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川省主席、川康边防军总指挥,拥兵十万,势力范围据大半个四川。
一个在四川政治舞台上驰骋风云的人物,如今也成了城中的瓮中之鳖。
中央人民政府情报署副署长王少春受周恩来之命,来到成都,争取做成都实力派刘文辉的起义工作。之所以派王少春前往成都,是因为王少春与国民党军第24军参谋长张伯言有过结交。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刘文辉明确表示同意起义,并由王少春把刘文辉的“多年来受蒋压迫,积怨难言,处境困难,只好暗做准备”的意思电告周恩来,并请周恩来予以指示。
周恩来代表**中央回电,对刘文辉起义时机的选择,作了部署:
一、起义时机,拟在解放军逼迫成都附近为宜。如过早起义,易遭胡宗南部的袭击,第24军的战斗力也无法与之对抗。
二、第24军起义后的主要任务是配合解放军,堵截胡宗南部向西康方向逃窜;并以牵制和扰乱的方法,阻止其占领西康,以待解放军到达。
三、保护好城市交通和**地下党员及民主人士和进步青年,维护好社会秩序。
四、开展民主思想教育,改善官兵关系,从物质上和精神上为起义后配合解放军作战做好一切准备。
一道电文如一股清泉,流进了刘文辉的心田里。这哪里是让他起义?刘文辉心里明白,**中央不仅给他指明了方向,而且还十分尊重他个人的利益。
在形势紧张的时候,国民党重庆绥靖公署副主任邓锡侯、潘文华回到成都,他们得知刘文辉的情况后,也加入到了起义行列。
这时,蒋介石逃到了成都。重庆解放了,蒋介石逃到成都做最后一搏。这就是蒋介石所谓的“川西决战”。
蒋介石在成都北郊场召集张群、熊克武、刘文辉、邓锡侯、向传义、王陵基、王缵绪等训话:“川东战场是战略转移,不是失败。胡宗南几个兵团还是完整的,现在都到川西来了,目的就是进行一场‘川西决战’,望川西的朋友与之合作。”说完,蒋介石不忘征求大家意见:“这一仗到底怎么打?”
有人主张不战而退康、滇边境,以保实力,等待时机反攻。
有人认为在川、康边境利用山地作战较为有利。
当然,也有人执言在川西平原决战!
轮到刘文辉表态,他只好敷衍,“委员长总揽全局,我们都是一偏之见,你看怎么办就怎么办。”刘文辉的话,正中蒋介石下怀。蒋介石当即吩咐张群、刘文辉和邓锡侯等再作计议,并任命张群为商讨“川西决战”召集人。
当晚,蒋介石来到了刘文辉家。大(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 。,,章 节更多,请登陆16文学网阅读!)批警卫人员,从军校直到刘公馆的客厅门口全部封锁,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森严。蒋介石来的目的是想进一步拉拢刘文辉,要刘为“川西决战”卖命。这一点,刘文辉心里十分清楚,也看到了蒋介石的末期即将来临。
面对蒋介石,刘文辉只好虚以应对。
第2天,蒋介石又派张群到玉沙街的刘文辉寓所,会晤刘文辉。
张、刘礼节性的问候后,张群以征求的姿态向刘文辉提出4个问题:“1、蒋介石是否复总统职;2、王陵基撤换后由谁继任;3、川西大会战应如何部署;4、你和邓锡侯两部在‘川西大决战’中如何和胡宗南配合。”
刘文辉知道张群这样问是在摸底,因为前3个问题只是陪衬而已。刘文辉想了想,决定来个若即若离,让其摸不清:“蒋先生复职也好,王陵基去留也好,这些都好办,当前要紧的是军事,仗打不赢,一切皆空。今天全靠胡宗南这张‘王牌’,别的都抵不了事。”
刘文辉谈到这里,还借机对蒋介石牢了几句,“蒋先生过去对待杂牌军的办法是,打死敌军除外患,打死我军除内乱,事到如今,我们实在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到这里,话锋一转,“今天到了这个光景,有一兵一卒,也得同**拼。”紧接着,又拖了一个尾巴,“你知道的,第24军散在康、宁、雅三属,纵横数千里,翻山越岭,徒步行军,非有一两个月是集中不起来的,怕的是远水难救近火。”
如此这般,刘文辉透露给张群的信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张群无计可施,只好无功而返。
【……第三部 天府里的和平交接(11) 文字更新最快……】@!!
