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部侍郎有些疑惑的问,“秦王殿下怎么知道那黄河三州州府有那几千两黄金?若是没有或者被转移了,这可如何是好。”新修水库算是工部侍郎的理想了,他可不想到了地方才发现没钱修,这打击可够严重的。
秦王笑道,“杜侍郎大可放心,那楚铭可是出了名的快腿,包准那些暗地里送消息的没有他快。再说了,就算没那几千两黄金,本王也出得起那几十万两白银的。至于你说的关于水库的选址,只要和原来的水库位置相对就行,所有水库之间要能相通,且要在历年容易发生旱灾的地方。对了,在召人得时候,告诉那些百姓,只要是修建水库的,如遇旱灾,可优先取用水库里的水。修建水库的时候每个水库尽量招收住在附近的百姓,要是有无家可归的百姓大可让他们在附近安置。那些坚持要回原处的百姓就把他们的名册划归原来的地方,也可在原来的水库取水。”
秦王的一席话让两个侍郎佩服得五体投地,直在心中叹秦王果真机敏聪慧。
泰和帝听了也感慨,太妃所言不假,不管遇见什么问题只要找到秦王大约都可解决,这人虽然没有帝王之象容不了
4、御书房 。。。
人但当个宰相可是绰绰有余了。可惜,又是亲王,又不好控制,是万万不好给实权的。
至于虞城贺,自小当泰和帝的伴读,对秦王的了解只多不少,对于这些自然也不是很惊叹,反正耳边从小就听人说秦王聪慧都听起茧了。他现在感兴趣的是秦王如何让一个女人给匈奴大汗吹枕边风,让匈奴大汗退兵。要知道,这回说不准是那两个有封地的王爷给了匈奴大汗好处,这可不是一个女人就可以左右的大局。
所以等两个侍郎一走,虞城贺就开口问了。
秦王给了他一白眼,“我说的是我送了一个女人去,谁说让她吹枕边风了?”
秦王这么一说,泰和帝和虞城贺都懂了,秦王派去的女人不是吹枕边风的,是去取别人命的。想想以秦王的行事手段,暗地里阴人是最常用的,杀一人止一战,高招虽然上不了什么台面。至于那女人能不能暗杀掉匈奴大汗,这是肯定的。当年秦王十四岁带兵战西南蛮夷,仗没怎么打,暗地里却弄死对手好几个将军,弄得西南蛮夷百族不战而退,而秦王在民间的名声也更是如日高涨,反正民间老百姓也不知道秦王是用的阴招获胜的。
此时,门外的太监总管又道,“谏大夫秦淮之求见。”
泰和帝不知道秦淮之有什么事要见自己的,早朝堂上也不怎么见这人说话,这会儿来又是个什么意思?
当然虞城贺也不知道秦淮之来干什么,要说这秦淮之是今年初春的二甲第三名进士,偏偏自请当了谏大夫,当时泰和帝可是气闷了好一阵,这人他可准备调去礼部的。
秦淮之一进御书房拜了两拜,就站在了一边。
等到泰和帝问他有什么事,秦淮之的眼睛就没离了秦王,“微臣仰慕秦王已久,想请秦王一品楼一聚。”
无语,无语,还是无语。
御书房里除了秦淮之谁都无语了。皇帝无语的是这秦淮之什么时候对秦王感兴趣了明明连人都是今天才见到的,虞城贺无语的是这秦淮之连皇帝的面子一向都不爱给怎么就跑来御书房只为了找秦王吃一顿饭的,秦王无语的是你人我都不认识我凭什么和你吃饭去可偏生看他这张冷清的脸却又想去。
最后,秦王还是跟着秦淮之走了。
泰和帝在人走后向虞城贺感慨,“城贺呀,这秦王在民间的名声真有那么高,连这新科进士……朕这位子……”
没说出口的话虞城贺清楚,泰和帝也清楚。
秦王声望过高,就这一点也该死。
5
5、秦淮之 。。。
大宁朝的皇子每到十六岁成年就会封王去封地,整个后宫除了皇帝也就太子可以是成年男子。
秦王到了二十岁还住在后宫,本就于理不合,这回子肯定不会把秦淮之带去幽兰殿等他换衣服。让他先回去换了官袍就在一品楼等。
