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烈火重生之君临天下-第1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唔,这就好,你肯为我,我当然也要为你,我们总是夫妻嘛。从今日起,你当好你的上柱国将军,军马操练,行军布阵还是由你指挥。不过――将校的升迁,军队的调动,以及与督府、藩镇和邻省的公事往来,军情议事,我们要商量着办;因为我不明情况,就无法上奏朝廷。你说,是吗。”

    “是是是,末将遵命!”

    “还有,你既然要帮我办好桂林的事,和那些乱七八糟的闲人,还是少来往为好!”

    “扎!”

    “传我的令,明日卯时,在行辕台集合三军干总以上的将领,由我宣读皇上圣谕,重申军令!延龄,走吧,咱们一同回府!你们大家也都各归防地吧!”

    汪士荣和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琮跑到广西来,正是他们阴谋计划的最后一站。他们带着吴三桂的旨意,在三藩中游说,已经打出去了几张硬牌,要逼着康熙在撤藩的大事上做出决断。

    先出场的是尚可喜。他以年迈为名,请求皇上,允许他回到辽东去养老。让儿子尚之信接替了他当平南王,镇守广东。这封奏折上去不久,朝廷议论纷纷,有说应准,有说不准,各有各的理由,但都是怕得罪了三藩,引起战事。康熙却是心里清楚,这是三藩的有意试探。如果朝廷准了尚可喜的奏折,让尚之信继承了王位。那么,平西王的王位就要由吴应熊继承;靖南王的王位也应该让耿精忠的儿子继承。三藩势力一代代延续下去,还有没有止期,再说,既然准了他们的儿子接位,又有什么理由再提“撤藩”二字呢?
………………………………

第一百五十一章 同道者

    甘文焜不禁笑道:“薛必隆大人道学迂儒,哪能想得如此之细,只怕是王上的意思吧?”

    “正是圣意,兄弟烧掉这封信也正为了这点。”朱国治庄重地说道,“王上还有话,叫我们俩保重,设法与傅宏烈联络,小心王思睿部生变。还说一旦情势危急,你我可设法暂避出境。”

    “王上这样恩待臣下,我怎肯出境苟生?”甘文焜的脸上涌起了血色,“去岁老母患病,王上专差御医到我家诊视;犬子在福建患疟疾,竟六百里加急送去金鸡纳霜!臣子受恩如此,既不能在朝廷为王上谋划大业,只好以死报效了!”他说着,朱国治频频点头。使他安心的是,他的父母,已被萧稹用安车蒲轮接到齐都荣养了。

    朱国治慨然说道:“兄能如此,真乃知己。不过我们此刻是往最坏处准备,要是什么事都没有,自惊一场,那是最好的了。等出使三朝的使臣他们到了,自然还得作一番仔细推敲——你到贵州听我的信儿吧!”

    此时已是深夜三更天,积聚在天空的乌云愈来愈重,像承受不住它的压力,终于响起了轰隆隆的闷雷声。跳跃的闪电撕扯着云彩,照得大地一明一灭。风自青萍之末而起,扫卷起地上的浮土,变得桀骜狂暴起来,砂石灰土沙作响。朱国治高高卷起湘帘,浩然长吟道:“山雨欲来风满楼……”

    替齐国出使三朝的是司马倪,以及天机的卢俊和卫凝等一行人,“既然天机是为自己的立场而存在的,不如亲眼去三朝与齐国最激烈的地方去看看,再做出决定也不迟么。”萧稹的信上这么写着,顺便附上了使臣侍卫的委任诏书和令牌。

    去看看也没又坏处,天机的众人这么想着,便派了卢俊和卫凝等数人作为使臣副使与司马倪一同出使。

    一行人紧走慢走将近一个月,直到九月,才抵达杀机四伏的三朝南京府。司马倪与徐阶原是老相识。当日徐阶和黄精忠等人尚未建立三朝之时,司马倪便是齐国与三朝之间的信使,二人便常有来往。

    如今齐国与三朝议和,齐国派了他来,无论是身份地位还是资历,自是最为合适。但他毕竟多年不与徐阶互通音信,对这位反复无常的王爷觉得有些把握不住,路过贵阳城时,便多了一个心眼儿,把自己的心腹二人留下。明面上,是帮司马倪办理一路上的饮食、车马。其实内里边是怕一窝儿让徐阶端了,连个回齐都复命的人都没有。

    一切后事预备停当,司马倪方带着扈从随行二百余人以及卢俊和卫凝等人,热热闹闹地进了三朝王府。当晚住在驿馆,同朱国治密商一夜。第二日便由朱国治作导引,排开卤簿仪仗,直趋五华山。

