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担心你和女人……”父亲没有说完后半句话,就撒手人寰。
彩蝶恋盛花。法国著名艺评家罗曼·罗兰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以评介绚烂纷繁的艺术界:“众所瞩目的演奏家和艺术家,在每个时代都能吸引女性”。一代音乐大师李斯特无疑是他们之中的佼佼者了。
李斯特一生风流,他不仅钢琴演奏举水准世无双,以才华横溢的学识名满当世,李斯特相貌也俊秀非凡,举止优雅,谈吐高贵,风度翩翩。李斯特炯炯有神和略带忧郁的眼神,他飘洒的长发和英雄义气概中有意无意间流露出的儿女情长的温柔,使那一时代的几乎所有的女性为之着迷。就是现今。李斯特也还是许多爱乐者和研究者们的“精神恋人”,从这一点上来看,就可见音乐家李斯特的永久魅力之一斑了。
李斯特的初恋情人叫卡洛琳·圣克里克,姑娘与他同龄,两人都是16岁。卡洛琳出身官宦家庭,她的父亲是查理十世的商业大臣,母亲也出身名门,母亲因为疼爱女儿,对他们的恋爱表示默许。卡洛琳父亲的态度则与母亲大相径庭,不置可否。李斯特虽然少年成名、才华横溢,也一表人才,相貌堂堂。但李斯特出身平民家庭,两家门第悬殊。古往今来,爱情的主题始终一成不变,就是热恋中的人们就象被火光吸引着的粉蝶一般,为爱情投入烈火中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更不曾想也不曾怕那区区的门第之别?!卡洛琳的父亲看来深谙此理,他先冷眼旁观,怕久病的妻子担心。在妻子去世后几天,卡洛琳的父亲便悄悄地带着女儿离开了巴黎,走得无声无息。卡洛琳父亲釜底抽薪的一着,对于李斯特不亚于父亲去世的打击,李斯特就像一具被掏空了的木乃伊一般,他茫然若失,心情绝望到了极点。李斯特的母亲早已预料到了事情的结局,她深知一个出身平民的艺术家怎么能和贵族家的女儿谈婚论嫁?那怕你有天大的才能,婚姻也好比是天方夜谭。李斯特从此心灰意冷,不再参加任何演出,推掉了所有的应酬。天才神童李斯特的消声匿迹,引发了巴黎人各式各样的猜测,巴黎的一家报纸不久竟然以大字黑标题刊发了一份《青年李斯特去世》的讣告。李斯特的老师和朋友们终于再也坐不住了,他们来到李斯特的家里,不由分说把他拉出家门,让他接触喧闹的现实世界。
这一时期的李斯特是住在广场旁边的蒙得隆街七号,李斯特在这栋房子里遭受了失恋之痛。在这栋房舍里,李斯特隐遁生活,他一次萌发了要做神职人员的的念头,他认为身穿圣袍、黑衣冷面的上帝的使者们不会有人间的忧愁和烦恼。李斯特守在家里,他一听到音乐就会想起卡洛琳美丽的脸庞,一看到钢琴就会想到卡洛琳含情脉脉的眼神,不禁泪水充盈、情思飘飞。现今,这栋破败的楼房毫不引人注意,墙上的白粉已经开始脱落,露出了原石的本色,深蓝色的大门是后来装上去的,蓝漆脱掉已经漏出了白茬儿。一百多年前,这栋住所周围曾经是人影衣香,名流登临,而现今李斯特的故居周围却是法国外籍移民的聚居地,治安每况愈下,朝不如昔。李斯特就是从这栋楼里走出来,开始阅读诗人拉马丁的著作,结交亦师亦友的拉梅奈神父。拉梅奈神父博学多才,充满慈爱的教诲打开了他理智与理想的天空,李斯特还通过好友克洛蒂安接触到法国哲学家圣西门的作品,了解社会的进步根源和宗教的现实意义,逐步走出了个人的狭小世界,在精神与思想上成熟起来,为他今后开拓出广阔的音乐天空平添了思想的翅膀。
自此以后,李斯特还经历过几次恋爱,其中最为轰轰烈烈的就是和玛丽·达古特和卡洛琳·桑·维特根斯坦的情感了。李斯特的情感生活里还有乔治·桑,是李斯特把好友肖邦介绍给了乔·治桑,但是关于李斯特和乔治·桑的感情经力,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未解之谜。李斯特74年漫长的人生道路中,父亲的担心果然应验了,李斯特一生都为情所困,无时不为女人所烦恼,被情感所纠扯,以此所造成的内心的苦痛,时时刻刻挥之不去,放下又来。
