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薰卓一边听一边点头,而李儒也在一旁说道:“岳丈大人,魏子瞻之言有理!还请岳丈大人速发大军往陇西驻扎,与西凉大军遥相呼应,寻机攻打益州!”董卓见自己手下的两大谋士意见一致,也就下定决心,命人传令调拨京畿大军十万,待选定大将之后,即刻启程往陇西。
出兵的事情议定了,但这领兵将领要派谁,董卓却还是拿不定主意,便向李儒、魏信两人问道:“我有意让司隶校尉李傕领兵,不知你们两位意下如何?”李儒摸着他的那两三绺胡须,默然不语。而魏信却说道:“太师不可,李稚然暴戾无常,刻薄寡恩,且有勇无谋,用之为先驱之将尚可,但若用之为帅却万万不能!”
薰卓听魏信这么评价李傕,心里面微有不快。毕竟李傕是他的部属,如今被说地这么不堪,他这个当主君脸上也不可能光彩的!可问题是,李傕还真是那么一个人,魏信并没有说错,所以董卓也无法辩驳什么。一旁的李儒见魏信这么直言无忌,也不禁一个劲儿的直皱眉头,心中暗道:“你既然知道李傕是个什么样的人,心里明白也就算了。何必在主公面前说的这么不留情面?唉,魏信是张济的人,只怕日后这李傕和张济是不可能有和睦的日子了!”
将心中的不快往下压了压,董卓向魏信道:“那么以子瞻先生之见。应该以何人为将领兵呢?”魏信思虑片刻道:“太师之子,中郎将吕布可当此任!”董卓和李儒都是一惊,董卓想也不想就说道:“吕布只是个武夫,岂能统领大军!”李儒见董卓这么口无遮拦。连忙在他身后清咳了一声,董卓猛然警觉到自己失言了,怎么这么不小心就把自己地心里话说出来了呢?!虽然董卓一直承认吕布是员无敌的猛将,但这并不代表他能够多么的重用吕布。
在董卓的眼中。他地这个义子大概和一条凶猛的猎狗并没有什么区别。这也就是为什么吕布身为薰卓的义子,但却始终只能留在中郎将这个不高不下的位置上地原因。但这些在心里想想可以,光明正大的说出来可就不行了。万一激怒了吕布。对薰卓可是一点好处都没有!
李儒见董卓的脸上有尴尬之色。连忙打圆场道:“子瞻,吕奉先素来恃强自傲。目中无人,而且当年他和刘宇多有矛盾,用他为将,恐怕有所不妥!”魏信则摇头道:“仲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吕奉先确实是自恃武艺高强,小觑天下英雄,不过,对于刘宇,我想吕奉先恐怕会比任何人都要小心谨慎的。因为放眼整个天下,恐怕也只有刘元瞻能够在单打独斗当中和他吕布打个旗鼓相当!武艺上难分高下,统兵谋略上又不及对方,试问像吕布这样一个心高气傲地人,又怎么可能会轻易同刘宇开战!他若是输了,岂不是自取其辱?所以我以为由吕中郎将统兵前往陇西才是最佳人选!”
薰卓听完,和李儒对看了一眼,李儒冲着他轻轻的点了点头,董卓就没再多说什么,当下派人传召吕布来见,吩咐他统兵出征的事情。魏信和李儒在此间事情了结之后,也一同向董卓告辞离开了太师府。待除了府门,李儒终于忍不住向魏信说道:“子瞻乃高明之士,为何今日反倒作出糊涂事?那李傕心胸狭小,他若闻知你今日所言,岂会与你甘休?子瞻如今投靠张将军,如此一来,岂不是为张将军竖一强敌吗?!”
魏信淡笑一下,对李儒道:“仲坚好意,信在此多多谢过,此中利害,我又怎能不知。只不过,兵者,国之重器,此番与益州之战,后果是福是祸,殊难预料,若太师真用李稚然为统兵之将,恐怕十万兵马多有损伤,为家国大业着想,我也只好开罪于李将军了。不过,李将军虽然气量小了点,但也还是个识大体地人,他与我家主公相交多年,想来也不会为了这点小事斤斤计较,仲坚大可放宽心就是。”
李儒被魏信这么一说,心里倒觉得也有那么几分道理,何况,人家当局者都不着急,自己还有什么好操心地。就算万一到时候李傕和张济真地有了纷争,那自己便奏请太师为他二人作主便是,难道他们还能反了天不成!想到这里,李儒也就索性将此事先放在了一边,又和魏信寒暄了几句,便回自家府邸去了。任他李儒再怎么聪明,恐怕也想不到,这次魏信之所以那么不遗余力的指责李傕地不是,其实是有意为止,要的就是让张济和李傕的关系失和!