    其实他们一入贵州,一行一动徐阶都了如指掌,只是装模糊儿,照旧以吃酒听戏作乐,摆出一副胸无大志的模样,此时听得钦差已到山下,便故作慌张,命人:“放炮,开中门接旨!”石破天惊的三声炮响在五华山峰峦间震荡,壮丽巍峨的王宫正门大开,几百名仪仗校尉身着锦衣,头戴缨顶,腰悬佩刀,手执四吾仗、四立
………………………………

第一百五十二章 进退两难

    折尔肯一行紧走慢走将近一个月,直到九月,才抵达杀机四伏的云南府。

    折尔肯与吴三桂原是老相识。当日吴三桂在辽东驻防,尚未归顺大清,折尔肯作为一名信使,二人便常有来往。如今撤藩,朝廷派了他来,自是最为合适。但他毕竟多年不与吴三桂互通音讯,对这位反复无常的王爷沉得有些把握不住,路过贵阳城时,便多了一个心眼儿,把党务礼和萨穆哈二人留下。

    明面上,是帮平西王办理一路上的饮食、车马,准备迎候北上的吴三桂眷属。其实内里边是怕一窝儿让吴三桂端了,连个回京复命的人都没有。

    一切后事预备停当,折尔肯和傅达礼方带着扈从随行二百余人,热热闹闹地进了云南府。当晚住在驿馆,同朱国治密商一夜。第二日便由朱国治作导引,排开卤簿仪仗,直趋五华山。

    其实他们一入贵州,一行一动吴三桂都了如指掌,只是装模糊儿,照旧以吃酒听戏作乐,摆出一副胸无大志的模样,此时听理钦差已到山下,便胡作慌张,命人:“放炮,开中门接旨!”

    石破惊的三声炮响在五华山峰峦间震荡,壮丽巍峨的王宫正门大开,几百名仪仗校尉身着锦衣,头戴缨顶,腰悬佩刀,手执四吾仗、四立瓜、四卧瓜、四骨朵、并节铖、斧、镫、矛、戈、旗、剑,从仪门缓缓而出。里头早有细细鼓乐声传出。钦差正使折尔肯手捧康熙敕书,带着副使傅达礼泰然自若地立在仪门外等候接旨。见平西王吴三桂头戴饰着十颗东珠的金龙二层亲王朝冠,身着石青蟒袍,外罩爪金龙四团补服,辉煌耀目,满面堆笑地迎接了出来。两手轻轻一甩,放下雪白的马蹄袖,先打了个千儿道:“奴才吴三桂,恭请万岁圣安!”便在鼓乐中从容不迫地行三跪九叩首大礼。

    “圣上躬安!”折尔肯见他以隆重的礼仪相迎,略觉放心,便将敕书一擎,算是代受礼。接着便换了一副笑容,将诏书转给身后的傅达礼,双手扶起吴三桂,自己单膝跪下,打了个千儿笑道:“下官给王爷请安!给王爷贺喜!九年前在京曾荣见王爷一面,如今瞧着竟又年轻许多,王爷可谓福大如海呀!”

    吴三桂哈哈大笑,一手挽起折尔肯,另一手便将二人向里让:“老折还同我来这一套――老朋友了嘛!快请进,傅大人请!”着,一手扯一个进了五楹三进的王府正殿。

    “二位大人,”看茶毕,吴三桂笑吟吟道,“前不久吴丹大人资赉诏来滇,蒙圣上赏赐许多物件。吴三桂何德何功,承受主子如此厚恩!其实,皇上有什么事,召王进京面谕也就罢了,这么一趟一趟的来,多费神哪!”至此,他又叹一口气,又道,“康熙三年入觐,算来已是九度春秋,我心里口里都是个放不下,大前年主子召我进京,偏又患了犬马之疾,竟不能如愿!也曾托朱中丞面圣时代为请安,是主上日夜宵旰,清减得很,如今可好些了?必定又长高好些了――唉,人老了,远在这蛮荒偏僻之地,着实惦记着了!”言下不胜感慨。

    吴三桂这些话得情深意切,十分体贴入微,丝毫没有言不由衷的痕迹,傅达礼便觉事情决不至如朱国治的那样坏,只坐在旁边含笑点头,放心吃茶。折尔肯却深知吴三桂的脾性,不能用常情猜度他,听完吴三桂的表白,十分爽朗地呵呵一笑,道:“王爷这话极是。万岁也着实惦记着王爷呢!可谓云山万重,不隔君臣之心了――傅大人,请将万岁的手谕奉王爷过目。”傅达礼和折尔肯早已商定,不以寻常接旨形式拘泥吴三桂,只要肯听命奉诏就好。见正使发了话,傅达礼起身双手捧起诏旨。

    哪知吴三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