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骑砍-第3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都可以背魏,秦朗不能背;谁都可以投汉,秦朗不能投。

    大厦将倾,母亲、妻儿都在魏国,秦朗渐渐能清晰感受到曹彰破家时的绝望,也能感受到曹植在青徐的苦苦挣扎,就连曹丕的癫狂行为也多了些理解。

    现在带着夏侯尚病死的消息回去,不知又会如何刺激曹丕。

    鹿门山,本该死去的夏侯尚晒着太阳,端着粟米稀粥饮用,思索自己的前路。

    荆州不能待,消息走漏,就很难给曹丕制造惊喜。

    何况,死讯传到雒阳,曹氏宗族也是要脸的,会给谯沛乡党一个交待。

    到那时,自己又该怎么面对随行而来的子女?

    是该去益州,留在刘备左右做个近臣,等待机会;还是去湘州,在田信身边等待机会。

    夏侯尚沉吟之际,徐庶来访。

    中原动乱,太多鹿门山、刘表官学出身的士人或被汉军俘虏,或被吏民裹挟,或出于本心带着乡党往荆州迁移。

    徐庶只是其中的一员,许多人无颜留在朝廷效力,遂来到鹿门山隐居、讲学,或求学。

    今年长江中游都如此干旱……那屡经战争摧残的中原,虽未赤地千里,但也相差不远。

    徐庶是来劝夏侯尚的,夏侯尚近千部曲安置在鹿门山附近屯种,就是隐患,已严重影响鹿门山的宁静气氛。

    偏偏夏侯玄又要在鹿门山守孝,所以这近千部曲有理由追随。

    需要夏侯尚另找一个理由,带着这批久经厮杀的历战勇士去别处。

    夏侯尚略忧虑:“元直先生,天下之大,实无我归处。”

    “也不叫伯仁为难,汉津之南有一山,名曰飞虎山。早年马季常隐居读书于此,后陈公掠杀南郡虎群,飞虎山无虎,远近百姓称之为马良山,伯仁可迁往此山休养,以观天时变动。”

    徐庶劝道:“此山在江都尹治下,我等愿休书一封呈送李正方,为伯仁说项。”


………………………………

第三百九十三章 二谦之争

    建业,持续的干旱也影响到江东,让江东士民终于意识到……自己脚下的土地也有缺水的一天。

    于是乎,孙权又响应民心呼唤,来到瘟神庙祈雨。

    夜中,许多丹阳山民散去,孙权赤足漫步在瘟神庙宇内,腰悬辟邪剑,恨不得一剑斩碎瘟神木像的头颅。

    诸葛瑾去荆州迟迟不归,国中已有流言,说诸葛子瑜已然投汉……这让孙权有些心虚,诸葛恪也有些心虚。

    作为君臣、密友,孙权多少有些自知之明,自己显然是失职的,很多地方对不起诸葛瑾的付出。

    这点良知还是有的,可在很多地方已经在努力弥补诸葛瑾了,已经在努力提拔诸葛恪了,为了不让诸葛恪太过突出,还提拔了一批诸葛恪的同龄朋友。

    可自己、诸葛恪做的事情,的确很多方面都跟诸葛瑾的理念、为人背道而驰。

    反正诸葛瑾的次子过继给了诸葛亮,诸葛瑾若放弃前半生的坚持,放弃诸葛恪这个儿子,那这回去荆州议事,极有可能一去不返。

    没了诸葛瑾这个忠厚之人调解矛盾,吴军内部矛盾会日益锐化。

    自己夜里也很难睡觉,生怕矛盾激化,半夜爆发兵变。

    这种兵变不算陌生,孙策病亡时,偌大的江东基业差点分崩离析。

    作为负责大吴变法的执行人,潘濬时刻都跟随在孙权身边,以备咨询,以示亲近。

    此次祈雨,自然还有博士随行,以及吴范、刘惇、赵达等吴中八绝。

    其中郑妪善相,刘惇善星象算出了孙翊之死;吴范善候风气,赵达善算,算出了东南有帝王气,深受孙权喜爱,纳其妹为妾室。

    其余四人里严武善棋,宋寿善占梦,皇象善书,曹不兴善画,只是技艺精绝,称冠江东无人能及,时常作为孙权的宾友出没其左右。

    没办法,原来的近侍清洗几遍后基本上没了,新的近侍又有隔阂。

    孙权闲暇时也孤单,只好找这些各行各业的冠军们交谈,打发时间。

    能冠绝一个行业,这些人自然出身不凡,多少有些眼界在,在孙权面前也知进退,表现的颇为得体。

    十几人围在一起静静等候孙权开口,丹阳山民越来越过分,先是借口江夏爆发的时疫胁迫孙权来瘟神庙祈福;现在又干旱,胁迫孙权来祈雨。

    那下回发洪水,是不是要把孙权推到长江里,作为龙王、江伯的祭品?