为什么要这样?因为魏信不看好董卓!别看董卓对魏信很是倚重,魏信也是帮着董卓出谋划策,但事实上,魏信打从一开始就不认为董卓是个能够真正做出一番事业来的人。能当上太师不代表你有多大的能力,太师又怎么样?关键是要看你能在这个位置上呆多长时间。像董卓这样一有了权势就开始得意忘形,只知道用杀戮的手段和严酷地刑罚来巩固自己地位的莽夫,他要是能够一直坐在太师的宝座上。那才叫奇怪呢。
魏信是张济的手下,从前是,现在也是,他为董卓谋划,可一直都称呼他为太师,只有对张济才称呼为主公。之所以要为董卓出谋划策,是因为皮
毛将焉附,张济说穿了也不过是董卓的一个手下,他薰卓来还要浅薄十倍。想要让张济能够在这个乱世中出人头地。那么就必须借助董卓的提拔。但从眼下这个情形来看,整个长安城中都是暗流涌动,董卓身在漩涡之中,却毫无察觉。在魏信看来,这位董太师的好运估计也快要走到头了。
他董卓败落了不要紧,问题是千万别把张济也给扯进去!为了能够保全张济,魏信这次也只好兵行险招了。照着那李傕的个性,要是知道了魏信在董卓面前说他地坏话,他要是能咽得下这口气才怪,而张济虽然不是个喜欢多事的人。但也绝不是个能够让人随便拿捏的主儿,到时候,说不得。这两位估计怎样也要闹出点响动来!
手下之间不和。当主公的自然要居中调解。可薰卓现在一心想着如何才能够更好地吃喝玩乐。哪里有心情去做那细心的调解工作!要想让属下们之间不生事端,容易。让他们见不到面不就行了!所以魏信可以肯定,这件事闹到最后,肯定有一个人要被调离长安,到地方上去担任太守,至于这个人是谁,也不用费心去想了,论亲疏,当然是李傕与薰卓之间更为亲密,董卓不可能将自己的心腹之人弄到远离自己的地方去地。
如此一来,张济也就成功的离开了长安这个是非之地,也离开了董卓这个是非之人。等到了地方上,有自己在一旁辅佐,招兵买马,积草屯粮,就算日后董卓有个三长两短,张济手中有兵有粮,进可取董卓而代之,退也足以守土自保,如此方才不负自己为报答救命之恩来辅佐张济一场!
魏信在心中将小算盘打的飞快,这个暂且不说。只说董卓决定以吕布为将,统领十万大军往陇西助西凉攻打益州这件事,董卓前脚刚宣布了命令,两天后,吕布的兵马还没有启程呢,远在汉中南郑城地刘宇桌案上,就摆放了分别来自西凉和长安两地的情报。情报上的内容就是关于这次地军事行动。情报能够细致到这个程度,刘宇心中很是满意,不愧是当年第一批组建地情报网,工作效率上,比起当时上庸那种根基尚浅地情报网,确实是有天壤之别。
不过,得到情报不代表就能够解决事情。刘宇自从打发走了韩遂的那个使者之后,就知道西凉这边肯定不会甘休。想想也是,现在地社会可是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尽管马云璐并没有去参加那个什么定亲仪式,也压根就不想和那个无耻的韩大少爷定亲,但这件事他们双方的家长都已经同意了,那这定亲的事也就有了法律上的效力,也就是说,她马云璐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现在都已经是韩家的准儿媳妇了。
可这个准儿媳妇偏偏被刘宇留在益州,而且死活不肯放人,这让韩家如何能够咽得下这口气!要是韩遂不做出点样子来,他们韩家的脸可就丢光了!但刘宇却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韩遂竟然会为了这件事情搞出这么大的动静,不但从西凉弄来了十二万铁骑,还与关中的董卓串联,又弄来了十万关中援军,看这个架势,是想要借着马云璐的事情,向整个益州发起挑战了!这两路人马,其中的任何一路,刘宇都不放在眼里,但他们一起来,刘宇可就要费点脑子了。
当然,也不是说刘宇就怕了他们,汉中现在好歹也屯驻着十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