说到换衣服,秦王其实很头疼。除了自己这一身象征着王爵的蟒袍,其他的衣服真的,真的,真的有点难登大雅之堂。用他皇兄泰和帝的话来说就是有辱皇室颜面,四年前他还有那么一两套常服,可十六岁和二十岁的差别不是一般大。秦王自认为这辈子不用出宫了,根本没想过做常服,那些个稀奇古怪的衣服倒是做了一大堆,怎么看也是不能穿出去的,不然自己可对不起自己在民间那么高的声望。
本来秦王想还是找泰和帝噌两套,反正当皇帝的新衣服多嘛。结果派去的太监半路就带着回来了,想必是泰和帝也知道秦王没衣服穿,特地派人送了一套来,不然秦王那身鬼斧神工的衣服穿出去,开国太祖的脸都会丢尽。
换了常服,带了一个太监,再带了出宫令牌,秦王溜达溜达的出了南门。
在大宁朝,王爷的轿子可是八人抬的,秦王觉得麻烦,省了。秦淮之可是谏大夫,在他面前摆谱就好像在得道高僧面前吃肉——人家看都懒得看。
所以,秦王选了一匹马,还不是最好的,也就那么一般。要知道,这可是四年来第一次出皇宫,形象一定要做好。万一不小心被人认出来,也要给人一种朴素的感觉,让百姓觉得秦王殿下勤俭爱国不说,还要和蔼可亲。
秦王骑在马上这么想着,突然就想着上辈子的一个好友评价他的话:整天爱装B,迟早被雷劈。
还没到一品楼,秦王在马上远远的就看见一个穿着青衫的书生在大门口站着,一张冷清的脸左顾右盼着。突然觉得挺有趣的,故意下了马,慢腾腾的往一品楼走去。
待到秦王走到秦淮之面前,青衫书生行了一礼,淡然道,“宁兄。”
“……”秦王无语,他们俩有那么熟么?
秦淮之见秦王不说话,便进一步解释道,“外面人多嘴杂——”
秦王懂了,也回了礼。叫了一声,“淮之。”那个兄字是怎么也喊不出来的,这人明显比自己小嘛,既然他都喊了一声宁兄了,自己当然要对得起人家这一个兄字,虚礼就不用了。
两人一前一后由小二带着上二楼的雅间。
在楼梯转角的时候,秦淮之突然来了一句,“子清——”
秦王被这一声子清叫得全身鸡皮疙瘩冒了个痛快,可在大庭广众之下也只能嗯了一声。
等进门的时候,秦淮之突然又开了口,“刚才叫宁兄一声子清是因为宁兄那一声淮之,叫了之后才知姓与名给
5、秦淮之 。。。
人的感觉果真不一样。”
秦王腹诽,我叫你一声淮之不就是不想叫你一声秦弟(亲弟)么,你可真不是我亲弟。
接下来的时辰可算是煎熬了,秦淮之除了叫了一壶清茶外什么都没叫。
秦王早晨本就没吃什么,这会儿早就饿得差不多了。
偏偏这秦淮之倒了两杯茶就开始滔滔不绝,如果说的是正事秦王觉得自己忍忍也就算了。可说了半天,说的尽是些杂七杂八的事。
秦王在来之前想了很多,想秦淮之和他喝茶的目的是什么。
劝他造反?皇兄派他来劝自己辅佐他?还是瑾王或者宁王派来的?
万万没想到是这么一种。
对于别人问自己的喜好,秦王是不喜的。这一点,和泰和帝一样,泰和帝是帝王自然是不喜欢别人利用自己的喜好,而秦王不喜欢仅仅是为了保持自己的神秘感!
秦淮之问了,问的还不止一点两点。什么秦王殿下喜欢吃什么点心,喝什么茶,吃什么菜。
秦王很想告诉他,我喜欢的点心是西式糕点,比起茶我更喜欢喝果汁,老子无比想念那七分熟的牛排!
然后是京城趣事,外加自己喜欢吃城西张老头的面条五文钱一碗,城东贺大妈的肉包子三文钱一个,还有杨大郎的烙饼两文钱一个又大馅也多。
秦王在心里大骂,你喜欢什么关我屁事啊,可为了自身形象还得装成听得很有兴趣的样子,偶尔回两句,虽然他不怕谏官。杨大郎的馅饼是祖传的?几辈子都只卖两文,真实在!哈,包子,我喜欢杂酱的!面条啊,里面得加上香菜才好吃。
其实两个人谈得还是很欢快的,主要是秦淮之和一般的谏大夫不一样,说话有些直白风趣,而秦王也是个不太正经的,交流起来完全轻松。
等到扯了两个时辰,秦淮之大约觉得累了,就不再开口。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