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狼行天下-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布辞别皇帝,出了大殿,只觉衣背冷汗霖霖,就怕皇帝铤而走险,逼自己不得已而自保,那时将是无法收拾的局面。

    回到相府,已是深夜,却有杨修奏报,曰:“应君侯之令,臣日夜监视董承,见其今日出入皇宫,且与多名将军暗中联络,私有不轨图谋,如何行事,但请示下。”

    吕布早在刘备投靠之时,就已经怀疑衣带诏之事可能会发生,虽然记不得其中详细情节,对参与之人也不甚明了,但其中主谋董承、刘备却是大名鼎鼎,想不记得都难,便密令杨修暗中关注董承、刘备之动向,时刻向他禀报。

    再看与董承密谋的将领名单,吕布不由心中刺痛,这许多人都是自己军中的精英将领,就像信中提到的王子服、刘子兰,皆是军中老将,在洛阳时便跟随吕布征战,皆是一营之长,正牌将军。更有一个他意料之中,却不愿相信的名字,张辽!

    张辽正直忠义,常以大汉良臣自居,吕布深知,一旦皇帝真心想要与自己为敌,那么张辽必会毫不犹豫的站在皇帝一边。可惜了与他多年的同僚之谊,再回想后世张辽以数百兵士大破孙权几万大军的壮举,如此良将,若不能为己所用,实在可惜。

    吕布道:“你依旧密切监视董承的一举一动,并时刻关注名单上人的动向,不使他们逃出视线之中。”

    杨修领了命令,将要离去,却又迟疑问道:“张辽将军也要监视吗?”

    吕布点点头,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他绝不会让洛阳之乱的情形再次发生。

    杨修离去后,吕布犹觉心绪难平,觉得如今情形,有必要召张辽促膝长谈一番,即便不能令张辽更弦易帜,改了志向,但至少应该让他明白,自己绝无谋乱之心,扫灭诸侯,统一天下才是自己平生之志!

    未过多久,张辽匆匆赶来,如今已是深夜,他却没有耽搁,看来也是心中有事,难以入睡吧。

    吕布、张辽相对而坐,若在平时,绝无可能。魏续为两人各添一杯温酒,两人各自遥祝,一饮而尽。

    吕布脸色在烛火之中,显得有些发红,悠悠叹道:“文远可还记得我们相识多久了?”

    张辽神往道:“正好十三年。”

    吕布没有算过时日,这一回首才发现来到这个时代,竟已经这么久了,算上身处狼群的日子,竟已有近十五年之久。

    那时初识张辽,却是一场无谓的争斗当中,张辽比吕布年长几岁,为人更是老成持重,当年之情,便如兄长一般。世事沧桑,阻隔了多少人情冷暖。

    吕布悠然笑道:“竟已这么久了,当年吕布少不更事,多亏了文远兄照扶。”

    自洛阳之变后,张辽再回吕布身边,两人之间便再没有了从前的坦荡,总隔着一些东西,仿佛天堑鸿沟难以跨域。

    这时听得吕布这般言语,往日情景浮上心头,嘴角亦泛出淡淡笑意,道:“奉先天纵之资,非我能及,我不过是尽了同僚之谊,算不得什么。”

    这时却见吕布神色转冷,素然问道:“若有一日皇帝要你杀我,你可会动手?”

    张辽心头大惊,难道皇帝血书密令之事已被他窥破?此人手眼通天,必能探知其中参与之人,皇帝与一班忠良岂非正身陷危机之中?

    试探着道:“若丞相一心辅佐,陛下岂会有这种命令?丞相多虑了。”

    吕布见他避而不答,摇头追问道:“我只想知道答案,请文远务必告知。”

    张辽平时从无虚言,此刻也定了心神,决绝道:“我为汉臣,陛下但有所命,我必效死已报,绝不回头。”

    吕布苦笑一声,结果早在意料之中,明知结果,却还自取其辱,实在是吕布并不愿意与张辽决裂,从并州走出来的一班同僚,死的死,散的散,多少英雄豪杰,便只剩下寥寥数人,不可为不凄惨,若还要自相残杀,实在于心不忍。

    正要出言追问他,为何这般固执,却听张辽接着又道:“奉先于我相交十数载,不能说肝胆相照,却也有君子之交,只要丞相不害陛下性命,张辽必不与丞相为敌。”

    言罢,眼中竟流露出几分期许,或者更像是乞求的神色。

    吕布心头悸动,没想到张辽竟会与自己做这等交易,说明与他的多年情谊并非枉然,而自己也并不想加害皇帝性命,正色道:“我吕布对天起誓,有生之年绝不加害皇帝分毫,若有违背,不得好死!”

