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正愁没有借口征伐袁术,这时等待皇帝圣旨已是翘首期盼多日,一接到皇帝圣旨,哪里还有迟疑,下令早已整备妥当的十万大军,自东郡出发,沿着颖水,直逼细阳郡。
而刘表与袁术也是多年争斗,这时也是毫不迟疑,下令大将黄忠领兵五万,兵发古城,威慑汝南。
与袁术亲密无间的扬州孙策,虽然没有派兵讨伐,却也是和他划清了界限,再不与他来往。
一时间,袁术众叛亲离,成为了众矢之的。
袁术惧怕不已,北有曹操大军压境,西有刘表虎视眈眈,东南孙策虽未表态,但难免到时会火上浇油。
谋臣杨弘谏言道:“如今曹操南下细阳,自有大将纪灵迎敌,刘表又是无能之辈,汝南有刘勋、张勋坐镇也当可无忧,只是这孙策与我都城毗邻,若他生出异心,便是肘腋之祸,陛下不可不防。”
袁术深以为然,这孙策虽名誉上是自己属下,但他自过了江东以来,早已不奉号令,显然以诸侯自居,实在是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若被他反戈一击,将是无法挽回之败局,忙问计道:“杨大将可有良策为朕分忧?”
杨弘道:“孙策如今据守在庐江,此人自持勇武,常常独自行动,臣下子侄杨奉正在合肥练兵,不如遣他将其暗杀,孙策只得两女,无以为继,只有幼弟,一旦事成之后,江东之地便会群龙无首,到时便不得不对陛下俯首称臣,而陛下得到了江东的大片土地兵马,曹操、刘表之辈何足惧哉?”
刘表喜形于色,即令杨弘依计而行。
半月后,曹操大败纪灵于细阳,纪灵兵败之后,只能退兵颍上,与曹操大军在颖水对峙。而刘表的大将黄忠也攻陷了古城,兵临汝南城下。汝南守将刘勋、张勋不敢应战,只在城中以高大的城墙据守,却也令黄忠一时前进不得。
而庐江的孙策在长江沿岸巡视之时,被早已打探到消息,事先埋伏的杨奉所伏击,几名侍卫尽皆身死,只他一人,斩杀数十刺客,闯出了包围,逃回了江东,几日后便重伤不治,一代青年豪杰就此陨命,只留下老母幼弟相依为命。
孙氏孙坚、孙策两代英豪,皆是能征善战之辈,可惜天妒英才,都没有落得善终,江东众将人心惶惶,受孙策临终之命,奉其弟孙权登临大任,而孙权此时才满十四岁,军政便由张昭、周瑜二人辅佐。
江东之人自然知道,孙策之死定是袁术所为,但是有苦无证据,只能默默咽下苦果,而且没了主君,军心自然动摇,一时都惶惶不安。
孙权无奈之下,只能暂时从了张昭的建议,与袁术修好,自认为臣下,并进贡钱粮兵马无数,以求自保。
周瑜主张响应朝廷圣旨,讨伐袁术,却未被采纳,一气之下远遁柴桑练兵去了,江东事务便由身为当地士族的张昭一手把持。
喜欢三国之狼行天下请大家收藏:()三国之狼行天下手打吧更新速度最快。
………………………………
第104章 曹阿瞒再显神通
却说曹操攻陷细阳郡之后,马不停蹄,追着纪灵,厮杀数十里。然而纪灵却并非溃败,而是有计划的撤退,沿途断后掩护,井井有条,曹操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纪灵撤过颖水,驻兵颖上,沿着河道重兵囤集,以强弩硬弓相对,曹操竟一时进不得前。
曹操最擅长分兵之计,当下自不会迟疑,令夏侯惇领兵三万东进下蔡郡,拿下下蔡郡之后,曹军将对寿春形成犄角夹击之势。
为了避免被纪灵发现,曹操令夏侯惇连夜赶路,即便到了第二天,也不拆营帐,不减灶台,让纪灵以为大军还尽数留在原地。
清晨,夏侯惇以骑兵急袭下蔡城池,见城门只有守卫五六人,来往居民百姓,三两人游荡其间,待见到夏侯惇大军时,各自奔散,哪里还顾得上城池?
