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几,便从老远的地方赶来上千头牛,赠给董卓。
除了结交羌人,董卓还注意保持自己在当地豪强中的地位和影响,凭着他非凡的才干,拉拢、兼并其他势力,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力量。他经常扮演游侠豪杰的角色,在当地享有“健侠”的美名。同时,董卓还收罗大批失意、落魄的无赖之徒,他们为董卓的义气所感动,后来都一直死心塌地地跟随他。
当时董卓就出任州兵马掾一职,负责带兵巡守边塞,维护地方治安。这样一来,董卓通过控制更多的羌人,为他今后势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时之间,董卓成为闻名陇西的风云人物,不管是在官府,还是在民间,董卓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自己势力的不断膨胀和地位的相继上升,董卓似乎已不满足于边远豪强的名分,认为自己需要更加广阔的政治空间。于是,他开始进一步蓄积力量,伺机发展。
不久,东汉朝廷急于解决西羌问题。这对于董卓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发展契机。西羌问题一直是东汉政府最棘手的民族问题:自公元108年(永初二年)开始,羌人就不断发动反叛,涉及范围相当广泛,持续时间也很长久。汉桓帝年间,西羌问题不仅没有得到丝毫平息,反而声势更加浩大。羌人不堪忍受汉朝地方官吏对他们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不断杀死汉人官吏,侵占州县。而面对羌人的反抗,内忧外患的东汉政府根本就束手无策,只得求救于地方豪强,想借他们的力量来缓解西羌危机。当时,深知董卓底细的陇西地方官吏便极力向朝廷推荐董卓。
延熹十年、永康元年(167年),董卓担任羽林郎,统管元郡(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羽林军。不久,他升为军司马,跟从中郎将张奂征讨并州反叛的羌人。征战中,董卓极力表现自己,充分发挥他勇猛强悍的优势,纵横冲杀,左右开弓,董卓率军杀入并州,并在此时得到了一对魔头大锤。由于战绩突出,因功迁升为郎中,后来又因功升迁为广武(今山西省代县)令、郡守北部都尉(统治四川省汶川县西南大部分地区的官名)、西域戌已校尉(掌管西部各民族事务的官名),一直征拜至并州刺史、河东太守。至此,董卓可谓平步青云。只是任中郎将后,他率领西凉骑兵进攻黄巾军,没想到这次董卓中了张角的计谋,不但西凉骑兵全军覆没,还导致大汉王朝的百万大军也被打垮,镇压黄巾军的战争中董卓惨遭失败。
董卓回到河东,日日茶不思饭不想,董卓知道这次责任重大,而且这次再同黄巾军的大战中,董卓一战就损失了自己苦心经营建立起来的西凉铁骑,在乱世中,失去了自己的部队,也就等于失去生存能力,李儒看穿了董卓的心思,于是李儒到河东太守府找董卓进言。董卓正在大解,听到侍卫禀报李儒来访,董卓让侍女随便用纸擦了擦肥大的臀部,就提着裤子跑来见李儒,李儒见董卓这个样子,也是哭笑不得!董卓穿好裤子,与李儒对视而坐,董卓虽然跪着坐,可是见到李儒悠闲的品着茶,董卓站起来走到李儒面前,突然董卓跪下向李儒行跪拜大礼。
“岳父大人,为何如此呀!?”董卓这一举动让李儒也吓得站起来,李儒赶忙去掺扶董卓。
“贤旭救我!”董卓被李儒掺扶起来后,流着泪哭丧着脸说。
“岳父大人,不必慌张!我以派人去张让与何大将军处打点!岳父大人的性命自然无忧,只是恐丢了官职!”李儒安慰董卓说。
“唉!没事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感谢贤旭的救命之恩!”董卓叹了口气沮丧的说。
“哈哈……”李儒突然大笑起来!
“贤旭!何故发笑!”董卓见到李儒发笑,心中又气又惊,不过董卓还是压着怒气笑着询问!
李儒捋着胡子笑着说:“我料定不出几月,岳父大人必定官复原职!还更受大汉朝廷重视!”
“贤旭此言何解?”董卓惊诧莫名,于是认真询问。
“天机不可泄露,到时岳父大人必定知晓!”
李儒淡淡的回答!
过了半月,在洛阳城内,大汉王朝最高行政机关,洛阳皇宫中,在宫内文武百官见到汉灵帝懒洋洋的走到宝座前,汉灵帝打着哈气坐在九龙黄金宝座之上,文武百官分列两旁,文官在右、武将在左。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文武百官立即下跪磕头,同时齐声三呼万岁!
