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志-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心」字也包含在「志」一字里,所以我一开始就觉得「大志」这名字最妥当。
  顺道点明其他角色名字的由来。有些作者改名总是想以奇险压倒读者。有一位专写美强的作者就爱由此进路命名角色,我才疏学浅,他笔下的角色总带有几个我不认识的字。我因为自命清高,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常常说想用耽美文反映现实,所以我改名总是很随意,笔下角色的名字也平平无奇。名字跟外表一样,都是个臭皮囊而已,随便改就行,故此我往往花很短时间就能决定角色的名字。
  戴志——这个角色我本来没打算塑造太多。在写《春秋》时,我先想写一个小丑型角色,他有一个滑稽的花名,到处吃得开——不知怎的,先想起足球小将的「戴志伟」(後来才知应作「戴翅伟」,但知得太迟),再想到戴志这名字。
  陈心——此名取在陈三愁之後。说来奇怪,一开始我就想到要将陈秋的父亲起名为愁,後来觉得「陈愁」念起来太古怪,才变成「三愁」。接著我一见了「愁」字,便一把想到陈秋兄长的名字——「心」。。恰如陈心的「心」字是组成「志」的一部分,也算是两个角色的缘分了。
  何清玉——我构思每个角色时,都是先想此角色的性情跟际遇。她是个有才学的女子,精神上有洁癖,但却选择了不学无术、风流不羁的陈三愁,可见她其实并非外人想像的高洁。她跟陈三愁,终其一生是灵与肉的斗争,两个人都想用自己的力量去征服对方,所以两败俱伤——这女子,何曾冰清玉洁呢? 这便是她名字的由来。
  陶微风——这角色的英文名直接取自我的网友,Ms Anubis。而配合此人物的性情,我觉得应用糜烂去形容 : 糜烂中有种难以抗拒的吸引力。於是想到「开到荼蘼花事了」。这人物身上有欲望,也有对理想的追求,且他在陈心生命中是个停留最短、又对他影响极大的过客,恰如一阵微风拂过他的心,使他心痒过,最後又不得不接受这一阵风的逝去。综合以上,就有了陶微风此名。
  曲意——不知大家对这角色有没有印象,我写他,纯粹出於「陈心没有朋友也太奇怪」这一点。此人性情古怪,亦心思细腻,能「曲尽人意」 ; River(曲意之洋名)一名,只是因情节需要(曲意伴陈心去见陶微风,不能用真名)才乱改出来,因河流多弯弯曲曲,曲意的个性又怪异多变,便由此命名。
  龙凤——是先想用「山鸡」作为他的花名。「山鸡变凤凰」一句使我想到将他名字改为「凤」,便有了龙凤。这名字高贵、正气,与他後来走上黑道的经历形成反差,我觉得挺合适。龙风牵一名,其实是由「龙凤」跟「牵」的谐音跟意味结合而成。他的名字暗示了龙凤是他兄长,而他作为一跟线,无意将龙凤跟戴志两个本已不同道的人物牵在一起——这角色的作用只是如此。
  戴书——她是继叶芝後的女角。想写一个处处跟戴志相反的妹妹,因而直接为她起了一个甚有文气的名字,单名「书」。不知道大家对她有什麽印象。我对她的刻划比叶芝多,也是出於一种为耽美文女性平反的意欲。在耽美文里,我相信除了腐女朋友、母亲跟坏女人之外,也应当有类似她们这种较单纯、美好的女子。我想……大家就算对戴书没印象,至少也不会讨厌她吧?
