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喋血的权杖-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人当然是樊丰的人。所谓的贬谪诏书毫无疑问也是出自樊丰之手。
  太尉杨震临终的愿望,仅仅是入土为安而已。然而,当他看见自己从此只能躺在这尘土飞扬的路边时,肯定觉得自己当初的愿望还是太奢侈了。
  国舅耿宝因剪除杨震有功,升任大将军。
  太子刘保一天天长大了。阎皇后开始忐忑不安。
  因为他不是她的儿子。
  倘若安帝刘祜哪一日宾天,她和她的兄弟们就靠边站了。
  所以她不能不未雨绸缪。
  而阎皇后的不安也正是王圣、江京和樊丰的隐忧。
  因此众人一拍即合。
  很快,一串谣言从他们的嘴里孵化而出,张开翅膀日夜盘旋在东宫的上空,仿佛一群不祥的乌鸦。
  如果不是太子行为不端,哪里来的这么多谣言!?安帝刘祜不顾大臣们的劝阻,废掉了刘保的太子之位,把他贬为济阴王。
  女人的第六感历来很灵验。
  就在刘祜废掉太子的第二年春,皇帝刘祜就在出巡的半道上驾崩了。
  阎皇后为自己的先见之明窃喜不已。是日,阎皇后、阎显兄弟、江京、樊丰等人立刻开了个碰头会。会议一致决定:秘不发丧,天子的饮食起居,一切照旧。同时,车驾昼夜狂奔,一路向洛阳疾驰。
  四天之后,国丧正式发布。尊阎皇后为阎太后,迎立济北惠王之子刘懿为帝。
  这又是一个少不更事的小皇帝。于是拜阎显为车骑将军辅政。
  接下来的形势颇有些微妙。
  当年以皇帝刘祜为核心的利益集团此刻走到了瓦解和内讧的边缘。
  皇帝死了,他们失去了共同的主子。
  刘保废了,他们失去了共同的敌人。
  此时此刻,他们还有什么理由待在同一条战壕里呢?
  阎显第一个掉转了枪口。
  三月初八皇帝驾崩,四月初五,内讧的枪声就响了。
  中常侍樊丰及其党羽被捕下狱,后死在狱中。
  大将军耿宝被贬为亭侯,遣返就国,在途中被逼自杀。
  王圣母女流放雁门。
  阎氏兄弟皆位列要津:阎景任卫尉,阎耀任城门校尉,阎晏任执金吾。
  就在阎皇后与阎显兄弟相视而笑,为阎氏时代的开启而弹冠相庆的时候,刚立的小皇帝刘懿突然间一病不起了……
  

三 三年死了三个皇帝(1)
世事无常。计划赶不上变化。
  刘懿一天天病重了。
  这是一个危险的时刻。阎显警惕的目光扫视着宫廷中的每一张脸。
  宦官孙程站在一个无人注目的角落里看着阎显。
  这几天孙程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刘懿死后,谁来坐天下?
  他的答案是:这天下本来就是太子刘保的。
  接下来的问题是:谁来拥立太子刘保?
  他的答案是:孙程。
  孙程找到前东宫宦官王康和王国,召他们入伙共谋富贵。
  王康和王国相互对视了一眼,又看了看孙程。
  这是在玩命啊!
  出来混,本来就是在玩命!孙程的目光中没有丝毫犹豫,怎么样?干不干?
  为了那朝思暮想的荣华富贵,王康和王国最后咬了咬牙:干!
  此刻,在宫廷的另一头,大长秋江京正在对阎显说:“我看这刘懿是完了,谁来继位要及早定夺,不然恐怕夜长梦多。”
  满心希望刘懿康复的阎显终于死了心。他说:对!