    孙权每退一步,推动瘟神崇拜的山越萨满们就更进一步,会导致更多人,即百姓、军士、军吏被动加入到这个群体里。

    估计到那时,山越萨满们肯定会得寸进尺。

    孙权等待着,始终不言语,表现的很急躁。

    也没等多久,约三更左右,校事中郎吕懿头戴翠羽冠趋步而来,端来一盘竹简:“至尊,臣等已然查证明白,组织各部萨满者,系琅琊道宫来人。”

    稍稍迟疑,吕懿才说:“乃于吉门人,吴郡顾谦。”

    孙权拿起竹简翻阅,面容阴沉,又转给潘濬等人翻阅。

    潘濬看完后神色释然,终于明白为什么大名鼎鼎的顾雍……仿佛一个孤儿一样,当世无人清楚顾雍父亲究竟有什么作为。

    不仅顾雍的父亲在江东是个谜,顾雍的祖父也是个谜团;这样谜团的父祖,却能支撑顾氏家族越走越远。

    没别的原因,顾雍的父祖跟琅琊道宫关系很近,跟太平道存在掰扯不明的关系;黄巾军沦为黄巾贼时,顾雍的父祖就从江东乡党眼里失踪了。

    一样失踪的士人,可能拥有新的名字,并以新的名字留在史书上,比如马元义、张曼成、张白骑、张牛角、左髭丈八、李大目、白雀、浮云、雷公、司隶、大洪、平汉。

    蔡邕避难吴郡躲避宦官迫害时,就受到顾氏家族庇护,进而收纳顾雍为门人。

    孙权败走麦城后,反手一击扫灭境内大族,顾雍一族自然被收捕、处死。

    可顾雍还有一个躲在琅琊道宫清修的老爹,现在这位白发苍苍的顾谦顾克让以琅琊道宫神仙的身份回到江东,正构建、组织一场针对孙权本人安危,并颠覆吴王国的阴谋。

    江东人受古吴越风气影响,本就痴迷占卜,神仙之说;太多的青徐、江北人迁移到江东,又带来了琅琊道宫的影响力。

    现在已经不是单纯的跟愚昧丹阳山民萨满对垒,而跟根基雄厚、经验丰富的琅琊道宫对抗。

    形势非常危急,谁也不知道顾谦身后有没有刘封、曹植的授意,如果有,顾谦以琅琊道宫的影响力,自能游说、拉拢、串联江北籍贯、出身的将校、官吏。

    发动一场军事政变需要准备多久?

    董卓已经给出了答案,只要心动,一念之间就能发动。

    四散的竹简纷纷收回,孙权询问:“今贼人逼迫甚紧,孤退路已绝,该如何化解?”

    察觉诸人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潘濬起身拱手:“至尊,臣善谋军政,不通此事。吴博士精于此术,应有良策。”

    孙权目光转移,吴范起身犹豫,斟酌回答:“至尊,今三吴之地士民皆称瘟神灵验,此民心所向也。琅琊道又深通愚民嫁祸之术,臣以为当一举擒杀顾谦,再徐徐图之。”

    孙权瞥一眼吕懿,吕懿开口:“吴博士,顾谦行踪诡异,实难勘测。”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顾家的影响力,还有江北将校因琅琊道宫、刘封的影响力,进而包庇顾谦。

    人都是有亲友的,只要一个人包庇顾谦,他的至亲好友也将冒险包庇,提供方便。

    顾谦就如一个一团油墨,将染黑一个个跟他接触的吴国文武;这些文武官员为避免遭到清洗,或许会响应顾谦,发动一场针对孙权的兵变。

    瘟神庙宇内,气氛沉肃,窒息感弥漫在每个人心间。

    如果其中有一个顾谦同党,明日告知出去,可能顾谦会提前发动。

    以顾谦这么大的岁数,可以说是生无可恋;现在来江东的目的很明确,所以顾谦不可能逃跑,只会胁迫被拉下水的官吏发动叛乱。

    孙权在观察这些人,潘濬也在观察,判断其中嫌疑最大的人,有嫌疑的人。

    稍稍片刻,擅长画佛像的曹不兴起身:“至尊,琅琊道已然式微,瘟神道确是初升旭日,实难遏制,如若洪流。臣以为堵不如疏,可另立一道,与琅琊道相争,使之引瘟神道为朝廷所用。”

    吴范、赵达、刘惇三人互看一眼俱有愠怒之色,又察觉孙权专注思考模样,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