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巷这头埋头撮垃圾的何老太婆抬头见周志达急急地走来,慌忙立直腰毕恭毕敬地说:“周公安员早”。
平时周志达见到四类分子总是装没听到。在极左思维左右人们行为的时代,专政人员的立场坚定往往就表现在对四类分子的一切都铁面无情。可今儿个周志达却像换了个人似的:“噢,有点事,起早赶过来知会一下。”话一出口,周志达就感觉到自己失态,想说什么掩饰一下,又一时语塞,正欲抬腿走人,迷宫般的巷子里冷不丁驶出个马车,挡着他的去路。
马车在周志达面前停住,这是每天停车的地方。那赶车人停好车就围着马车使劲地摇着铃铛“当浪、当浪、当浪……”。
随着铃声家家户户争先恐后地端出撮簸来。
紧接着又一驮着木罐子的板车停到这,那拖车人“嚯”一声哨响,立刻家家户户又拎出马桶来。
就一会儿功夫,本来静悄悄的巷子就被这两个车主人号召得热火朝天。
何老太婆端起一水果篓子的垃圾吃力地往车厢板上口够,就是够不上。
神情还有点恍惚的周志达,此时性本善占了上峰,本能地伸出了手。
“这一早就来帮忙了?”唐主任倒了垃圾正好看到这一幕。
周志达拍着身上的灰说:“不是特为帮忙,我这是路过。”
“周公安员不是我夸你,你整天忙了这又要忙那,这会儿一大早又帮我们搞卫生。你这样没日没夜的忙准要累坏身子的。像你这样好的公安人员不多,你就像那电影《今天我休息》里那个叫……”
“马天明”守传呼电话的马大妈,街坊称传呼马的提了一句。
“对,马天明,你就像。”接着唐主任哈哈一阵大笑,
为什么笑?这好笑吗?身体累坏?心虚的周志达捉摸起来。唐主任是个粗人,但有时也会粗中有细。都怪那该死的何老太婆打的岔,要不早走掉了。心里这样想着,嘴上却忙连说:“我哪能跟他比。”
唐主任看到许多街坊在就清了清嗓子正格地嚷道:“大家伙都看到了,周公安员都来帮我们搞卫生了,光靠四类分子搞不行,我们大家一是要积极参加,二是要爱惜。你们瞧瞧那个落地人还能蹲吗?”唐主任指的墙旮旯,尿迹斑斑,臭气熏天。“画了王八,写了断子绝孙都没用,明儿我派人来抓,抓着了就把它阉了,看他还拿什么尿?”
这话引起一阵哄笑。
唐主任接下来说的就是套路了。什么抓了阶级斗争,不要忘了环境卫生。搞了环境卫生,不要忘了阶级斗争。什么环境卫生很重要,蚊蝇老鼠吓得跑,院院落落开鲜花,朵朵鲜花向太阳……唐主任很敬业,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她经常见缝插针。
七、丢卒
收拾好扫帚、撮簸、水果篓子,何老太婆喜滋滋地凑到何静安跟前:“今天周公安员跟我打招呼了,他还帮我倒了垃圾。”
何静安软耷在滕椅上,身上热气直冒,才六月他已赤膊。胸前两块赘肉表明他曾经胖过。他歇了会儿拿起旁边写字桌上的烟和烟嘴,一边接着一边问:“你看到周公安员从哪家走出来的?”
“我没看到。难道是从我们院子?”何老太婆依着何静安的神色在猜。
“就是从我们院出来的。”
何老太婆的小眼睛明显大了一圈:“他一早来我们院里做什么?”
“你肯定人家是一早来的?”
“那昨晚就来了?”
何静安向烟缸磕了下烟灰,两眼眯着什么也没说。
“乖乖!在我们院里呆了一夜我都不晓得。”何老太婆想了下,断定道:“监视,准是监视我们。”
“你昨晚干什么的?”
“我没干什么。起夜的时候我听到院子里有声音,我以为是野猫。”
“昨晚你向台湾发报了?”
“哎呀,人家在正经说事,你还有兴趣开玩笑。”何老太婆又正色道:“你这玩笑可不能开,要是门外有人听到,还真以为我有发报机了。”
“那你说我们有什么要监视的?”
