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商说的没错,若是这汉子现在被自己抱回去,翌日必为董承所害。
而且陶商身后,许褚、徐荣,臧霸等人虎视眈眈,徐州军亦是杀气腾腾,自己也够呛能够将皇子从他手中带走。
想通了这些之后,刘备随即又向陶商请教了一个问题:“如今陛下虽然归天之事,虽然是经董承之口相告,但想来此事不差……事关日后大位继承,不知太傅有何想法?”
陶商心中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现在派兵去追上董承和伏完,把他们和伏后并二皇子刘琼一并捉回来,然后在彭城立自己的外甥为帝。
但己方回救的兵马本来就不多,且下大部分在与乌桓骑兵交战,伏完他们肯定也早就设计好了逃跑路线,眼下想要去追回皇子琼,怕是不现实的。
所以针对继承人的问题上,陶商只有一件事可以做。
“陛下归天,没有立下遗诏,陶某身为当朝太傅,领尚书台录尚书事,拥立长子继承大统,责无旁贷。”
刘备闻言脸色顿时一变。
“陛下有二子,太傅未曾与大臣们商议,就欲拥立新君,未免太武断了吧!别忘了,陛下还有个嫡次子呢!”
“武断?”陶商呵呵一笑,道:“这件事我就算去与他们商议,只怕也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如无意外,伏国丈和董国舅的心中,也早就已经定好了新君人选吧。”
刘备就知道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陶商要立长子刘曦……而伏完必然是要立嫡次子刘琼。
如此一来,这天下岂不……
刘备的脸上露出怒色,道:“这世间焉能有二日!这天下如何能有二主?”
陶商呵呵一笑,道:“玄德公,你这话说的就不对了,这天下只有一个皇帝,那就是皇长子曦,至于其他的什么,都是赝品尔,翌日若当真有人敢行此大逆不道之事,陶某也只能是出兵讨逆,以除不臣了。”
刘备的身体有些发软,脑袋中如同雷鸣。
“陶太傅,此事就当真没有别的解决办法吗?”
陶商低头看了看怀中的外甥刘曦,那胖乎乎的小脸映在自己的眼帘中,显得格外可爱。
再想想适才自家妹妹的惨相,更加坚定了陶商的决心。
陶商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道:“玄德公,有别的解决办法,麻烦你给我指出一条来!陶某愿聆听教诲。”
刘备一下子语塞了。
见刘备也没有什么话能够说得出来,陶商随即站起了身,道:“既然玄德公也说不出什么,那我就告辞不送了,长子年幼,在外面待了一夜,只怕是身体羸弱,为皇长子身体计,陶某先行告辞,有劳玄德公去追回天子遗身,大行安葬之事,待日后陶某在置书于公商议。”
说罢,陶商派人扶起马逊,并令许褚严密监视刘备的动作,然后带着长子刘曦,徐徐的向后而撤。
………………………………
第五百三十八章 两雄合兵
天子死了,两个皇子分别被两个势力带走,大汉的天下即将变成二日并存的局面。
按照陶商的分析,出了这么大的事,刘备最终很有可能会跟着伏完和董承一起走,奔赴到哪个势力最后一起随他们去拥戴嫡刘协的次子刘琼。
而陶商若是在徐州拥立了刘曦,毫无疑问,从今往后,天下将有两个皇帝,而这两个皇帝都将会以正统自居,并誓将对手剿灭,不死不休。
这是一种无法调和的对立,无法可解。
所以说,陶商现在倒是有心就在这里把刘备给干掉,省得他以后跟伏完等人搅合在一起给自己添堵。
但是很显然,陶商目下的兵力不够。
刘备手底下毕竟有当初从公孙瓒那里带出来的白马义从,还有关羽和张飞两大豪杰猛将,赵云等人尚在与乌桓骑兵对战厮杀,陶商眼下想要干掉刘备不现实。
没有办法,当下却是只能暂且先吓唬他滚蛋,先保证把自己的小外甥和马逊带回去。
……
日已将明,经过昨夜了的一场鏖战,赵云等人终于击败了苏仆延手下的乌桓骑兵,苏仆延回兵北撤,留下了范县这一地的废墟。
刘备救没救回刘协的尸体,陶商也不知晓,但眼下他还暂时不能处理这方面的事情。
他派人严密保护,将陶贵人和刘曦送回了彭城。
而陶商等人则率兵赶往中原的战场,会和曹操,共同对付袁绍。
至于董承和伏完等人,则是保护着刘琼等皇室成员奔着荆州而去,刘备目下无家可归,亦是随同而走。
……
中原之地,曹操和陶商两大枭雄终于合兵。
校场之上,双方的将领和谋士成壁垒式的对立,现场呈现出了一种诡异的气氛。
特别是典韦和许褚,颍川诸学子和郭嘉,彼此都是紧紧的盯着对方,好像用目光就能把对方杀死一样。
曹操和陶商两人亦是皮笑肉不笑的干呵呵。
天子的事情,待伏完和董承安定之后,曹操早晚也会知道,陶商也不藏私,直接将事情向他做了简单一个叙述。
他也是想看看曹操额反应。
果然,一听说天子的死讯之后,曹操包括他手下的谋士们顿时都大惊失色。
这确实是一个晴空霹雳,特别是荀彧和荀攸二人,整个脸都是煞白的,就差没昏过去了。
曹操努力让自己定了定神,然后方才说道:“太傅,那如今长子刘曦和次子刘琼乃在何处?”
