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平道:“也就是说,在处理皇甫将军之时,天山玄宗的人出手了?”
朱儁黯然道:“不错。十常侍之中,有一人擅于领兵,便是西园八校尉之首的蹇硕。他有武略,能带兵,虽然非我鬼谷弟子之敌,但他手握重兵,有兵力优势。我与卢植得到了消息,率领本部精兵去救皇甫兄时,就是被他拖住了。蹇硕拖住了三部精兵之后,天山玄宗的人,便齐齐出手,去杀皇甫兄全家了。”
正平静静听着,好似回到了那一时刻。
朱儁站了起来,轻踱着步,说道:“天山玄宗,虽身具墨功,却也非人人都强,皇甫兄为当时的鬼谷三大弟子之首,将力之强,当世鲜有其敌,力战之下,杀了数人。哪知这时,天山玄宗的掌门便出手了。他凭墨功,单打独斗本就与皇甫兄不相伯仲,趁皇甫兄力战之余攻击,那就是大占上风了。十招之后,皇甫兄便身受了重伤。皇甫兄重伤之后,玄宗本要取其性命,幸好这时,皇甫风带着家丁,赶了过来。”
正平道:“这皇甫风,又是何人?”
………………………………
第二百二十六章 当年名将(3)
朱儁看了皇甫嵩一眼,道:“皇甫风,便是皇甫兄的孙子。。。”
这时,皇甫嵩正捧着玉佩,一边傻笑一边叫着:“孙儿,孙儿……”
正平道:“看来,就是皇甫嵩疯颠之后,一直记挂的那个人了。”
朱儁神伤的点了点头,道:“皇甫风,是皇甫兄最钟爱的孙儿。当年,他的年纪,也就是比你略大些罢。他天质聪慧,品德又好,皇甫兄行军之时,常把他带在身边,亲自教其“飞燕战法”。若再假以时日,皇甫风必成一代名将,可继皇甫兄之衣钵。只是这时,却发生了这惨事。”
“皇甫兄重伤时,皇甫风赶到,拼尽全力救了爷爷出来,自已却陷于敌群。待我与卢植终于带着几十个军士赶到时,皇甫兄不顾重伤,让我们扶着,要马上杀回去救他出来。我等当然义不容辞,火速杀回,但到底还是晚了。皇甫风已然力战而亡,身首异处,肢体破碎,我等是靠着残躯之上,挂着的这枚皇甫家家传玉佩,才认出的他尸体。”
“这玉佩有两枚,皇甫兄一枚给了皇甫风,一枚给了风儿刚刚出世的孩子皇甫肖。我等埋了风儿并皇甫家三百余口,却没有发现皇甫肖,我等心存一念,只谓皇甫肖或许还活着,多方查探,却始终没有消息。皇甫兄身受此难,终日抱着风儿的玉佩嗟叹,终于郁郁成疾,成了这般模样。”
说道这里,朱儁一声长叹,缓缓坐了下来。
正平也是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听了这一席话,他有了一番有朱儁颇为不同的感受。朱儁因为鬼谷同门之谊,故而着眼点放在了他们的对头天山玄宗之上,而正平从方才的故事中,却体会到了另外一个道理。兵家虽是厉害,但一旦牵涉到政治旋涡之内,便往往四处碰壁了。皇甫嵩的悲剧,关键还是来源于和十常侍的对立。
三大将军,能征擅战,又身处权力中心,故而是十常侍的眼中盯。这几人其性又太刚,非得闹到水火不融的地步。十常侍把持政权,蒙蔽圣听,要整治他们,就算没有天山玄宗,也会有别的法子。这几个将军只重军,却不通权变,这才让十常侍钻了空子。
沉默了一会儿,朱儁问道:“刚才见小友出手之时,也是将力,而且还极为精妙,小友应该也是军中人吧。”
正平答道:“是。”
朱儁哦了一声,便不再多问。他知道带兵之法,各人都有各人的秘密,不好深问。
正平见对方开诚布公,又早已不在朝庭,可算做是“方外之人”,于是也不隐瞒,正好与他商议一下,便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
朱儁点了点头,又道:“小友此计甚高。只是用来对付荀彧,不知管不管用。荀彧这人,我是见过的。他父亲荀绲,号称八龙之一,与我交情不错,荀彧小时,便号称有王佐之才,现下又身居高位,极是不好对付。老夫却有一个建议。”
正平要的就是他的建议,忙离席拜道:“将军有以教我。”
朱儁忙扶起,道:“不管你找兰夫人的事情进展如何,我建议,你都要去找一个人。当下之时,此地能对付荀彧的,或许只有这个人了。”
正平喜道:“谁?”