“上次我不是说了吗?庄墩总说我们家有金银财宝,唐主任又说我们家没抄干净,这事他们肯定不会完的,你看这不就来了吗。我算得还真准,你还说我不懂了。”何老太婆埋怨起老头子。
周志达为什么这一早会出现在这院里,何静安与何老太婆的判断根本不是一回事,但他就是不说出来。有点城府的人都这样没把握的事不说,就是有把握没必要说也不会说。再者,能让老伴不晓得的事尽量不让晓得,这是他几十年夫妻得出的经验。老伴没什么能耐,知道一点事好烦,叨唠没完,不仅添堵,有时还坏事。馨馨在台湾,他只告诉老伴馨馨还活着,第二天就有人来问馨馨在国外干什么。现在海外关系的帽子就是老伴瞎说招来的。为了安慰老伴,何静安慢悠悠地说道:“抄就让他们抄去,家已经翻焦了,你还有什么宝贝担心抄去。就是有也不值得为体外之物担心。穷富不过三代,风水轮着转的。”
“嘿,你说的倒轻巧,抄家的那架式不吓人?我可是吓得半死。”停了一会儿何老太婆又说:“你以为我还看重那些个东西。馨馨不在身边,留着也没用。”说到这何老太婆眼睛已经湿润,她用手帕擦了下眼睛,用更低但有力的声音说:“这房子里肯定藏着东西。昨晚我做了个梦,梦见天花板上一大堆金银珠宝,还有老祖宗留下的许多书,那些书叫什么名字……怪道昨晚做梦呢?原来老太太担心被他们拿去……”
何静安不愿意听老伴瞎说,逗乐道:“那我上天花板找找?找着了,给他们送去,省得他们来抄,也省得你烦心。”
“嗳,这是个法子,我也这样想过,就是你这身子骨哪上得去啊?”
“呵……”何静安忍不住笑出声。
“你笑什么呀?你不能上,我请个人呗。”
“你不要惹事好不好。”何静安这时感觉到老伴是认真的,而且已经考虑多时。夫妻俩这么多年相依为命,他不想因为自己给老伴添不愉快,又改口说:“既使请人,这年头谁愿帮我们喏?”
“兵兵,我就准备请他”。
何静安被老伴早已想好的人选怔了一下,想想一时也不便说什么就岔道:“今儿个还是炒菜花啊?”
“我知道你想吃毛豆。等毛豆上市了,我天天买,让你吃个够”。
八、磨志
早晨,乔永清看见兵兵妈在大衣橱前梳理,火冒冒地说:“别照镜子,好人也会照坏的,再照我就把镜子砸了。”因哈哈镜被当作罪状后,乔永清看到镜子就反感。
兵兵妈停下来,看着乔永清。
乔永清精瘦,像根竹竿。手里提着上班用的人造革包,背对着她坐在写字台前。
兵兵妈并没有对着干,走到写字台前抽开抽屉拿出一包开了口的飞马牌香烟递给乔永清。
乔永清问:“只有飞马?”
“里面我按供应计划配好的,十四支飞马、三支南京、一支前门。都抽好的,上哪儿买呢?”
乔永清抽出几根香烟看了下塞进手提包里,这才骑上自行车上班去。
晚上,在堂屋的吃饭桌上,兵兵埋头划饭,桌上的红烧肉兵兵看了看没动,妈妈说:“兵兵不喜欢吃肉啦?”
“你不是说爸爸劳神,让爸爸多吃吗?”
这时乔永清连续拣了两块给兵兵,还要拣时被妻子拦住。
乔永清说:“谁家的孩子不喜欢吃肉。像他这么大我就跟部队吃饭了。有肉的时候,大家伙都是抢着吃。”
这时何静安夫妻俩路过堂屋,乔永清停了下来。
兵兵妈招呼道:“阿吃过了?”
何静安夫妻俩又点头又说:“吃过了。”
待何静安夫妻进了房间。
兵兵问:“妈妈,你问他们吃过没有,什么意思啊?”
“邻居间互相关心吗。”
“要是他们没吃过,你请他们,这点红烧肉我们家还不够吃了。”
“好啦,别说了,饭还堵不住嘴。”兵兵妈是个贤妻,她的心情是随着丈夫心情好坏而定。自从揪斗后,乔永清从没说过让人能听得下去的话,总是发火冲人。她不想在饭桌上给丈夫添烦。
没想到乔永清却说:“孩子有惑是一定要解的。”点燃了香烟又说道:“‘阿吃过了’是句问候语,它大概起源于六十年代初,自然灾害加上后来的修正主义封锁,人民生活十分困难,填饱肚子成为人们每天要设法解决的生存大事。熟人见面当然首先关心对方的生存,所以就有了‘阿吃过了’问候语。听到对方回答吃过了,心就安了。一般情况就是没吃过,为让对方安心也不说。彼此知道说了顶多探讨一下解决问题的办法,绝没有请吃饭的意思。听起来这句话是俗了些,但在那环境中,人的死活都不保,雅从何谈起?所以推敲起来这句话在当时就是最雅的。”
兵兵两眼眨吧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