夏侯惇见城门守卫薄弱,看来此战突袭的效果意外的好,呼令左右道:“郡守想来还没睡醒,尔等随我入城,一举拿下城池。”
大军能不战而胜,自是人人欢喜,若能够不拼命,谁又喜欢打生打死?是以人人争先入城,如开闸的洪水一般,冲进了下蔡城池。
下蔡为寿春卫城,乃是袁术都城的北方门户,虽只是县城,却人口众多,城墙高大,远比北方一些州郡城池高大繁华许多。
夏侯惇随大军冲入城池,方一进去,便觉大事不妙,大军进入了城池外围的瓮城之中,而从瓮城进入县城内部的城门已经被及时关闭,几万大军拥簇在狭窄的瓮城里,挤成一团,各自却还兴高采烈的呼喝着,毫不知道危险已经近在眼前。
夏侯惇只觉四周杀气弥漫,心头悸动难平,高呼道:“快退,是陷阱。”
话音未落,瓮城高大城墙之上,无数守军从中探出身躯,弩箭如同暴雨一般从上倾泻而下,落石、火油更是纷纷坠落,不消片刻,已是一片火海,而从城头传来的喊杀之声更是震耳欲聋。
夏侯惇呼令大军撤退,但这时地形狭小,而且火势弥漫,到处乌烟瘴气,众人挤来挤去,早已经不辨东西,更有城外还未进来的兵将,闻得喊杀之声,想要挤进去支援,于是,城外的想挤进去,城内的想冲出来,两方拥挤在门口,将门口堵的水泄不通。
这便苦了瓮城之中的夏侯惇等人,在疯狂倾泻的箭雨、落石之下,早已经死伤了兵将不计其数,更何况地上还有无尽火海,闷哼哀嚎之声络绎不绝。
夏侯惇心焦难耐,再这般混乱下去,众人恐怕将全部葬身在此,随即大喝一声:“呔!都随我来!”
策马向着城门奔去,一路上但凡有人阻塞道路,皆被他一刀砍杀。几息之间便已经杀到了城门口,见众人挤成一团,把一个小小的城门通道堵得寸步难行。
夏侯惇气急,高声骂道:“这里倒是安全,可知城中生死?”
再不理会众人,纵马杀入城门通道之中,斩翻兵勇十几人,但通道之中拥挤的兵将却还是没有后退,只因城外还有更多不明内情之人,拥堵在城外向内挤。
战场喊杀之声震耳,夏侯惇传不得令,只好对眼前这些兵将喝道:“随我向外杀,但有阻路的皆可斩杀。”
于是通道之中的兵强皆都掉转兵器,向外杀去,外面都是本方兵士,不想竟被自己人杀了个措手不及,一时间纷纷后退。待到夏侯惇从瓮城中逃出来时,冲进瓮城的兵将,能出来的已经所剩无几。
还未及喘息,城上的守军已经掉转了战阵,向着城外疯狂攻击,大军又遭重创,留下无数尸体之后,仓皇逃窜。
夏侯惇率领大军逃出弓箭射程之后,才稍稍放心,清点一遍人马,发现人数已不足原来三成,三万人马只此一战,便去了其二,此番不能拿下城池也便罢了,又受到如此重创,该如何向兄长交代?
这时,夏侯惇见大军一片颓废模样,士气低落消沉,显然被打击的不小,便呼喝道:“敌人并没有追击,这就说明敌人的兵力远不如我,我们在此整顿兵马,明日再去攻城,必能一举而破。”
此刻的下蔡城头,兵将影影绰绰,两员战将临立城头,遥望在远处扎营的夏侯惇。其中一人看着身边儒袍将领说道:“杨大将果然有未卜先知之能夏侯惇几万人马,被您如此轻易化解,真是匪夷所思。”
这儒袍将领便是被人称作杨大将的杨弘,此人身受袁术信任,常无召自有行走在皇宫之中,而这说话之人便是下蔡城守桥蕤,原以为杨弘只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的浪得虚名之辈,今日看来,此人还真是心思缜密,城府颇深,算得上一方人物。
杨弘摇头道:“桥将军谬赞了,夏侯惇虽败却未溃,临危而不乱,败能收兵,退而有序,实乃难得的大将,我军若非早有埋伏,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只这城中区区几千兵将,恐怕难以抵挡。”
桥蕤道:“杨大将不是已经向纪灵将军求援了吗?待援军来时,我们前后夹击,将这曹操的走狗剪除。”
却说纪灵收到杨弘来信,说他料定曹操必会采用分兵之计,请他务必及时关注曹军动向,及时援助下蔡,莫使北方卫城被轻易拿下。
当初他选择退兵颍上而不是退兵下蔡,便似因为这下蔡地势过于平坦,根本无险可依,只凭城池固守便会迟早被人所破。而颍上却有颖水为凭,又可与下蔡互为援助,此为万全之策。
曹操驻扎当夜并无异动,直到第二天纪灵查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