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⒏=ň彼玖畹取�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国防部中将参议等。1970年11月在台北病逝。
胡庆育(1905-1970) 国民政府外交官员。广东三水人,生于北京。193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同年在外交部任职。1941年任驻澳大利亚使馆秘书。1946年任外交部条约司司长。1949年10月曾任外交部常务次长。1953年任台湾国民党政府驻阿根廷大使。后任外交顾问。1970年12月在台湾病逝。
李少陵(1898-1970) 国民党军校教官。湖南长沙人。1927年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1928年后,历任国民党第四十六军第六师政治部主任,中央军校、中央军官团政治教官,中央军校西北军官训练班、中央军校第七分校政治教官,国民党甘肃省党部监察委员、省政府秘书长。1949年赴台湾。1970年12月病逝。
刘雨卿(1892-1970) 国民党陆军中将。四川三台人。1912年入北洋陆军。1927年后,历任国民党第二十军第五旅旅长、第二师副师长兼涪陵市市长。抗战时期,任第二十六师师长、第二十九军军长、第二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十一军军长。抗战胜利后,所部移驻台湾。后调任重庆警备司令、重庆卫戍副司令。1950年后赴台湾。任台湾国防部中将参议。1970年在台北病逝。
张际鹏( 1908- 1970)国民党陆军中将。湖南鳢陵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历任军职。抗战时期,任第十四军第八十五师师长、第十四军军长;1949年任第一兵团副司令官兼第十四军军长。长沙起义后,脱离军队,后去香港,转赴台湾。1970年在台湾病逝。
王光海(1891—1970)国民党陆军中将。广东东莞人。抗战前任湖南省政府代主席,抗战胜利后任徐州绥靖公署办公厅中将主任。1946年任广东省民政厅厅长。1949年去台湾。1970年逝世。
郑天锡(1884-1970) 国民政府官员,法学家。广东中山人。早年留学英国,获法学博士学位。1919年任大理院大法官。后任中国出席华盛顿会议代表团专门委员、国际法权委员会代表等。1931年任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政务处处长。1936年当选为国际联盟国际法庭法官。1946年后任驻英国大使。后留居英国。1970年在伦敦病逝。
梅乔林(1872-1970) 国民党元老。广东台山人。早年随父兄赴美国。1909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回国,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秘书。1913年组织铁血团,从事反袁活动。后加入中华革命党。1917年随孙中山赴广州领导护法运动。1922年任代理桂林军路局局长。1933年任国民党中央党史资料编篡委员会纂修。后赴台湾。1970年在台中病逝。
张承樽(1884-1970) 国民政府高级官员。湖北枝江人。早年在上海中国公学读书,后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后,率三百余人在上海起事,攻下江南制造局,被推为总司令。1913年留学美国。回国后,任北洋政府财政部盐务部部长。国民政府成立后,曾任监察院审计部次长、湖北省审计处处长等。1949年赴台湾。1970年病逝。
夏光宇(1889-1970) 土木工程学家,国民政府官员。江苏青浦人。北京大学毕业。后在交通部门任职。曾出席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并任万国工程师大会及国际水利会议中国代表。1927年后,历任国民政府铁道部参事、交通部专门委员、总理实业计划研究委员会委员、平汉铁路局局长、粤汉铁路局局长、中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长及总干事。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交通部顾问等。1970年在台北病逝。
杨官宇(1901~1970年) 国民党空军将领。广东中山人,生于檀香山,1921年随杨仙逸等人到美国图强飞机公司飞行组学习飞行技术,次年冬返广州。其间曾设法将华侨所捐购的12架飞机转运回广州。1923年协助杨仙逸研制第一架“乐士文”国产飞机。后驾机参加讨伐陈炯明,每天五次轮番轰炸,协助粤军追击逃窜到惠州的叛军。1924年起,先后任东江飞机队长、广东航空局飞机修理厂厂长兼广东航空学校教官、广东航空处第二飞机队队长等。1930年任南京第四航空队长,驻守陇海铁路之砀山,参加中原大战。1931年春返粤任广东航空学校校长。1932年与刘植炎到福建协助十九路军组建航空队,任队长;不久到南昌任航空站长。1938年任空中运输大队长。1943年任第三飞机制造厂厂长。1943年秋任美国陈纳德空军志愿队中国人员管理处副主任。抗战胜利后,辞去军职,转入陈纳德空运大队,任该大队柳州站长。1949年经澳门转赴檀香山定居。1970年于檀香山病逝。
