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年年初和鸾杀颜俊,武威颜秘又杀和鸾。金城郡守苏则率兵征讨曲演,曲演请降。
苏则因功拜为护羌校尉,爵关内侯。
曹丕篡汉后,曲演勾结张掖张进,酒泉黄华等再次起兵,又武威诸胡抄掠,武威太守毌丘兴告急于苏则。
魏将军郝昭、魏平屯守金城,受诏不得西渡参战。
苏则与郝昭等商议,认为今曲演等人起兵虽然形势强盛,却是刚融合在一起,未必能同心协力。所以应该迅猛出击,不能等到关中援军,不然那时候曲演等人磨合矛盾万众一心,那就很难迅速平定。
于是一起违诏发兵救援武威,叛胡皆降。
又与毌丘兴击张掖张进,曲演闻知,自率部曲三千步骑假意迎接苏则欲行摔杯为号刀斧手齐出的戏码。
苏则也诱其相见,手段更高一筹,斩杀曲演后,曲氏部曲自散。
之后曹真所遣的费耀、张既、夏侯儒率援军抵达,与苏则一起围张进,破之,斩张进及其支党,余众皆降。
酒泉黄华见大势已去,放出扣押的人质乞降,河西遂平。
对此田信没什么感想,也没什么好惋惜的,事情已经发生,追悔无用。
就是不知前线刘备听闻后能不能释然,夹击关中最好的一次战机就这么消散了。
………………………………
第一百八十四章 使者
昆阳,一场入秋小雨后,夏侯尚在营前跑马射箭,汗气蒸腾胸臆舒畅。
一壶箭射尽,他打马回帷幕,跳下马将战弓抛给夏侯霸,问司马懿:“真无更好人选?”
司马懿神情尴尬赔笑:“确实没有,陛下希望大将军能探清敌军虚实。”
去哪找一个合适又能出使刘备的重量级使者?
汉室老臣、家族被杀的人才断层,残存的老弱妇孺是又怕又恨;跟荆州世族关系亲密的人,又是曹丕清洗时的关注重点。
所以现在想找一个体面的使者……没有。
如果有,那也是不安定因素,鬼知道派到荆州见到刘备会说出什么话来。
世族、官员、名士中找不到合适的,那只好从宗室、近支亲党中寻找。
何晏勉强算,可妻子是曹操的女儿;秦朗的话……亲爹秦宜禄是被张飞杀的,估计秦朗走到博望会跟张苞先打起来。
算来算去,反倒是夏侯渊的几个儿子最方便,谁让张飞娶了他们的堂妹?
可问题来了,夏侯渊战死于汉中,夏侯兄弟几个谁能和颜悦色去荆州完成使命?
夏侯尚有些不满:“仲达,我欺田孝先一回,乃临阵权变,实属不得已。今若登门而去,再冒充仲权,就不怕敌国耻笑?”
“伯仁,此机会难得,正好一探荆州虚实。”
司马懿专程跑过来自然不是干巴巴传命令的,更是来相劝的:“仲权自幼长于中军,外人不知面貌。伯仁面貌虽为人所知,但知者甚少,如徐商等人多被闲置,余下降军也认不出伯仁。还请伯仁以国事为重,说不得也是一桩雅事。”
见夏侯尚静心聆听,司马懿又说:“于文则学习活人剑逗留至今,宜催促其早归。”
夏侯尚还是不为所动,司马懿更进一步:“前将军为伯仁前驱,可好?”
“这……仲达说笑了,某哪敢指挥晋阳侯?”
夏侯尚仰头看蔚蓝天空:“既是国家所需,尚当百死相报,何惜颜面乎?”
司马懿见了指着夏侯尚脸哈哈大笑,夏侯尚也是哈哈大笑:“即便仲达不劝,我也有心去荆州一探虚实。”
两人手把手返回一旁的帷幕,端起温酒满饮一杯,司马懿比夏侯尚要高半个脑袋,体格更雄壮,更像一个能征善战的将军。
司马懿抬手揩去胡须上酒液,哈一口气笑说:“我也知伯仁心思,这才讨来差使来见伯仁。”
说着司马懿敛去笑容:“据江东通报,汉口之战时田孝先使用白烟侵攻我阵,阵前三军遇烟后当即阵列大乱,为其弓弩杀伤甚多,吏士因惊惧、伤亡而溃。吴军前阵也是如此,多因这白烟而溃。”
夏侯尚自满一杯握着沉吟,司马懿继续说:“我等推断田孝先大肆杀戮我军及吴军前阵兵,意在灭口,不使我军知晓白烟底细。此物一日查不明白,我军就应持续避战。否则决战失利,悔之晚矣。”
“白烟?”
