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点情切。
“有仗打?我愿当先锋,为大军开路。”张飞撸了撸袖子,这半天已经坐的难受,真不明白他这个大哥,有什么事和几位军师商量着来就是了,还非得让他前来凑数,这些耍阴谋诡计的活,他根本就弄不来,听他们半天比划,张飞头都大了,只感觉坐在这里比坐牢还难受。
刘备心中畅快,哈哈大笑道:“哈哈,三弟放心,到时候必然少不了你的先锋之职,若论勇武我看这世上也只有二弟能与你匹敌。”
果然就在没几天之后,也就是正在吕布阅兵大典的当天,刘备收到了从西川传来的刘璋书信,在书信中,刘璋情义恳切,大发同为刘氏子孙的自豪之情,又对刘备今日的成就加以祝贺,最后才寥寥几句提到张鲁攻破剑阁,进犯霞萌关,希望同为汉室贵胄的刘备能够加以援手,以慰同族之情。
刘备收到书信,自然是喜出望外,可心中却有一条要求不得不令刘备有些顾忌,原来刘璋也怕引狼入室,唯恐刘备鸠占鹊巢,信中委婉要求刘备只带一万骑兵即刻,他自信只要有刘备的骑兵来牵制张鲁的骑兵,那么剩下的其他兵种,刘璋并不放在心上。
这一下使得刘备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去的话就会引孤军深陷益州,仅仅一万骑兵对于战事并没有多大的帮助,仅仅想以这些骑兵攻城略地,恐怕并不容易。不去的话未免就会得罪刘璋,此后再想入川,恐怕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万一要是被张鲁攻下了益州,这此前的计划都将全部落空。
诸葛亮看刘备有些踌躇,笑道:“主公不必忧虑,刘璋这是在故作姿态,他分明是已经到了穷途末路,全没有把握战胜张鲁的大军,这才会向我们求援。主公不必忙着回复,只需在此耽搁几天,刘璋必会再向主公求援。”
在刘备的将信将疑之中,果然在三天后,没有收到回复的刘璋又遣使而来,此次信使名叫张松,是刘璋的心腹。张松明言,张鲁已经攻破霞萌关,兵锋直指梓潼,一路破关战将,竟无人能挡,刘璋希望刘备能够尽快施以援手,这次他希望刘备能够带足了兵马,否则只怕难挡张鲁的大军
而就在刘备整顿兵马,准备前去西川“支援”刘季玉的时候,从并州传来了一个让他足够震惊的消息:吕布称王了!
吕布自封晋王,大汉朝自白马盟约之后的第一个异姓王。
喜欢三国之狼行天下请大家收藏:()三国之狼行天下手打吧更新速度最快。
………………………………
第244章 只争朝夕
这是一个很多人都没有预料到的结果,即便是已经有了预料的刘备等人,在得知吕布被册封为晋王的确切消息之后,还是不由得感到震惊。
原先蠢蠢欲动的各路诸侯,在这个时候反而显得格外宁静,就像是有人统一号令一样。
原本进军梓潼的张鲁大军撤回了霞萌关,吃了败仗正在厉兵秣马,准备向张鲁复仇的凉州军,这时也显得异常平静,甚至反而把武关、天水一带的兵力调集在了潼关、函谷关沿线。
孙权正忙着攻打交趾、南越等沿海郡县,所谓山高皇帝远,倒是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可他驻扎在长江沿线的水军却还是枕戈旦待,周瑜、凌统、吕蒙等大将云集在九江、柴桑一带,气氛与平常大为不同。
受邀准备带兵入川的刘备这时也陷入了两难,吕布这厮早不封王,晚不封王,正在他发兵西川之际封王,这不是给他出难题吗?
