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勖窃诠俣闪⑾滤恕!
曹操觉得戏志才说的有理。而程昱却在一旁提醒道:“不妥。幽州军马在百万之上,这未必就是假的。刘彬不杀降俘之名,天下皆知。想当初刘彬与董卓对持,各自招兵买马。那时董卓号称兵马百万,而那刘彬的兵马,也据说达到了五十余万。此后刘彬剿灭公孙度,收辽东。剿灭袁绍,收冀州。那公孙度的兵马数量有多少,虽然咱们不太清楚。可那袁绍在杀了刘虞,占据冀州之后。那确实是有了五十多万的兵马。这一点投降咱们的袁绍旧部,那可是知道得很清楚。可刘彬在剿灭袁绍之后,袁绍旧部带到咱们这里来的兵马并不多。而据他们说袁绍也没来得及,和刘彬展开决战就败了。袁绍的那些兵马,那可是实打实的都归了刘彬了。单此刘彬有个百十来万的兵马就不新鲜。何况刘彬先后战败董卓数次,从董卓那里获得的降兵也不知道有多少。还有占据北海的管亥归降刘彬。那也不知道带去了多少的降兵。要知道,单是咱们收服了司隶的黄巾军,就是咱们扩编了三十万的军马。那管亥在七大寇的排名还在他们之上。天知道刘彬会因此扩军多少?故此刘备和藏兵之策不可不防。”
程昱如此一说,连戏志才带曹操全都含糊了。不为别的,程昱说的全都是实情。幽州军不杀降俘的名声。那太响亮了。更可况,天下有谁不知道,刘彬不仅是天下首屈一指的大商人,也是天下首屈一指的将领,更是全天下屈一指的大奴隶贩子。当初扫荡黄巾乱匪那会儿,哪个大家族没因为刘彬的提议,而没买过奴隶?而曹操更曾经亲手为刘彬操办过此事。而在刘彬占据幽州之后。刘彬买卖奴隶也就更疯狂了。只不过从始至终,幽州始终是买得多。卖得少。卖也只卖给幽州当地的人罢了。不过如此一来。向曹操和戏志才这样精通军略的人,当然明白这就是刘彬藏兵的一种手段。
要知道,奴隶那可也是人,也是兵。刘彬有多少的奴隶,也就是说,刘彬随时能组建多少的奴隶军团。而且从过军。并且始终有着组织训练的奴隶,那可要比一般刚成军的百姓。在纪律上以及战斗力上要强得多了。
这时程昱建议道:“不过幽州军既然在攻入官渡之后退兵,那就说明刘彬肯定也有不能再继续进攻的原因。而且咱们使计。逼迫刘彬的手下归降,刘彬宁愿把自己的部下杀了,也没有因此来兴兵攻打咱们,威胁咱们放掉荀爽。这就更说明了,刘彬现在肯定有不能动手的原因。所以咱们也无需太在意刘彬的反击。只要咱们别太触怒刘彬,逼得刘彬非要和咱们鱼死网破就行。所以我建议,咱们可以派人持天子的一道诏书,说降孔北海。那孔融,乃是孔圣人的后代。三岁让梨,知书达理,素以忠贞闻名。若是天子见诏,孔融必定归降!如此一来,戏参赞得谋略都可实现。而且咱们也没有主动出击刘彬,给刘彬留以口实。那刘彬也不好和咱们开兵见仗。同时,咱们也能试探一下刘彬的底线在哪里。并能借此从孔融那里,获得刘彬不主动出击的真正因由。况且等孔融来到咱们这里之后,咱们还可假借孔融之名,揭露刘彬杀害荀彧、荀攸得事实。那孔融乃是刘彬的部下,又是当代的大儒,士林的魁首,他的言论,那就是不可推翻的铁证。这样刘彬必然会因此威信扫地。名声大损。而主公的能力,也会因此显得要高过刘彬许多。”
曹操一听大喜连声说道:“好好好。明日早朝我就请旨让人前往北海招安那孔融来此。”程昱对曹操建议道:“主公新年将至。咱们应该值此新年之际,上书朝廷改年号兴元,以此来确立主公辅助皇上,振兴朝廷的威望。同时咱们也应该在此新年之时,大宴文武。安抚众文武之心。”曹操点头应允。
次日早朝曹操出班请奏道:“吾皇万岁。北海太守孔融,世之大儒。治理北海风调雨顺,百姓安康。理应升迁至都城,随侍圣上左右,处理国之大事。”皇上现在说白了,就是一个傀儡。自然是曹操说什么都行了。皇上当即准奏。
可这时太傅王允,却突然间心中一动。要知道,王允自从保着皇上,来到曹操这里之后。那一切的发展变化,那可和王允期望的大为不一样。原先留在洛阳的那些老臣,全都被曹操架空了。就连王允,现在也只不过是落了一个虚名而已。这曹操整个就是董卓第二。照样还是把皇上当傀儡。这引起了王允心中的极为不满。可是王允无权无势,王允也只能忍着。照样和曹操虚以委蛇。