  这样合起来,《大志》中我有尝试刻划过的角色也有十个之多(也应将陈秋计算在内,因此文颇著墨於陈秋的成长,大概看完这篇後,有看过《春秋》的作者会觉得陈秋的个性更圆满一点)。成功与否,我真的不知。因为我连有多少人能够由头看到尾,也不敢猜想。
  解构陈心
  开於陈心——这人物的评价目前为止挺两极化。有人很喜欢他,有人很讨厌他,无论是哪一种也是我乐见的。有时像戴志这类型的角色有太多优点,通常是一面倒受人喜爱,可现实中哪有完美? 每个人都是有优有劣,喜欢不喜欢一个人,要看缘分。就我自己而言,我对於陈心这个角色的感受是……
  「心哥,你很烦。」没错。你们不会知道我花了多少时间去想 : 到底陈心是个什麽人。有一阵子我几乎忘了他只是我所创造的角色,而很认真地去翻看一切我所写过、有关陈心的情节,然後很认真地代入他的处境,去想 : 有这些经历的他到底会变成怎样的人? 我对陈心这个角色本来很有兴趣,因为他身上有很多故事,而且是我素来喜爱的一类攻型角色 : 生得俊美、家庭破碎、执著、有破坏力。
  所以陈心不知不觉被我塑造成一个非常复杂的角色——比林春更甚。林春的烦恼是有点似少年维特那种,多愁善感的。但陈心的麻烦之处,在於他身上的某两种情结 : 恋母,童年创伤——我不得不招认,在写他时我看了不少佛洛伊德的书,所以将佛氏两大著名的性心理论述都加诸於此人身上。以下试图用部分精神分析学的理论解读陈心。
  不难看出陈心对何清玉实有种不寻常的热爱,这种爱情超越了亲情——在某一段,戴志要求陈心绑住他来做爱,所用的黑白丝巾便是何清玉生前之物。陈三愁无法成为称职的父亲,因此陈心并没有像佛氏理论下的一般孩子——将对母亲的原欲转化为阉割恐惧,转而变成对父亲阳具的崇拜——反之,他一直维持对母亲的热爱,将父亲视为仇人,以致於他曾经想父亲死去(儿子只要将父亲杀死,自己就能占有母亲),以换来家庭的安宁。故此,陈心叙述回忆时,素来直呼父母的名字。这样看来,由於我写文时深受佛氏理论影响,不知不觉就从俄迪普斯情结去塑造陈心的人格。
  (後来我因写论文之故,而读了D。 H。 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使我感到陈心与该书的主角有若干相似之处,此处不多叙。)
  故此,陈心从何清玉的虐打中感受了隐约的欢愉,影响他成长期间发展畸形的性癖——他後来与戴志欢好时,每每喜爱让戴志受皮肉之苦,就是出於一种他童年时便十分熟悉的施虐心理。至此,或者你会问 : 既然陈心「爱」母亲,则他理应变成受虐狂才对吧? 陈心这方面的转变,我有用上拉岗的部分理论去思考。他的镜像理论实在很深奥,我看完之後加了一点自己的联想。这理论是假设人之所以成为自己(或谓自我'self'之形成)是因为人从镜子见到自己的形象,因此他会自觉自己是个人。放大一点去看,社会便是一面巨大的镜子,人根据这面镜去构成自我,也就是构成一个自己心中所想的「我」,所以人的自我,只不过是选择性的模仿与改造 : 可以是基於与人的相同之处去构成我,亦可出於「我」与他者的差异而构成「我」。
  陈心的「我」,是对何清玉与陶微风的模仿,同时建立於他所察觉到的,自己与陈秋跟陈三愁的差异。因此在某一回,我安排儿时的陈心在察觉到自己与弟弟陈秋的分别之後,才自觉自己是个独立个体。他对何清玉的爱慕出於崇拜、天生的恋母,逐渐形成受虐癖。然後,他在陶微风身上看见何清玉的影子,在陶的影响下,他开始由受虐转成施虐——因为何跟陶是陈心最仰慕的他者(与自我相对的人就是他者),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面镜子,故此他渐渐想「变成」他们——这解释了陈心在戴志面前何以是施虐的角色。
  但长此下去,陈心在身份认知上会出现极大危机 : 他会逐渐跟陶微风或何清玉的身影重叠,而失去自我。为了从他者(即陶微风跟何清玉)手上夺回主权,戴志对陈心而言就成为重要的工具。一方面他满足了陈心的施虐心(包括身心、欲望与戴志个人前途,一时皆掌於陈心手中),另一方面戴志也让陈心对自己与母亲、陶微风的关系作出深远的反思与回忆。结果是,陈心因不想失去戴志,而渐渐察觉他和何清玉、陶微风均是三个独立个体,陈心有他自己的价值。因而,到了最後,陈心不需要再依赖对戴志的控制来确立自己的存在,所以他让戴志在关系中作出抉择 :去,或留,皆出於戴志自己的意志。
  当然,在陈心自我觉醒的过程中,陶微风这个角色是不可或缺。很多人或者不能够接受陈心与陶微风有过两次出轨,但如果陈心并无跟陶微风做爱,他永远看不清镜像与真实的分别。所以,他和陶微风的一段就有去魅化的作用(De…mystification),如果陶微风是一个层层组成的迷思(他对陈心而言,象徵欲望、理想人格),那两次的性爱就让陈心彻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