吕布封王,必引起天下震动,各地土豪诸侯谁能容忍一个非刘姓人压他们一头。这个时候一旦有人登高一呼,必会引起各地诸侯争相投靠,即便不为了忠义二字,也起码要为自己在手的权力拼死一搏。
到那个时候,身为皇室宗亲的刘备岂能置身事外,说不得还要作为讨伐吕布的急先锋,做一次号令群雄的领头羊。
他们原本以为吕布称王应该还不会急于一时,很可能会先造一造声势,摸一下百官与百姓的态度,据刘备等人的估计,吕布最大的称王时机,很可能是明年的下半年,因为那时,声势也造的差不多了,因战争而显得空虚的国力也会逐渐上升,百姓中的威望更会无限放大,再加上如果有一个好年景,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即便或者有反对的声音,那时候吕布也已经能够从容处置了。
而眼前绝不是最好的时机,大战刚过,秋季的水灾让各地灾民已经不堪重负,对朝廷的怨言只不过是没有表现出来罢了,活着也是因为吕布往日积恩颇深,这才没有爆发大规模的骚乱。
吕布在这个时候老老实实当他的侯爷丞相也就罢了,却竟然还敢不知死活的称王!这在五百年大汉早已经形成一种惯性的百姓、百官心中,无疑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说是圣旨册封,且不说圣旨就捏在吕布的手中,就算当真是皇帝册封,那也一定是逼不得已的。试问有谁胆敢如此不孝违逆高祖定下的基本国策,单是一句异姓封王天下共讨之,便可以让无数人抛头颅洒热血,押送吕布上断头台。
刘备原本打算趁并州内政未稳,无暇他顾的时机,一举先拿下西川益州,这样携益州、荆州两州广阔之地,再联合江东孙氏,活着还能与北方的吕布周璇,否则困守在这半壁荆州,早晚必被吕布铁骑踏破联营。
吕布的突然称王,打断了刘备事先规划好的战略,因此急招众将紧急商议。如今大军已经动员完成,粮草兵马皆都准备妥当,又与刘季玉早有约定,岂不好做一个言而无信之人。
席间刘备问计众人,诸葛亮建议刘备改变原先的行军计划,既然吕布称王,当下必当讨伐之,此乃名正言顺之举,行的是正义之事,兴兵北上百利而无一害。
首先,吕布的精锐大军都已经调往兖州、扬州一带,虽在与曹操的大战中大获全胜,可也损伤不小,而且距离遥远,根本无暇顾忌遥远的荆州之地。留在荆州驻守的王凌、王敏之辈,也只是并州军中的二流将军,比之吕布帐下盛名在外的八神将:高顺、张辽、赵云、徐晃、颜良、张颌、郭汜、牵招等人,可算是差之千里了,就算是比起名声较小一些的魏越、魏续、丁旭等人也是多有不及,若举兵北伐,或有一战之力。
其次,江东孙氏早已经在吕布攻打寿春时和刘备达成协议,一旦曹操败北,孙刘将会达成联盟,共抗北方强敌。为表诚意,江东甚至于刘备成功联姻,把方才二八年华的孙小妹嫁于已过不惑之年的刘备为妻。孙小妹作为孙权的胞妹,可算是孙氏正经的嫡出小姐,身份也可以算得上尊贵了。孙权之所以如此慷慨,盖因寿春、江东皆是扬州治下,仅一江之隔,寿春既下,吕布岂会放过江东秀丽之地!因此孙权便急着拉拢刘备,希望他从旁策应,共抗北方强敌。
再者,吕布称王人神共愤,刘备以汉室宗亲的身份举兵北伐责无旁贷,必会得忠义之士风云际会,如此以有道伐无道,正好收割心向汉室者的人心。至于北伐能不能建功,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
原本刘备是希望关羽坐镇后方,防卫荆州之地的,可眼下需要有人带兵北伐,讨伐逆贼吕布,那就要重新规划先前布置了。
樊城、新野守军虽少,却并不容易攻下,隔着襄江,又有蔡瑁的精锐水军,想要渡江,便先要打败江水上的蔡瑁水军。据说蔡瑁的水军战船经过吕布的改良,大大加强了攻击火力,据说每艘船上都装载有几架破神弩,一箭之威,绝没有任何船只能够抵挡。襄阳的守军几次与吕布的守军短暂交战,损失了好几艘大船,自然深知破神弩的厉害。
陈宫认为,既然注定北伐难以建功,便无需派遣得力大将在此,要知道以关羽的性格,必不会甘于寂寞,若倾巢而出,一战不胜之下,便是无穷的祸事。
因此,刘备仅留下黄忠、高干、孟达、廖化等人协助军师诸葛亮北伐,并驻守大本营南郡。他自己则如约引大军入川,此举事关生死存亡,绝不是脸面之事能够废止。
诸葛亮领命之后,只让廖化作为先锋,打着讨打逆贼的旗号,领着数千兵马兵发樊城。并嘱咐他只可虚张声势,先试探樊城守军的反应再说。
廖化来到樊城城下,一路上没有受到半点阻滞,到城下时只见城头兵甲林立,早就已经做好了死守城池的准备,似乎并不想歼灭城下这一小股敌军。
然而不仅仅是樊城,就算是新野,还有其他州郡的城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