………………………………
第二百二十七章 卧虎
与此同时,许都襄城县县衙之内。。。
县令郑才正呆呆的出着神,他面前的文案上,放着一卷展开的文书。
襄城骑都尉朱国一阵风似的闯了进来,打断了郑才的出神。
朱国忿忿的说道:“赤乌那一百多条性命,就这么草草结案了?”
郑才道:“不算,又能怎么样?尚书台派专人带来命令,说那一百多人乃是白马帮众,联合了朝庭叛臣玉正平,掳了相府千金曹倩雪,有聚众谋反之意。他们调走了全部案卷,令县衙不得再过问此事。”
朱国带着嘲讽意味的冷笑了声:“区区一个白马帮,不过是江湖走卒,他们有什么本事,胆敢谋反?”
郑才:“但现场有三名武卫卒的尸体,这可是事实。”
朱国四下看了看,凑上前去,轻声道:“大人,这事情奇就奇在这里。相府小姐被掳,乃是大事,上面却坚持不让各地官兵出面,独派武卫营行事。出了事,却又来阻止本地官府调查。”
郑才:“确是如此,我也是极为不解。尚书台这次的行动,十分诡异,与一向的风格大大不符。”
朱国更压低了声音:“我看真正想谋反的,是……”
郑才立时止住了他,站起身来,走到门口,看了看四周,回身过来,也是压低了声音:“现在曹丞相远征在外,荀令守国,这许都之内,只怕是要有一番动静了。”
朱国:“那我们该当如何?”
郑才:“如何?不如何。作壁上观而已。”
朱国露出不满神色:“难道眼睁睁的看着他在这里兴风作浪,把这已太平多年的地方搅乱?”
郑才:“不然怎样?他身居尚书令高位,大权在握。丞相远征,他便是此地的头号人物,你我这点微末道行,又能如何?”
朱国:“我手下怎么说也有一千来号子人,要不,咱们稍微给他来点儿动作?捅一捅,把事情闹的大一点,让各地驻军知道。毕竟,驻军们都还是丞相的亲信。”
郑才:“你这是找死。他行事滴水不露,咱们能凑巧知道这事,也不过是沾了地利之便,命案正好发生在这里。你稍微一动,他肯定马上知道,说不定咱们的行动,早已给他监视了起来。”
朱国:“大人也太过小心了吧?”
郑才没回答他,踱至案边,将文书取了过来,交于朱国:“你看看这文书的日期。”
朱国接了过来:“十三日?”
郑才:“命案是十二日晚间发生的,文书十三日下午就到了。尚书台府离此九十多里,一来一返,也得两天的路程,他不到一日就下了文,这说明了什么?”
朱国惊道:“难道,他在这里有眼线,这文,便是由暗居本地的尚书台特使发的?”
郑才:“就是这个意思。”
朱国顿时有如做针毡之感,额头上渗出汗来,得亏刚才没鲁莽行事。
郑才负着手,在堂中走了几遭,转头对朱国道:“朱都尉,还是马上回去,一切如常罢。纵使天翻地覆,反正与我们无干。”
另一地。
正平正在等着朱儁的答案。
朱儁道:“若想对付他,只怕必须去找贾诩。”
正平知道贾诩,是曹操五大谋士之一。他问道:“贾诩身在此地?”
朱儁:“他正在宛城的旧居内。当年他曾在张绣军中效力,宛城有一座旧居。只是不知,他为何堂而皇之的住在那里。”
朱儁虽已不在朝为官,但对这些事情,所知还是不少。
正平思想了一下,拍了下掌:“妙,妙啊!”
………………………………
第二百二十八章 卧虎(2)
朱儁很是奇怪:“妙在何处?”
正平:“贾诩乃是降臣,他怕被人怀疑,那么最好的法子就是把自己置于最明显的地方。。宛城是张绣旧势力所在,张绣归降时,曹丞相对这里肯定是多加防范。贾诩居于此地,就是摆明了让人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这样一来,他反而不会遭到任何怀疑了。”
朱儁一怔,而后叹了口气,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