    张辽欣喜若狂道:“丞相此言当真?”

    在他看来,皇帝的种种谋划皆是枉然,董承刘备等人能够调动的兵马十分有限,即便加起来也不过千余人,别说斩杀吕布,就连相府的防卫都攻不破,是以他对董承就没有抱什么希望。

    从种种迹象看来,吕布似乎已经知道了衣带诏之事,他选择隐而不发,与自己相见,可见方才之誓言绝非临时起意,定是早有图谋。

    显然维持如今的现状,对皇帝和吕布双方都是最好的选择,只是皇帝毕竟年轻,不懂得世事的艰难,受了些许挫折,便想铤而走险,却没想过后果会是怎样。

    吕布伸出右手,二人击掌为盟。

    却说刘备自从与吕布一番酒宴对答之后,常常噩梦不断,常常还会想起当日吕布所说的话:“天下英雄,唯布与使君尔!”

    这种赞美之词在旁人说来,只能令他如沐春风,但从吕布嘴里说来却显得那么讽刺。

    后来董承等人前来与他谋划对付吕布之事,顿时大合心意,但又惧于吕布实力,不免忧心忡忡,连茶饭都少用了些。

    张飞却不管那么多,每日只顾吃喝,按他说的:“饭都没吃饱,饿着底子怎么打吕布?”

    刘备等待董承消息等到望眼欲穿,谁知不但没有等到董承起兵的消息,却等到一个噩耗,石破天惊!

    喜欢三国之狼行天下请大家收藏:()三国之狼行天下手打吧更新速度最快。


………………………………

第114章 平叛乱群魔伏诛

    刘备兵败于曹操,几万大军所剩无几,仅剩数千余人,依附吕布之后,便在延津驻守。刘备奉皇帝圣旨往安邑觐见,被留在了安邑,不得返还,数千大军便只能交由军师徐庶以及许攸暂领。

    这日刘备收到心腹简雍来信,言道军师徐庶之母病重垂危,徐庶无奈之下只得回颍川探望老母,而此一去千山万水,恐再难相逢,只留下一封书信,为刘备做了今后的打算。

    刘备痛失良助,徐庶智计无双,乃是刘备东山再起的依仗,这时他抽身而去,对刘备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延津的数千兵马虽还有简雍、许攸坐镇,但简雍擅长内政不通军务,许攸清高放荡又初来乍到,而手下兵将皆是胆色高绝之徒,若无大将坐镇,早晚必生乱事。家中有乱,便似釜底抽薪,再顾不得与董承等人的谋划。

    心焦之下,便求吕布放他归还延津,吕布岂能如他所愿,历史上曹操的教训正在眼前,放他离去,无异于纵虎归山,况且刘备家中生乱,正是他喜闻乐见,眼见刘备牵涉衣带诏之事,正可借此将他拔除,岂容他临事脱身!

    刘备求而不得,便知吕布对自己多有猜忌之心,更加惊慌不已,便与关羽、张飞二人商议道:“吕布对我等疑心颇重,进来府邸周围暗探秘卫之数明显增加,我等谋划之事恐难成功,一旦事发,恐怕将是惊天浩劫,而我们兄弟却受制于此,如何是好?”

    关羽道:“徐庶军师离去之时不是留下了计较吗?”

    刘备叹道:“元直让我南渡荥阳,投靠马超,可谁都知道马超与吕布蛇鼠一窝,互为攻守,我们此去岂非自投罗网?况且如今我们受制于人,平日行动尚且在吕布耳目的注视之下,怎么能安然脱身?”

    张飞不解道:“哥哥们何以有这般顾虑,以我们兄弟三人的武艺,即便他吕布遣兵十万又有何惧?既然杀吕布不易,不如便杀出城去,回到延津,有兵马助阵,天下之大,有哪里不能去得?”

    刘备被他豪气所激,笑道:“还是三弟洒脱,便依三弟之言,杀回延津。只是这其中细节,还要细细斟酌。”

    三人定计,商定其中细节,又派亲将廖化快马送信给简雍,让他依计行事。

    吕布得知刘备心生去意,料想他必会想方设法离去,没将他即刻捉拿,不过是为了不打草惊蛇,使此事有漏网之鱼。而董承与众人的谋划已在他掌握之中,其中密谋之人大多都已浮出水面,已经到了可以收网的时机。他早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