夏侯尚饮酒,眯眼:“原来是这?此前也还奇怪汉军为何大肆杀戮,原来是为隐瞒白烟。如此机密,恐非一时三刻能查明。陛下是何说法?”
“陛下也知此事艰难,故委托伯仁亲至荆州一探究竟。伯仁无须涉险,能有所获最好,若无也无碍大局,自有专人侦查此事。”
司马懿说话间扭头看南面,一脸忧虑:“国事艰难,有劳伯仁了。”
夏侯尚肃容应诺,思考白烟的性质,难道汉军在南中、交州找到了奇异的毒草?
司马懿也在疑惑,白烟的事情查不明白,那就要避免跟汉军打决战。
从家传兵法和个人经验上来掰断,白烟应该是湿烟。
担心贸然放烟毒不到人,汉军才先布置疑兵放黑烟,就是为掩护白烟顺利释放。
所以白烟应该有一些缺点,但也不需要太过害怕,只要汉军在上风口时注意防范,湿巾捂脸,自能防烟。
司马懿心中思索,就听夏侯尚问:“仲达,朱建平可能与我同行?”
“伯仁是想?”
“借朱建平之嘴一用。”
夏侯尚眉目沉肃:“不论白烟毒性如何,我所虑者依旧是田孝先本人。负伤统兵,破魏吴联军十万于反掌,此人不除,国家难安。”
不提别的,就今年的即将发动的秋季攻势,魏军将校谁敢大跨步前进、穿插?
没几个人敢夸口,更别说亲自带兵深入敌后去搞破坏。
魏军有兵力优势、骑兵优势,但依旧没几个人敢去南阳搞破坏,这就是一场赌博,用命去堵功勋。
赏格足够,自然不缺勇士。
寒门军吏普遍勇敢,田信的出现,间接导致魏军中的寒门军吏迎来新的晋升机会。
这已引发夏侯尚、司马懿的警觉,必须重视。
张辽中规中矩布置撤退计划,王凌已经用他的命和一万三千将士的血证明了汉军的战斗力,战争烈度依然很强,军队折损依旧骇人。
特别是遇到田信这种喜欢冲阵斩将的敌人……一切勇力不够的将军,与田信对阵时都很被动。
按平黄巾以来的传统,将军普遍是战功熬出来的,四五十岁的将军依旧能打能拼。
可有那么一拨人由侍从近臣转任地方刺史,再兼任将军获取兵权,抢走了寒门军吏的晋升机会。
原本没什么,能压住敌人,也能压住内部寒门军吏。
可面对田信时,就压不住了,首先你挡不住田信的冲阵;其次底层寒门军吏不会出死力,打顺风仗可以,逆风仗没几个人会站出来拼命。
寒门军吏不拼命,这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
可能形势再恶劣一点,会有军吏故意放水,让田信这样的敌将来斩己方的将军……世家子弟怎么了?总有死绝的一天。
张辽寒门、降将出身,竟然没有替王凌遮风挡雨,这本身就不正常。
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张辽细心呵护王凌,让王凌站稳脚跟平稳过度,王凌再回报张辽的子孙。
比如举个孝廉,来个孝廉入仕,张辽子孙能不能世历两千石,混成经学传家的世家就看张辽子孙会不会做人、懂规矩。
可张辽没有,作为寒门第一将军,张辽本身就是风向标。
他没有保护王凌,让军权平滑过渡到王凌手里,这本身就是一起很突兀的事情,容不得疏忽,必须重视。
如果除掉田信,打压汉军反攻势头,以张辽目前的年龄,说不好会低头,会把兵权平稳过度、移交。
于禁废了,乐进病故,文聘归汉,臧霸也顺服朝廷指挥,军中寒门军吏领袖只剩下张辽,张辽能影响的不限于身边,他能影响太多的人。
张辽不服,世家就别想平稳接掌兵权。
倒是另一个豪强、降将出身的张乖巧知权变,脾气比张辽好太多,在西线战场就跟郭淮搭档的很好。
可惜张是个有名的败仗将军,有些扶不起来。
对了,郭淮是王凌的妹夫。
………………………………
第一百八十五章 家事
军事上的胜利,可以压制、消融内部太多的矛盾、隐患。
东征战役未能尽全功,却阵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