  十月二十七日,小皇帝刘懿病卒。
  帝国出现了权力真空。
  阎显禀明太后,秘不发丧,一边紧急征召诸王之子,一边关闭宫门,驻扎军队,在皇宫中实施全面戒严。
  十一月初二,孙程、王康、王国等十九名宦官在刘保寝宫崇德殿会合,断衣起誓。随后潜入章台门,杀死江京,劫持李闰。宫中守卫看见李闰领着一队宦官,不以为意,一路放行。
  孙程等人迎出刘保车辇,突然驾临南宫,即刻宣布登皇帝位。孙程一边守住宫门,一边召集公卿百官入宫朝见天子。新皇帝随即颁布了他的第一道诏书,命令禁军镇守南宫和北宫。
  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
  阎显没想到一直躲在暗处的敌人出手这么快。
  此刻他已被困在宫中,动弹不得。仓惶之间,身边的小宦官樊登献策,以太后诏书就近征召越骑校尉冯诗,让他去干掉孙程等人。冯诗奉诏进见,阎显说:“济阴王刘保继位,并未征得太后同意,玺绶都还在这。倘若你尽职尽忠报效朝廷,便可得到封侯。太后说了,擒获刘保,封万户侯;擒获李闰,封五千户侯。”
  冯诗说:“卑职遵命。不过,仓促应召,手下士兵太少,必须回营征调人手。”
  阎显狐疑地看了看他,说:“好吧,让樊登陪你走一趟。”
  樊登随冯诗出宫,没走多远,他就看见了冯诗脸上的杀机。
  还没等他掉头而逃,冯诗的利剑就出鞘了。
  樊登的脑袋飞离肩膀的那一刻,看见自己的身躯像一条破麻袋一样颓然倒地。
  樊登久去未归,阎显知道大事不妙,立刻命阎景想办法出宫调动军队。阎景冒死潜回卫尉府,迅速召集人马扑向南宫。
  孙程闻讯,立刻传令收捕阎景。尚书郭镇率羽林军出南宫,在半路上截住了阎景。
  阎景大喊:“看谁敢阻拦军队!?”
  郭镇迎上前去,亮了亮手中的符节,说:“我有皇帝的诏书!”
  阎景冷笑:“皇上已经驾崩,哪来的诏书?”话音刚落,一刀向郭镇劈来。
  郭镇闪过,拔剑一刺。阎景连忙躲闪,仓惶间失足掉下车辇。
  阎景刚刚立起身来,七八根长戟已经抵在他的胸前。
  阎景被捕,当晚死于狱中。
  十一月初五,皇帝命人收缴了玺绶,随后下令逮捕阎显、阎耀和阎晏,在狱中将三人诛杀;家眷全部流放边地;同时迁废太后于离宫。
  初六,解除了戒严令,军队各回驻地。
  初九,孙程、王康、王国等十九名宦官全部封侯。孙程得食邑一万,王康、王国各九千,最少的也有一千户。
  他们提着脑袋上赌桌,终于赢了个钵满盆满。
  玩命的宦官打倒了强悍的外戚,还帮羸弱的皇帝赢得了一个天下。
  这真是场豪赌。
  

三 三年死了三个皇帝(2)
在此后的东汉历史上,这一幕还将不断重演。
  济阴王刘保即位时年11岁。是为汉顺帝。
  顺帝刘保即位的第7年,立梁氏为皇后,任命其父梁商为执金吾。次年,又拜梁商为大将军,任其子梁冀为河南尹。
  又一个外戚集团的蚕蛹即将破壳而出。
  这一年,刘保18岁。
  我们知道,东汉天子皆不永年。刘保并不例外。
  日子在貌似平静中又过了9年。老成持重的梁商病卒,梁冀继任大将军。
  宿命的绳索又套在了这个年轻皇帝的头上。
  三年后,刚届而立之年的顺帝刘保崩殂。
  冥冥中似乎有一种诡异的力量,要再次把东汉帝国推入一场新的轮回……
  太子刘炳继位。是为汉冲帝。
  冲帝年仅2岁。于是梁太后临朝,大将军梁冀当政。
  了无新意。
  东汉中晚叶的历史就像是了无新意的韩剧,故事情节千篇一律,只是演员的面目和姓氏换来换去而已。
  刚学会走路的刘炳兴许也觉得这样的剧本太乏味,所以才演了五个月就抛弃了这个角色。
  冲帝刘炳死后,太尉李固也认为这种烂片不能再拍了,要出精品戏的唯一办法,就是不能再让小孩子领衔主演,而应该邀请年富力强的大腕来担纲。
  大将军梁冀的鼻子里哼了一声:太后是制片人,我是导演,这事我们说了算,你一个小小的剧务逞什么能啊!?更何况在咱这戏里头,皇帝纯粹是跑龙套的,顶多算他一个友情出演。真正的主角由本大导演兼了,不用别人代劳。
  于是,在太后与梁冀的一手策划下,又一个童星闪亮登场:渤海王刘鸿之子、年方八岁的刘缵即位。是为汉质帝。
  刘缵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小皇帝,入宫没多久,就发现自己戏份儿太少。有一天在早朝上,小皇帝眨巴着大眼睛注视了梁冀好一会儿,说:“此乃跋扈将军也!”
  聪明的小童星居然背错了台词。这是不可饶恕的。
  大将军梁冀用他那专业的目光注视了皇帝好一会儿。
  几天之后,小皇帝吃了一块普普通通的糕饼之后就开始胸闷腹痛,命人速召太尉李固。李固急忙入宫,询问皇帝病因。小皇帝抬起失神的眼睛,有气无力地说:“吃了一块饼,感觉气闷,多喝些水,兴许还能活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