(未完待续)
………………………………
第三部 天府里的和平交接(12)
时间到了1949年12月3日,60军在18兵团编成内,逼近成都。
这一天,张群又向刘文辉和邓锡侯施压,提出两条要求:
一、刘文辉、邓锡侯和胡宗南合署办公,一起指挥作战。
二、刘文辉、邓锡侯的家眷同熊克武、向传义、邓汉祥等先去台湾。如果川西决战胜利,国家和个人都有办法;如果失利,负责将刘、邓送往台湾。
面对这一阴谋,当晚刘文辉和邓锡侯商量对策,决定采取“一推二拖”的办法:关于家属问题,托词推却,坚决不去台湾;关于同胡宗南合署办公问题,口头答应,实际不履行,拖下去再说。
12月4日上午,刘文辉通过邓汉祥将意见转告张群。邓汉祥是刘文辉的秘书长。张群很不高兴地说:“刘的太太不能去,那就叫他的儿子去!”
到了晚上,国民党财政部长关吉玉受蒋(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 。,,章 节更多,请登陆16文学网阅读!)介石之命,来到刘文辉家,假惺惺地说:“听说你要送家眷到台湾去,恐怕没有外汇,我给你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取用。”
刘文辉立即对关吉玉敷衍说:“感谢你的好意,让我考虑一下再说。”
此时,刘文辉已意识到,蒋介石正在步步向他紧逼。尽管连续三次逼刘文辉就范,都让刘文辉虚晃一枪,搪塞过去了,但严重的场面一定会到来。
果不所料,危险向刘文辉袭来了。12月5日下午3时,张群电话通知刘文辉,“立即到励志社去!”
刘文辉放下电话,感觉事情不妙,有闹翻的危险,于是,叫了邓汉祥一道去,临时好有个回旋余地。
当刘文辉走进张群的办公室,看到张群脱了外套,脖子上挂着一个木质的护身符,而黑眼珠则一动不动地长久地注视着自己时,顿时觉察到了空气中的紧张氛围。
任何事,就怕平静的无声。
张群和刘文辉他们就在这寂静中较量着。
终究,张群还是失去了耐心,首先开了口。当然,姿势上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刘自乾!你究竟打的是什么主意?”
自乾是刘文军的字。过去,中国人取名字,既有名有字还有号。刘文辉搬出准备好的一套,“我的主意始终如一,早就打定了,那就是同**拼,万一拼不过,就去西康当喇嘛。近日,听说**军队已从玉树西进了,看来这条路已走不通。现在只有同**拼到底了!……”
刘文辉说到这里,张群办公桌上的电话铃声突然大作起来。突来的铃声犹如沉闷的天空中惊过一阵雷声,震得张群和刘文辉的头顶“嗡嗡”作响。
张群拿起电话。
对方的声音很细。
刘文辉听不清楚内容。
张群毕恭毕敬地回答:“来了!来了!”
刘文辉判断是蒋介石打来的电话。
当张群放下电话后,刘文辉虽然情绪紧张,但还是镇定自若地问:“这几天东路情况怎么样?”
张群站在那儿,脸部一阵扭曲,一反刚才接电话时的毕恭毕敬,声音提高了八度:“你不要问东路西路,问你自己怎么样?”
邓汉祥见两人顶起了牛,慌忙从中打圆场,说:“先请胡宗南、顾黑三(顾祝同)和刘军长、邓锡侯商定作战计划,然后再请蒋先生下命令。”
张群无心回答,拿起电话要找胡宗南讲话。看张群的神气,似乎马上合署办公的样子——把刘文辉交给胡宗南扣起来。
事也凑巧,胡宗南不在。张群当着邓汉祥的面,一时找不到扣留刘文辉的借口,只好改口道:“等我和胡宗南约好了时间,再通知你们开会。”
刘文辉听了如释重负:好险哪!差点儿走不了……
【……第三部 天府里的和平交接(12) 文字更新最快……】@!!
(未完待续)
………………………………
第三部 天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