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诺。”众人应道。
随后,吴用结了账后,众人各去。
吴用和王进便带着从剿灭黄巾之中所得的财货分出一部分,去贿赂王进和十常侍去了。罗乾自带李逵回了蔡府。
……
此时朝堂之上,皇帝正与众位大臣上朝议政。
这一次朝议,主要是对平定黄巾之乱之后的一次献捷,是对镇压黄巾之乱中的有功之臣的犒赏。后世被称为汉灵帝的刘宏正在嘉德殿上与诸位大臣商议。
百官之首的大将军何进先一步向皇帝道:“陛下,自从几月前,黄巾为祸天下,在陛下的庇佑下。臣等领兵驻守京师八个关隘,令贼兵难以成事。后臣甚为大将军,调兵遣将,皇甫嵩和朱儁领兵平定了黄巾之乱。方今天下太平矣。”
众臣复议道:“幸赖陛下神威,大将军调兵有方,还天下太平,海晏河清!”
“哈哈,俱是祖宗庇护,诸位大臣之功。朕要犒赏有功将士。咳咳~”刘宏今年也就是28岁,正直壮年,本来应当是身强力健,但如今看去就像是一位四十八岁,甚至是五十八岁的人。只因为其贪欢纵欲,不知节制之故。
刘宏咳嗽几声之后,狠狠道:“将那黄巾贼首张角兄弟的首级悬挂于南城门,以警示天下!这些可恶的乱民。”
“陛下,臣以为如今黄巾之乱即已经平定,此乃是大功一件,应当改元,以示太平!”太常卿向皇帝建议道。
“嗯,也好,诸卿以为如何?”刘宏点点头,向其他大臣征询意见道。
“可。”
“应当。”
众位大臣都纷纷同意,毕竟经常在有大事发生的时候改元,这也是十分符合常礼。
“为表天下安宁,改元中平。”刘宏见众臣都没意见,便直接开口决定道。
“诺!”
左中郎将皇甫嵩进言道:“陛下,张角逆贼在巨鹿为祸之时,是北中郎将卢植连连大败张角。将张角围困在广宗,那时候卢植已经整军齐备,只需一战就可平定张角。只是有小人进谗言,方才被朝廷收押。这镇压张角之功,应归属与卢植,还请陛下令卢植官复原职。”
“请让卢植官复原职。”朱儁和何进都向刘宏进言。
刘宏考虑了一下,便道:“那就让卢植任尚书吧。另外爱卿平定黄巾功劳甚大,朕封皇甫嵩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刺史,并晋封为槐里侯。”
“谢,陛下。”皇甫嵩欣喜道。
刘宏看了一下底下的众臣,看了一眼底下一个中年黄门道:“传旨吧。”
“诺。”那黄门赶忙应道,拿出早已经准备好的圣旨,宣读起来。
“皇天上帝,后土神只,汉有天下,历数无疆。黄巾为祸,朕幸赖祖宗有灵,已平定天下。朕册封天下有功之臣。大将军何进进封慎侯,右中郎将朱儁进封西乡侯,迁任镇贼中郎将。皇甫嵩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刺史,晋封为槐里侯。其余有功之臣,诸位大臣商议之后,在行封赏。汉家天下,永绥四海。”
“遵旨!”