陶商定定的道:“长子刘曦和生母陶贵妃,已经被我派人送回了彭城,次子刘琼以及伏皇后,董妃等人则是被董承和伏完待走,或许刘备也跟着他们,如果我所料不错,他们很有可能会前往荆州或是益州。”
曹操定定的点了点头道:“知道如今,对于他们而言只有如此……那继承天子之位者,当是两位公子中的哪一位?”
陶商淡淡言道:“陛下留有遗诏,命长子曦继承大统。”
曹操的双眸中露出精光,道:“可有明文?”
“陛下驾崩仓促,何来诏书?乃口谕也。”
曹操一听陶商这么说,就知道他在扯犊子。
狗屁口谕。
但曹操也没有反驳陶商,眼下时局巨变,他跟陶商掰扯自然是毫无意义的,若是天子在他手里,他吹牛逼估计得比陶商还猛,所以一切事宜皆可理解。
他眼下要做的是另外一件事,对付袁绍。
“乌桓峭王苏仆延突然率众攻范都,导致陛下归天,此事依照太傅来看,是何道理?”
陶商见曹操问他,自然也是瞬间猜测出了曹操的想法,淡淡道:“乌桓部地处幽州边塞之境,过境偷袭范都,焉能无人察觉?定然是有人故意放他们过来的,而能放他过来的,也自然是只有北边的那位。”
说罢,抬手指了指袁军大寨所立的方向。
曹操慢慢的点了点头,道:“眼下虽无真凭实证,但事实如此,却是容不得他抵赖,袁绍所依仗者,天下士族尔!曹某意,既然陛下临终之前指定长子曦继承大统,那就劳烦太傅以太子曦的名义出一份诏书,声讨袁绍不臣!如此天下士族离袁,袁绍没有后方支持,咱们若是能在正面战场上击败他,则大事定矣。”
陶商赞同的言道:“曹司空说的是,但陛下毕竟年幼,不能亲叙其意,那依照司空之见,此事当由何人替陛下执笔润墨之。”
曹操呵呵笑道:“陶太傅何须如此谦虚,太傅麾下有大文豪祢衡,精擅此道,又何须多此一问呢?”
陶商哈哈一乐,点头赞道:“还得是曹司空看的透彻。”
……
陶商与曹操商议完毕之后,各自回返了各自的帅帐。
曹操回了自己的帅帐之后,只把荀彧,荀攸,程昱,戏志才等近身的谋主留了下来。
荀氏叔侄的脸色也不是很好看。
待几人坐定之后,荀彧急忙便对曹操拱手谏言道:“司空,天子龙御归天,此等大事,咱们万万不可草草了之,乌桓骑兵必然是袁绍在背后搞事,此獠居然存了谋害天子之心,合该诛灭九族!此战已经不是明公能否击退曹操的兵势之战,而是事关汉室兴衰的大事。”
曹操听了荀彧的话很是不开心,他现在心中关心的,是关乎自己的事。
但荀氏叔侄儿对于汉室和天子一直抱着一种超乎平常士族的尊崇和忠诚,这件事曹操是知道的。
但以忠诚伦理的角度来讲,人家荀氏叔侄当真是没什么毛病。
曹操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