“早朝开始!有本启奏,无本退朝!”站在皇帝身边的张让,大声宣告!
“臣有本启奏!”杨彪走出队列,手里拿着玉衡,跪着向皇帝汇报!
“大司徒!有何事?向朕启奏?”汉灵帝见是元老重臣杨彪,立即打起精神向杨彪询问!
“如今京城防务已经完备,可谓万无一失!现在是应该追究战败的责任问题了,请陛下定夺!”杨彪一语双关,将矛头直至何进!
何进全身发抖,立即走出队列,跪在皇帝面前,向汉灵帝启奏说:“河东太守董卓先败,才间接导致大汉王朝的百万大军溃败,董卓又不顾军队独自逃跑,难辞其咎!只不过董卓平定羌族叛乱有功,请求陛下开恩赦免其罪!”
汉灵帝听了何进的奏报,汉灵帝心中当然明白何进率领百万大军,居然惨败,自然是最大的责任,不过何进毕竟是自己亲家,而且又手握重兵,何进自然是不能治罪的,而董卓原本也是手握雄兵的封疆大吏,汉灵帝早就想处之而后快,汉灵帝想来想去,觉得没什么不妥的地方。
“此战大败,是由于董卓独自逃跑!董卓罪大恶极,理应处斩……”汉灵帝慷慨激昂的演说,被张让几声咳嗽给打断了。
张让靠近汉灵帝,在他耳边耳语说:“董卓是我们的大金主,不能杀!”
汉灵帝听完之后,话锋一转说:“当然啦,董卓素来有功于朝廷,功过相抵,革去董卓一切官职,贬回陇西!王允此事交给你啦,你带着朕的圣旨走一趟吧!”
“臣遵旨,必定不负圣望!”王允跪接圣旨,然后面向皇帝,缓缓向后退出大殿。
东汉末年大臣。王允出身官宦世家。他十九岁就开始任公职,壮年时任豫州刺史。因为在和中常侍张让的斗争中失败,王允被迫去官隐居,在中平六年,何进掌权之后重新出仕,历任从事中郎和河南尹。王允在大汉王朝可谓是何进的心腹,王允为人善良,爱民如子,但是王允又能随机应变,处理起事情让所有人折服。特别是在汉灵帝面前,王允常常能猜透皇帝心思,皇帝交代的事情王允都是办的非常漂亮,让汉灵帝十分满意!王允知道汉灵帝贪财好色,王允常常进献美女和大量的金钱,这让汉灵帝更加喜欢王允此人!只是前期王允上书不让张角出仕,因而得罪了张让,被迫离开朝廷!
何进觉得能保住自己官位和董卓的性命,已经是汉灵帝额外开恩了,所以何进并没有说什么,第二日王允乘坐金皮马车,带着几千羽林军向并州进发,一路上王允不敢停歇,因为大汉战败,大汉所控制的地方,到处都是人心惶惶,害怕黄巾军什么时候就杀过来,所以王允只好马不停蹄的赶路!
来到并州,王允看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王允心里觉得董卓此人治理有方,不由的开始佩服起董卓,来到河东太守府,王允下车,见到太守府外的护卫士兵,英武雄壮、虎背熊腰,个个精神抖擞,王允觉得这支军队是支虎狼之师,王允副将南宫祥走到守门侍卫长面前,向他出示朝廷羽林卫金牌,让他进府通报,侍卫长双手接过金牌面向王允等人慢慢退入府中。
很快河东太守府大门敞开,董卓带着李儒等人快步而来迎接,董卓见到大汉朝廷使者,董卓等人纷纷下跪三跪九叩、三呼万岁,然后董卓等人趴着不敢抬头,王允上前掺扶董卓,并用温和的语气让众人起身,在董卓引领下,众人的簇拥中,王允跟随董卓来到太守府的有几百平方之宽的议事大厅,王允站着打开圣旨,董卓立即跪倒趴地不敢抬头,李儒等众人也跟着下跪趴地不敢抬头。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并州刺史、河东太守董卓兵败而逃,导致大汉社稷倾危!但是念在董卓有功于朝廷,特赦免其死罪;免去一切官职!回家待罪!钦此!”王允打开圣旨大声宣读。
“谢主荣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董卓同众人齐声三呼!
董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