主要镇压黄巾的有功的统帅被皇帝封赏之后,其他诸位大臣便开始商议其他有功之臣的封赏。
“陛下,别部司马罗乾原本为寿张县县令,自黄巾之乱以来,奉朝廷之命,招募义军虽卢植与臣一起讨伐黄巾。其先后在斩杀颍川黄巾贼首波才,火烧贼军营寨。后来在担任先锋的时候,攻灭兖州卜已部。在巨鹿之时,其阵前斩杀张角、张宝和张梁。功劳不小,乃是朝廷的栋梁之才。还请陛下册封一郡太守,治理一郡百姓,为朝廷效力。”皇甫嵩向皇帝举荐罗乾。
刘宏有些惊讶,没想到还有这么个别部司马斩杀了张角兄弟和黄巾中的一些重要首领。心中对于能将自己憎恨的张角给斩杀,倒是对这人有些好感。
“哦,倒也是为一大功之人,此人出身如何?”刘宏好奇道。
皇甫嵩介绍道:“此人姓罗,名乾,字非鱼。东平国人也。其并非世家之人。”
“不可,不可,此人出身太低,不可任高位也。太守乃是一郡之首,秩二千石。其不过为别部司马,秩比千石。臣以为升其为秩千石的将军司马即可。”尚书郎陶谦却是出言反对。
………………………………
第一百一十章 左中郎将
“陶爱卿之言,也有些道理,大将军以为如何?”刘宏见陶谦反对,便询问大将军何进道。
何进这时候才想起昨日曾有人来拜访自己,好像就是叫罗乾。只是因为这个罗乾不是什么名士,也不是什么世家豪强,因此自己根本没有见他。但是好歹自己收了这个罗乾的礼物,那份礼物也不算少。
况且这个罗乾既然是有些本事,还得皇甫义真的举荐。既如此吾便为其说句好话吧。
有些虚胖的何进见皇帝询问,便开口道:“哼,陶恭祖言过了。我朝用人,以孝为先,廉为次,才为末。未曾说过以家世论官职。我看那罗乾既然立下如此大功,升任一郡太守也无不可。”
这个何进,字遂高,南阳宛人。乃是屠户出身,只因为他同父异母的妹妹成为了刘宏的皇后,这才当上了大将军。因此何进平常都十分注意拉拢那些世家大族之人,比如他在黄巾为祸之时,征辟了四世三公袁家的袁绍入了将军府。
虽然何进地位提高之后,也对那些出身不高的人有些不屑。但是现在听陶谦有贬低的出身不高的罗乾,便有些不高兴了。认为这个陶恭祖瞧不上那出身不好之人,认为罗乾当不了太守,那他大将何进出身也不高,是不是不配当大将军啊。因此反驳道。
陶谦之所以反对,是因为曾经听闻自己家族中的一个旁支,曾经押运些财货来洛阳的路上,被人给劫。好像就是跟这个罗乾有关,因此对这罗乾就有些不喜,况且确实也不知道这个罗乾有没有能够管理一郡之地的能力呢。
陶谦性格刚直,虽是跟罗乾勉强有些旧怨,但主要还是觉得这个罗乾也就是能够打仗罢了,去当个将军司马不是更好。
陶谦又提出异议:“谦觉得这罗乾还是从军为好,当一个武将更适合当一文官也。其实以臣看来,让其当个县令足以。”
议郎蔡邕见几人意见不一,便出声道:“陛下,罗乾此前曾为寿张县令,秩千石,今立有功劳,臣以为可以升其为秩比二千石的中郎将。”
皇甫嵩低头想想,自己虽然觉得罗乾有些才能,其常想要当太守。但仔细想来,罗乾还年轻,不如先让他当个中郎将也好。想到着,为避免再起争议赶忙向皇帝行礼道:“陶尚书郎之言也有些道理,臣举荐罗乾为左中郎将。”
皇帝一开始对罗乾还有点兴趣,不过现在见几人意见不一,便十分不耐烦的挥了挥手道:“好了,诸位莫要争执了。这个罗乾就升为左中郎将吧。朕有些乏了,其余有功之人大将军和诸位大臣商议决定,在上书与朕,退朝。”
“诺,恭送皇帝陛下!”众位大臣见皇帝很不耐烦的结束了朝议,便山呼道。
最后大臣们互相讨论之后,上书皇帝同意之后,便正式以朝廷的名义颁布的任命。朝廷诸位大臣商议之后,互相争权夺利,分配一下利益,该升官的升官,该封爵的封爵,该罢免的罢免。
其中原本的骑都尉曹操升为秩二千石的济南相,孙坚为秩比一千石的别部司马,刘备是秩四百石的安喜县县尉。
罗乾为左中郎将,秩比二千石。
在朝议散去后,蔡邕回府便将消息告知了罗乾。
当得知皇甫嵩举荐自己当太守,但是却被陶谦给阻挠了,最后太守没捞着。倒是升做了左中郎将,虽然是有些失望,但是还是很高兴。要知道现在自己还很年轻,将来还有大的作为。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步的走。升官了总是好的。
跟曹操,孙坚,刘备比较了一下,发现自己这个左中郎将已经十分不错了,之前皇甫嵩也是左中郎将来着。也算是发了,估计这还是自己贿赂了大将军何进和十常侍,不然他们只要有一方不同意,那罗乾就有可能什么也没捞到。
虽然比曹操低,但是比孙坚和刘备强多了。这也是在镇压黄巾中比这三位功劳大,而曹操之前已经是骑都尉,当济南相还是很合理。刘备之前可是白身。
“多谢伯父为小侄美言。”罗乾虽然有些失望没有当成太守,但还是向蔡邕致谢道。
蔡邕对于罗乾有些无奈,这几日中罗乾是厚着脸皮使劲跟他套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