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黑箱的世界 孤寂的世界 作者:罗珠
小说以18岁少女夏天的人性与心理为线索,通过触及几个人心理的波澜与焦虑,向读者展开了一个奇幻却令人思考的世界。
一个十八岁的美丽女孩,每天走向邮筒向自已发一封情书,不久,一个身披黑斗篷的英俊少年,神秘地出现在她的生活。。。。。。
一只囚禁在独居女人卧室里的白猫,密切地注视着这对少男少女的爱情故事。本书1994年初版,近日由作家出版社再版,再次呈送给读者另一个虚幻的梦中世界。
作家出版社 出版
空间里的黑箱
不久前,我认识了一位在南方一家电台工作的女孩子,她告诉我,《黑箱》出版后,她的一位做小学教师的女朋友,在笔记本上大段大段地抄录《黑箱》,几乎把一部《黑箱》抄录完了。她还告诉我,她周围的一些女孩子,把《黑箱》里的一些段落抄录下来,作为一个做女孩子的标准。
这当然使我受宠万分。
当初,我在写作《黑箱》时,想把这本书写给男孩子们的,一心一意想让他们也穿上一件〃黑熊〃的黑斗篷,使他们潇洒一番这又让我想起在某外语学院做教师的一位朋友,他在读过《黑箱》手稿后给我写了一封信,说他读了《黑箱》〃大病一场,一个星期不能下床,头和身子像分家一般,脑袋却异常地清醒,眼前老晃动着白猫的影子……〃
我读到朋友的信后,既诚惶诚恐,又茫然不安:我刻意要做的事情,朋友们全然不顾,却被一只点缀情节的白猫折腾得死去活来。后来,南方的那位女朋友(只一面之交,我姑且称她为朋友了)却说女孩子们十分喜欢这部书,这使我更加迷惘起来。
在迷惘之中我发现,之所以我的读者没有注意到我刻意所做的事情,那…定是存在着我写这部书时的想法与读者的愿望有巨大的距离了。于是,读者的愿望在提醒着我:我应该加倍地努力,争取写出更好的东西,来报答读者对我的厚爱。
关于《黑箱》2
《黑箱》出版后,大量的〃海盗版〃充满了图书市场,出版管理部门就此书的盗版问题发过红头文件,海外报纸也报道过《黑箱》的盗版情节。这些姑且勿论,只我自己在书店和书摊上搜集到的《黑箱》就有二十几种版本。从我手头现存资料归纳,《黑箱》有下面几种盗版形式:
1、 照相复制:特征是封面制作低劣,色彩如梦魇一般。
2、 重新排版:错字连篇,版式与正版书存在很大的差异。
3、 字型不统一:有的版本几乎每页都能看到黑体、仿宋体、楷体夹杂在正文里。
4、 用纸低劣:有种版本的纸张粗糙得像草纸一样。
5、 扉页:有的版本没有扉页,有的版本虽有扉页,但扉页上没有著作者的名字。
6、 版权页:有的版权页上印着一九九三年九月第一次印刷,有的版权页上印着一九九三年十二月第一次印刷。
7、 三环出版社版:这是一本地地道道的〃黑书〃。封面是用线条画的一个摩登女郎,她的脚边放着一个笨重的黑箱子。这个版本不但盗用了三环出版社的社号,还假冒某省新华印刷厂印刷。
我发现三环版《黑箱》时,这本〃黑书〃已向市场投放了五万册,严重地搅乱了图书市场。说起来,我发现三环版《黑箱》,纯属偶然。
关于《黑箱》3
那年春天,我去南方某市,碰巧那个城市正在举办一个图书节。我逛图书节时,在一个展厅的展台上发现了三环版《黑箱》。
我看到三环版《黑箱》,一下子懵了。当时,正版《黑箱》刚刚由出版社下厂排版,这里却突然冒出一本三环出版社出版的《黑箱》,再说,三环出版社这个名字,也是我第一次看到,还不知道三环是何地出版社。于是,我找到当地出版管理部门,要求他们帮助我追查三环版《黑箱》一事。
出版管理部门正在着手调查三环版《黑箱》时,印制此书的印刷厂厂长突然找上门来,苦苦哀求我不要再追查下去,说一旦追查下去,印刷厂就会倒闭,厂里七八十个工人就没饭吃了,并说我再追查下去,他就代表厂里的七八十个工人向我下跪。我听了他这一番哭诉,当时就心软了,再加上我当时没有出版法这个概念,答应他们把已印出的五万册三环版《黑箱》全部销毁,便不再追究此事。
印制三环版《黑箱》的印刷厂厂长信誓旦旦地走了后,四面八方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在各地的图书市场上,均看到了三环版《黑箱》。可想而知,由于我的心肠软,无意中为那些为非作歹、惟利是图的人又开了一个绿灯。
