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薄ⅰ笆Я顺浅丶倚。踩探绦值苤械蓝觥钡刃值堋扒榛啊保埂肮亍⒄啪愀衅薄P值芊噶舜砦笞栽鹕诵模醣冈蚴切奶鄣卮罂蕖6诹醣肝殴赜鹩龊螅蚴恰翱薜褂诘亍薄<焦匦耍匾淦鹱约河牍亍⒄诺氖肿阒楹蟆坝挚蕖保踔痢耙酝范俚囟蕖保耙蝗湛蘧宕危账唤保爸皇峭纯蓿崾陆螅甙叱裳保⑶鬃晕赜鹫谢昙赖欤昂趴拗杖铡薄A醣肝耪欧伤篮螅胺派罂蓿杈诘亍保鞍粗辽酰巢唤薄J榘⊥ !∠肟词槔�
从刘备说到EQ(2)
刘备正是通过因情而发的适时适度的哭,树立了仁义之君的形象,赢得了英雄豪杰们的拥戴。
其次,我们来看刘备的情绪智能在外交关系中的作用。刘备和东吴联姻后,面对着三番五次前来索要荆州的东吴使者鲁肃,刘备本是假装“掩面大哭”,且“哭声不绝”,可是当他想到一旦还了荆州将无安身之地时,“真个捶胸顿足,放声大哭”。这一番哭,哭醒了鲁肃的宽仁之心,此时的鲁大夫情绪已经完全操控了理性,于是荆州便暂时不用还了。要知道,鲁肃要讨回的可是战略要地,对东吴及蜀国都是事关长远、事关全局的大事,所以,假哭不行,一般的哭,也不足以打动鲁肃的心,刘备用发自内心深处的哭,加上“捶胸顿足”的度的把握,达到了不战而胜的效果。
刘备的情绪智能在外交上的成功还有这样一个经典的例子:在得知西川使者张松被曹操乱棒打出后,刘备早早地就派赵云等候迎接,然后又亲自设宴盛情款待,态度谦恭。他一连宴请了张松三天,却缄口不提川中之事。张松临走,刘备又举杯送行,“潸然泪下”(此处无声胜有声)。在曹操那里受到了几番冷遇和一阵毒打,在刘备这里却得到了热情款待和无比尊敬,张松感动之余,西川重要军事地图也就自然而然地拱手奉上。
最后,我们来看刘备的情绪智能在危机处理中的作用。赤壁之战后,刘备占领了荆州不还,孙权和周瑜则使用美人计,把刘备骗到江东来,企图以此要挟刘备就范。甘露寺相亲,孙权埋伏下刀斧手准备取其性命。刘备知道后,忙跪在对自己很满意的国太面前,“泣而告之”,依靠国太保全了性命。刘备和孙权的妹妹孙尚香成了亲,却被孙权软禁在东吴,脱不了身。这时,刘备先是“暗暗垂泪”,赢得了孙夫人的同情;再“泪如雨下”,坚定了孙夫人与其同回荆州的决心。她为了刘备,没有正面别母辞兄,却假称江边祭祖,不告而别。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紧要关头,刘备又一次“泣告”孙夫人,使“有男子之胸襟”的孙夫人大怒并骂退了追兵,刘备再次化险为夷,毫发无损地回到了荆州。这是一个刘备用情绪智能化险为夷的例子。
下面两个刘备化解人事危机的例子,生动地说明了在情绪智能面前,一切阴谋与威权都是那么相形见绌,似乎让人感受到一种“四两拨千斤”的化境。
第一个是曹操计骗谋士徐庶的事件。徐庶谋略过人,被曹操用计,不得不到许昌。这是一个关键岗位的人才流失,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而刘备则运用其超强的情绪智能轻松化解。刘备是怎么处理的呢?刘备“闻言大哭”,临行前“二人相对而泣”。刘备既不强留,也不劝留,体现了仁义之心;由“闻言大哭”到临别“相对而泣”,流露了真情实感。不但感动得徐庶临别前为他极力推荐了诸葛亮,还让“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第二个是白帝城托孤。刘备已病入膏肓,即将走到生命的终点,可是这时候接班人刘禅并不在身边,他依然运用娴熟的情绪智能顺利完成了政权的交接。刘备抚诸葛亮之背,曰:“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言讫,“泪流满面”,接着,刘备又“一手掩泪”,一只手抓着诸葛亮的手,让其自立为成都之主,吓得诸葛亮汗流遍体,手足失措,叩头流血。刘备死后,诸葛亮殚精竭虑辅佐后主刘禅,力保蜀国江山延续了数十年。 txt小说上传分享
从刘备说到EQ(3)
哭,可以化险为夷,可以赢得疆土,可以凝聚人心,谁又能说它不是一种智能呢!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会哭算是情绪智能,是不是优秀的演员都是高情商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有些演员在戏中可以从容控制情绪,未必能在生活中调控好自己的情感。而刘备的哭之所以说是情绪智能的体现,有这样几个理由:第一,刘备的哭是情绪使然,不是演出来的。正如陈寿所言:“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弘毅宽厚是刘备情感产生的源头。离开了真情,情绪智能则无从谈起。假的情绪表现是阴谋和欺骗,而非情商。第二,刘备的哭是建立在对他人情绪了解的基础之上的。正是因为诸葛亮和刘备了解鲁肃的仁厚,刘备才可能以哭实现与鲁肃的沟通互动。因为,什么样的眼泪都是打动不了“毒蛇”的。第三,刘备的情绪宣泄是有一定控制的。刘备的哭固然是真情实感,但大多数情况下,他是有所操控的,并非任意宣泄。当然,刘备也有情绪失控的时候,比如关羽死后,为兄弟报仇的一些错误决策,就是情绪失控的恶果。不过,这也正符合他弘毅宽厚的人格逻辑。