这位玛丽·达古特是巴黎一位伯爵的夫人,她是巴黎有名的大美人,比李斯特大6岁。玛丽气质高贵、谈吐优雅、生得窈窕健美,柔和丰满,皮肤白皙,亭亭玉立。玛丽成熟和充满自信的眼睛,就像一道温柔的闪电,她用心看你,你马上就会烧着。玛丽秀美温柔的长发,像一弯从天而降的瀑布,只要你一不小心瞥到,就会毫不犹豫的纵身跳入。李斯特被玛丽秀外慧中的品貌所吸引了,玛丽也为李斯特的举止和才华而倾倒,玛丽曾这样描绘和李斯特初次见面的感觉:“他的明亮闪烁的双眼,他的举止,他的微笑,一会儿深不可测,充满无限的柔情,一会儿又露出善意的嘲讽,所有一切都在向我发出婉约的暗示……”玛丽对音乐和艺术有着独到的理解,她的学识修养也深深吸引着李斯特。玛丽是有夫之妇,他们的相爱必然遭到了各方人士的告诫和谴责。他俩也都曾经犹豫过,但那时玛丽已怀有身孕。于是李斯特和玛丽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前往瑞士远避绯闻的道路。因为他们比任何人都明白,自己谁也离不开对方。他们最终还是想走在一起。
李斯特注定是属于音乐的,他不属于某一个人或是某一个家庭。李斯特开始在欧洲进行巡回演出,家庭只不过是他行程中一个的驿站。玛丽渐渐觉得不满,她希望李斯特多花些时间陪伴在她身边,更不希望李斯特和别的女人接触。玛丽越来越感到孤单寂寞,甚至怨恨伤心。玛丽为李斯特生了三个孩子:大儿子后来青年病疫,大女儿后来死于难产,还一个小女儿更让家中大伤脑筋,女儿先嫁给了李斯特的得意门生、钢琴家冯·彪罗,但是后来女儿竟与李斯特的好友、著名作曲家瓦格纳私通,瓦格纳和李斯特后来结婚,斯特为此感到脸面丢尽,大为伤心。
说回玛丽·达古特,玛丽身在异乡,感觉到家庭也经不复存在,感情也逐渐无可挽回。于是她带着三个孩子回到了巴黎。玛丽回到巴黎,先住在巴黎歌剧院后身的一条幽静的小街上,既然和李斯特的感情名存实亡,孩子也就成了累赘,玛丽索性把孩子交给李斯特的母亲抚养。玛丽居住的房屋是一个闹中取静的街区,我寻访到玛丽在巴黎所住的房舍时,发现那里已变成法国著名的拉法耶特商场的仓库。整栋房舍里都是通气的管道,底层是拉法耶特商场专门给旅客寄存行李的服务台,有几个保安把门。我与他们攀谈,告诉他们这里曾是音乐家李斯特的情人的居所,他们风趣的回答给大音乐家的情人很是荣幸,但他们只知道李斯特,却不知道玛丽是谁。玛丽·达古特在这栋房子里撰写出版了自传《涅利达》,向世人表述她与李斯特相知相爱和相思相弃的过程,也许是爱之越深,恨之越切的原因,也许是经济上不太宽裕,玛丽在书中把李斯特描绘成风流才子和道貌岸然的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在她与李斯特与她热恋的时候,李斯特才华横溢,如天使降临,与她分手时则是魔鬼现身,丑陋自私,包括李斯特为慈善事业的演出都助也都成了为了宣扬自己的手段。玛丽的自传体小说畅销一时,这部小说对李斯特精神和交际上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他最后还是宽容了玛丽,李斯特后来讲到:“假如她这么做能消减些怒气的话,那就这样写吧。”
玛丽自传出版的第二年,李斯特就去了魏玛,和一位和他初恋姑娘同名的公爵夫人卡洛琳·桑·维特根斯坦同居,他们最终还是没能得到教会方面的谅解,落得劳燕纷飞,婚姻化作泡影。13年之后,李斯特又一次重返巴黎,他见到了近20年未曾谋面的玛丽,他们的见面是尴尬和悲伤的,他们感觉还在互相爱着对方,玛丽的日记里这样写道:“那次见面,他还是那么有魅力,那么才华横溢,神秘而不可思议。李斯特还是李斯特,那么孤独,那么忧伤。分手后我心中空空如也,泪珠止不住的掉下来……”1876年3月5号玛丽殁于巴黎,葬在了巴黎拉雪斯公墓。
李斯特最后一次到巴黎,是在1886年的4月,当时住在朋友弥阿里的家里,现在那栋老楼已经改建成新舍,楼房的旁边十几米处就是后来印象派大家德彪西居住过的地方。李斯特此次到巴黎还与古诺同办了一场音乐会,在法国女钢琴家宝丽娜的家里倾听了圣桑的作品《动物狂欢节》。最后几天。他的体越来越糟糕,于是匆匆返回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