有人不无幽默地说,三环版《黑箱》比正版《黑箱》早出几个月,是〃当今出版界的一个奇迹〃。但我至今不明白,他们是怎么把我的《黑箱》稿子弄到手的这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谜。
有些朋友帮我分析:
1、 手稿流失:《黑箱》写完后,我的确复印了三份,但这三份复印件仅被圈内的朋友索去阅读。从一九九○年写完《黑箱》,到一九九三年《黑箱》出版,在这几年里,有两份复印件无法追回,也可以说已经丢失了。
2、 清样失盗:有朋友分析,清样被人盗去;有朋友分析,清样被内线人卖出。因为这些分析无法证实,至今仍是一笔糊涂账。
关于《黑箱》4
《黑箱》的出版,不但给我带来了很高的声誉,也给我留下了一本三环版《黑箱》和二十几种盗版书,最令人痛心的是给读者造成了诸多困乱。在《黑箱》再版之机,我引用当时报纸上的一篇文章,文章说:
头几天去南方出公差,在某省城办事空余的时间,自然要寻几处书摊逛逛。所到之处,都看到有《黑箱》的书幌高悬。再细看,竟看到两种不同版本的《黑箱》摆在显眼之处。作者均系罗珠先生。再看封面:一本是照片作封:一个摩登女郎,用手捂着大卫的眼睛,印刷还算精良,是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的;一本是绘画作封:一个摩登女郎,脚边放着一只黑箱,印制粗劣,是三环出版社出版的。显然,前者是正版书,后者黑书是也。
两本《黑箱》对照着粗粗一翻,便讨价钱,黑书竟比正版书高出价钱一倍,问其缘由,摆书摊的人神秘兮兮地说:〃你看过《废都》没有?要紧的地方都被作者自己删去了。
正版《黑箱》也是这样,只是作者没有在里面标出删去多少字。黑书《黑箱》却只字不删,不然怎么能出黑书呢?买吧,保证你不亏。两本都买去,对照着看,那才过瘾呢!〃
在卖书人的热情煽动下,只好慷慨解囊,两本《黑箱》同时买下……
买回两种不同版本的《黑箱》回来对照一看,却大呼上当。黑书《黑箱》除了比正版书印得粗劣,除了错字漏字多之外,比正版《黑箱》没有什么两样……
可见黑书是多么害人,它在扰乱图书市场的同时,不但损害了著作者的利益,也在损害读者的利益。
关于《黑箱》5
关于《黑箱》的书名,有朋友发表文章说:〃最关键的是如大师钱钟书的《围城》一样,采用象征手法来为本书取名,从而揭示出人类'每一个人的心都是一块禁地,每一个人的心都是一只黑箱'……〃的确,在为本书取名时,我有意学习了大师的取名法(但愿我学习得并不笨拙),当时,我比较喜欢采用象征的手法为作品取名。
关于〃立体〃的写作手法,这虽然并不是什么新鲜玩艺儿,但在《黑箱》中却是我有意追求的写作手法,在后来的几部长篇小说中,我仍然坚持探索这一不算新鲜的写作手法(譬如《与盲女同行》、《灵魂纪事》、《碎玻璃》等长篇小说),并力求全方位地写出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历程和心理历程。在此书中,能真实地、多层次地、深厚地反映出我们立足的这个时代的各色人物以及各种事态的风貌,是我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探索。
无论如何,《黑箱》再版,是我最大的一个愿望,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实现。借此机会,我把《黑箱》第一次出版前后的一些情况,向读者做一个交待,并向关心《黑箱》的人们,深表谢忱!
罗 珠
1997年4月
空间里的黑箱1
空间里的黑箱
夏天对黑熊说:
〃你到过独身女人的卧室吗?独身女人的卧室白天也拉着窗帘,把阳光挡在外面,使室内的光度幽暗柔和,这样,独身女人的卧室就象一个黑箱,既神奇又充满秘密,既是一片沼泽又是一片乐土,里面发生的故事,任何人都不会知道的。独身女人的卧室里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