戈尔曼认为:“婚姻、家庭关系,尤其是职业生涯,凡此种种人生大事的成功与否,均取决于情感商数的高低。”
那么,究竟什么是情绪智能呢?情绪智能又称为情感智力、情感智慧或情绪智力,也有人称为情绪智商,简称情商。严格意义上说,情绪智能与情商并不完全相同。情绪智能是英文“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缩写,意指识别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激励的能力以及在人际交往中调控情绪的能力。而情商是英文“Emotional Quotient”的缩写,是相对智商而提出的具体度量情绪智能水平高低的指标。情商的叫法,更容易让人理解。以此与情绪智能混用,也无大碍。
情绪智能的概念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的萨洛维(Salove)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玛依尔(Mayer)首先提出的,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情绪智能包含五大要素:一是认识自身情绪。某种感觉一旦产生,就能够觉察到。二是妥善管理情绪。情绪激动时,能够加以自制,保持冷静。三是激发自己。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建立明确目标,激励自己追求事业上的成就。四是认知他人情绪。觉察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具有同理心。五是人际关系管理。善解人意,与人相处良好,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帮助自己成功。有人以此为基础,概括为五种情绪智能,即自我意识智能、自我调节智能、激励智能、共情智能、社交智能。
到目前为止,学者们对情绪智能依然有着不同的认识,并为情绪智能作了若干不同的定义。个人认为,情绪智能就是一个人认识自己的情绪、理解别人的情绪,进而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与他人合作并同情他人,享受自己的情绪,体验情感本身丰富价值的能力。
情商是一个人重要的生存能力。人只是表面上看似理性的动物,真实的生活中理性常常要接受感性的引导,甚至是被无可救药地牵着鼻子走。一个人对自己的情感理解得越少,他就越容易沦为自己情感的奴隶。一个人对别人的情感、反应以及行为理解得越少,他就越容易和他人发生错误的相互作用,也就不能在较大范围的群体中确保自己恰当的位置。
认识自己的情绪和了解他人的情绪是情绪智能的前提和基础,调节自己的情绪是技术与手段,目的是更好地与他人互动合作、同情他人和享受自己的情绪。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情绪智能的三个方面的目的是相互依存、不可偏废的。与他人的互动合作是个人事业成功的需要,也是人生幸福的需要;同情他人,具有同理心,一个人的内心才能和谐,也才能有人际关系的和谐;享受自己的情绪,是生命的意义所在。这一条往往被功利化的情绪智能研究者所忽视。事实上,不会享受自己情绪的人,其所谓的情绪智能是可疑的,或者说,他并没有掌握真正的情绪智能。
有情绪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特征。生命如果没有激情,人生就成为荒原,失去生命本身的丰富价值。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重要的是情感要适度,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