政分家,正常情况下,这种补缺都是由兵部拟个候补名单,当然了,选谁一看名单便知道,名字排在头一位是谁那就是谁了,其他的差不多就是一些陪衬,以示公允。

    当江彬将这份名单给李荣时,李荣大吃一惊,那排在头一位的竟然是自己哥哥家唯一的儿子李志,军户出身,还是托了李荣的福,在锦衣卫里谋了个百户之职,这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能出任地方,任一府最高军事长官。

    李荣无子,对这位侄子那可是寄以厚望,要真能出任安庆将军,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可是江彬在临走时有意无意提示着,说什么内阁有没有送来宁王府的上书,听说宁王最近对鄱阳湖水匪很是头疼,正在积极协助当地官员想平息,这时候要是能恢复王府的卫队,那定能使宁王事半功倍。

    李荣明白了,这是来收买自己的,这他当然不能答应,但是江彬的另一句话却让他不寒而栗,江彬说李志现在还在锦衣卫任职,这升迁之事也不是那么容易,得上下打点,还有最近京城里有不少清流官员出言诽谤朝政,锦衣卫多次明查暗访,有几次竟然有官员敢公然指使家丁与锦衣卫大打出手,这不,前后半年的时间,北镇抚司里已经损失了几十名锦衣卫,李志年轻气盛,遇事总喜欢冲在前面,保不齐哪天便以身殉职。这吏部的调令还是早一些下达才好。

    李荣听出来了。江彬这是在威胁他。其实以李荣现在的身份,要关照一下自己的侄子那就是一句话的事,可他是李荣,当年权势遮天的大太监刘谨没有除掉唯一对自己有威胁的李荣,就是因为刘谨太了解李荣了,李荣办事循规蹈矩,胆小怕事,他没必要死。

    今天的李荣却违心的做了一回。为了李家唯一的独苗,他在宁王的那份上书上用了印,宁王府恢复王府卫队的事板上钉钉,六百里加急驰往南昌。

    此时的李荣面对一心为国的杨阁老,总感觉自己是个罪人。

    “杨大人,宁王的上书皇上已经准了,你再怎么折腾自己也改变不了,听老夫一句,回府吧”李荣道。

    李廷和一把拉住李荣的衣袖,“李公公。您老一向稳重,难道您没闻出来这书里的血雨腥风?”

    李荣摇遥头。笑道,“杨大人,多虑了”他不敢多说,他知道自己不会说慌,更不会圆慌,便想抽手离开。

    杨廷和见状,忙拉得更紧,“李公公,皇上已经快一个月没上朝了,宁王之事万不能成,要不,要不您就让我进去,若是皇上怪罪,我杨廷和一人承担”

    李荣马上道,“杨大人,私闯别宫这可是死罪,老夫也没这胆子给你开这个门,您还是请回吧,再说了,宁王之事是内阁拟的批复,你身为内阁次辅却是另有他意,这叫什么,僚属失和,您知道,这种事皇上不乐意看到,听老夫一句劝,回去”

    杨廷和有些急了,“可这事首辅根本就是一言而决,杨某不同意”

    李荣道,“这是你们内阁的事,老夫这个掌印说到底也是一摆设,内阁准了,老夫用印便是,好了,皇上快醒了,老夫得去跟前候着,你走吧”

    杨廷和见此,也知求他无用,也知道此事也不是他一人之力便能挽回的,还得想其他的办法。

    细雨朦胧中,杨廷和无奈地一次次的看了几眼朱红大门,辗转离去,但他并没有放弃,他能想像得到宁王拥有军队后会发生些什么,他得再努力。

    南昌,宁王府。

    在娘家逗留半月的云霄自从得知父王与山匪湖霸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后,心中是万分焦急,也想出面劝阻父王,想让他迷途知返,但却不知道如何开口,这些天来她一直在考虑,今天终于开口了。

    宁王一回府,云宵便来找父王。

    宁王正在后衙里让下人除去身上的铠甲,看得出来父王又外出打猎去了,当然是不是真的去打猎云宵现在也说不清了。

    “父王,女儿有话和您说”云宵缓始一礼。

    “妍儿呀,来来,自从你回娘家后,父王也没时间多陪陪你,也是,这么大一王府,事多而烦,坐吧,今天咱父女也坐下来好好谈谈心,听下人说,你这些天一直都是愁眉不展的,有何烦心事就说与父王听”卸下铠甲,宁王挥挥手让侍女出去,拉着云宵在厅间桌边坐着。

    云宵看了父王一眼,道,“父王,女儿这次回来,发现济弟与之前大不一样,好像完全变了一个人”

    宁王一听是说世子朱拱济,不禁惊讶,“哦,他变了,哪里变了?”

    “这些日子女儿看过不少济弟从作的诗赋,从他写的诗句中能看得出来,他有理想,不想过这种碌碌无为的生活”

    知子莫若父,对这个游手好闲,十几年如一日的和一帮子世家子弟在南昌城里惹是生非,他能改,宁王不屑一笑,“他都能写诗了?真是奇了呀,都写了些什么,拿来父王看看”

    其实这不过是云宵随便一说,就朱拱济先前写的那葡萄诗,什么一颗两颗三四颗,这哪里能算是诗文,整个一顺口溜,但云宵的想法不再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