接71-78
正文三:1949年后撤退台湾或出走港澳、海外的人物
(1971-1978)
董显光(1887-1971) 国民党政要。浙江鄞县人。早年任英文教员。1909年留学美国。1913年回国任上海英文《中国共和报》副总编辑。《密勒氏评论报》副编辑、英文《大陆报》总经理兼总编辑、国民党军委会第五部副部长、国民党中央党部国际宣传处处长、行政院新闻局局长。1949年赴台湾,任《中央日报》董事长及台湾中国广播公司总经理、台湾当局驻日及驻美大使。1971年1月10日在美国病逝。
刘 峙(1892-1971) 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字经扶,江西吉安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在粤军中任职。1924年任黄埔军校教官。1926年参加北伐,任第二师师长。1927年后,历任第一军军长、第一集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河南省政府主席等。抗战时期,任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鄂湘川黔边区主任、重庆卫戍司令、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等。抗战胜利后,任徐州“剿总”总司令。1949年赴香港,后去印尼。1953年11月赴台湾,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等。1971年1月15日在台中病逝。
何浩若(1899-1971) 国民党陆军中将。湖南湘潭人。早年留学美国,获文学学士及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又入诺威治军校,习骑兵科。1926年回国,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参加了北伐战争,曾任军参谋长及团长。1928年后,历任中央大学及金陵大学教授、复兴社军理委员会政治训练研究班教务主任等。抗战时期,任湖南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厅长、河南省财政厅厅长、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宣传处处长、《中央日报》社社长、国民政府军委会物资局局长、军委会政治部中将副部长、军委会外事局局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抗战胜利后,任中华民国驻联合国代表团顾问等。1949年后寓居美国,在“美国之音”工作。1959年赴台湾,任大学教授等。1971年1月在台北病逝。
彭战存(1902-1971) 国民党陆军中将。江西萍乡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历任营长、团长、旅长等。抗战时期,任第十一师少将参谋长、第七二九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第五十四军参谋长兼第十四师副师长、第一九九师师长、青年军二0二师副师长、青年军二0八师师长。1948年7月率部调驻台湾。1949年初任第八十军副军长,调驻金门。后任金门防卫司令部参谋长、金门防卫副司令官、台湾国防部联合作战研究委员会中将委员等。1971年1月在台北病逝。
张历生(1901-1971) 国民党政要。河北乐亭人。早年留学法国,加入国民党。1924年回国后,历任国民党南京卫戍司令部秘书、河北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国民党军委会政治部秘书长、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秘书长、行政院秘书长、行政院副院长等。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行政院副院长、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等。1971年4月20日在台北病逝。
宋子文(1894-1971) 国民政府高级官员。海南文昌人,生于上海。早年留学美国。1917年回国后,在上海商界、银行界活动。1923年10月应孙中山之邀到广州,历任广东革命政府财政厅厅长、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中央银行总裁、外交部部长、行政院院长兼外交部部长、全国最高经济委员会主席、广东省政府主席兼绥靖主任等。为旧中国“四大家族”之一。1949年后定居美国。1971年4月26日在美国旧金山病逝。
陈楚楠(1884-1971) 民主革命家。福建厦门人,新加坡华侨。早年在新加坡经营橡胶种植业。后从事反清革命。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新加坡分会会长。多次为革命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