现在,曹操准备招安孔融,这让王允觉得机会来了。可以为自己引进新人党羽。故此王允连忙开口说道:“啊。丞相且慢。孔北海乃先圣后代。名高望重。孔融为人,又是清流一派。若是丞相差人前去。那孔北海避诏不出,岂为不美。下官保举一人。定可轻易说服孔融来朝。”耳闻王允要保举贤人。曹操当时就是一愣。
虽然王允在来到曹操这里之后,一直都是对曹操恭谨有加。可曹操却始终对王允加着小心。不冲别的,但凭王允能在董卓那里,左右逢源。最后更把皇上从董卓那里弄出来。曹操就不得不对王允高看一眼。要不是王允救出圣驾的名声实在是太高了。曹操早就把王允弄一边去。让王允哪凉快哪呆着去了。就这样。曹操虽然明着动不了王允,可曹操暗地里,却早就把王允划归为了保皇一党。并把王允视为了自己在朝中的头号政敌。
不过虽然曹操对王允的提议加着小心,可曹操对王允的提议还是很感兴趣的。不为别的,只因为王允说实在是有道理。虽然以曹操对孔融为人的了解。曹操敢断定孔融,绝对不会违抗圣旨的。可毕竟曹操和孔融也好几年没见了,而且孔融身为清流的表率,那也是不争得事实。‘座下客常满,杯中酒不空。’那也是大伙对孔融的一致评价。若是孔融真的不乐意来许都为官,孔融虽不敢违抗圣旨,可孔融挂冠而走。那也不见得是孔融做不出来的事。而且若是孔融真的这样做,不仅不会对孔融的名声有任何的影响。而且还会使世人称赞孔融清高。另外对曹操的名声。那也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曹操想的透彻。不禁暗出一阵冷汗,觉得自己办事鲁莽、草率了。当下曹操恭声向王允询问道:“不知太傅大人欲意举荐何人?”程昱在一旁看到这种情况,暗赞曹操办事务实。没有因为提议是政敌提出来的,就什么也不听得盖不采纳。
王允还是一幅谦逊的样子说道:“孔融有一忘年好友。姓祢名衡字正平。此二人交情深厚。祢衡曾称孔融为‘仲尼不死’;而孔融也称祢衡为‘颜回复生’。且祢衡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诸子百家无有不精。三教九流无有不晓。若丞相得此人说之,孔融断无不来之理。”
曹操点了点头。祢衡这个人的名声,曹操也略有耳闻。好像是一个颇有名气的文人。但是耳听是虚。眼见为实。尤其是这个祢衡,还是王允保荐的。曹操怎么也得见上一面。看看能不能为我所用。曹操才能放心的。故此曹操对王允说道:“有劳太傅大人费心了。明日你可使祢衡至我府上一见。”
早朝散去。王允回到府上就叫人把祢衡找来了。王允先把自己在朝上,保举祢衡的事和祢衡一说。随后王允语重心长的对祢衡说道:“汉室衰微。权臣当道。实需尔等栋梁匡扶。明日尔到丞相府上,务必小心留意,留有用之身报效国家。”祢衡唯唯而退。
王允会如此说那是想当然的。王允想的是为国举贤,为自己在朝中添一个帮手,在曹操的手下按一个钉子。所以王允才会暗示祢衡,权臣当道。而祢衡的作用就是要报效国家。可是王允又老奸巨滑,在这种政治斗争中,王允又不想给曹操,落下什么把柄。所以王允说的也比较隐晦,更没有明确的指点祢衡该怎么办。
就是这个疏忽导致了后来一连串事情的发生!曹操只记得祢衡是一个有点名气的文人,为了表现出自己求贤若渴的态度,所以才答应让王允举荐他的!而王允则是之知道,祢衡很有文采,又是孔融的至交好友,所以值得自己举荐!但是他们都不清楚祢衡的真正为人,也不清楚祢衡的性格如何!他们只是按照这个时代,对文人的一贯看法,去看待这个祢衡的,可是事情就是这么奇妙,这个祢衡和一般的文人还真的有点不一样,所以未完待续。。
………………………………
第二百八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