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粗心大意的辩护者,为了把负担重新扔给对手、轻松地获得主控权,经常被拖入到毫无意义的争论当中。耶稣几乎从没跟人争辩过。关于他所提问题的记录需要我们认真学习,特别是对那些在日常事务中要同其他人的思想打交道的人。让我们再回忆他的另外两次提问。
法利赛人给他设了一个陷阱。在一个安息日,他们找到一个手枯干了的人,把他放到神殿里,他们知道耶稣一定会经过这里。然后,他们就等着。如果耶稣治好了他,他就违背了法典,因为法典里规定,安息日不许做任何事。到关键时刻,他们就会提醒他这一点。耶稣察觉到了这是个陷阱,毫不犹豫地跟它针锋相对。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无人知晓之人(2)
“站起来”,他对那个可怜的家伙说。
那些顽固的形式主义者马上冲了过来,他们的时刻到了。他们自作聪明挖了这个坑,现在他就要掉下去了。耶稣眼里的柔和不见了,他的下颚开始绷紧,他“愤怒地向四周看着他们”,说:
“在安息日行善行恶,救命害命,哪样是可以的呢?”
他等着他们回答,但是没有作答,他们能说什么呢?如果他们回答说,法典禁止行善,他们的回答会传遍整个市镇。那些追随他的普通群众都是他的朋友,不是他们的—他们会非常乐意四处传扬这个故事,让这些法典的辩护者名誉扫地。法利赛人有足够的头脑认清这一点,他们“缄口不语”,灰溜溜地走了。
还有一次,他让自己的门徒了解到,他是如何把整个观点压缩成一针见血的质问的。门徒们也无从逃脱人性软弱的缺陷,他们为一些小事吵吵闹闹,争论不休—例如谁更杰出,他们将如何支付花销以及整个事业是从何处开始的。
“你们中的哪一个能用思虑给自己的寿命增加一天呢?”他问到。“这么小的事,你们尚且不能作,为什么还忧虑其余的事呢?你想,乌鸦也不种,也不收;又没有仓,又没有库,神尚且养活他,比起飞鸟,你们是何等的贵重呢?”
在问过这样的问题之后,他们的忧虑和争论看起来是多么的渺小、不值一提!
在3年所有的公众事业中,他一直是局势主宰者,从没有一刻失败过。任何人都可以接近他—在集市上、神殿里、或是在街道上—对那些喜欢辩论的聪明人来说,这是个公平的游戏。同他斗智已经成了人们普遍的消遣活动。法利赛人试过、文士试过、“某个律法师”试过。他们最终都铩羽而归。最后,祭司长们亲自出马了,面对手下人全部失败的情况,他们决定亲自解决这件事。他们要摧毁这个自以为是的暴发户,用他们辉煌的风采和庄严的职责将他击退,把他打回原形。
“你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他们傲慢地问到,“给你这权柄的是谁呢?”
如果他们期望他会作出一些让步,可就大错特错了。没有任何犹豫,耶稣立刻做出反击。
“我也要问你们一句话,”他说,“你们若告诉我,我就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现在回答我,关于约翰,他的洗礼是从天上来的,还是从人间来的呢?”
他们倒吸了一口凉气,立刻把头凑到一块,激烈而焦急的互相耳语着:我们应该说什么呢?如果我们说约翰的洗礼是从天上来的,那他会说:“好,那你们为什么不相信他呢?”如果我们说是从人间来的,这些愚蠢的人们会把我们撕成碎片的,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相信约翰是先知。我们应该怎么办?最好告诉他我们不知道,越快离开这里越好。
“我们不知道。”他们低声说。
“好吧,”耶稣平静的说,“你们没有回答我的问题,我也不会回答你们的。”
又一次完美的成功。在人群的嘲讽中,他们收拾起华丽的长袍,灰溜溜地走了。
当你看到这些故事的时候也许会想,明智的人应该明智地知道,不要去招惹他。即使是小孩,在手指被烫过一次以后也知道要离火远一点。但是他们却在嫉妒和愤怒的驱使下一次次地向他挑战,无异于以卵击石。“法利赛人和希律党人”召集了几个才智卓越的人一块去找耶稣。他们用奉承的言语打前站,毕竟他只是个从乡下来的头脑简单的家伙—几句好话就能让他头脑发热,然后就可以解除对他们的防范了。
“夫子,我们知道你说的都是真话,”他们说,“你从不在乎人们手里的权柄和职位。你对他们一视同仁,毫不讳言自己的想法,因为他们直接来自上帝。”
“现在告诉我们,纳税给恺撒可以不可以?”
非常聪明,先生们,确实非常聪明。如果他回答不可以,那么一个小时后,他的答复就会出现在希律的手上,他马上就会因为宣传反对罗马统治的思想而被捕;如果他回答可以,他就会失去那些热爱他的追随者。因为人们痛恨罗马人,经常逃避纳税……实在是太聪明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无人知晓之人(3)
他看着他们,明白地显示出对他们的蔑视,似乎在说:“你们真的认为我有那么肤浅吗?”
“拿一个银币给我,”他喊道。一个热切的听众马上从兜里掏出来一个,递给他。耶稣高举拿着银钱的手,让大家都能看见那个银钱。
“这是谁的头像?”他问到。“他是谁?”
这些人开始觉得不自在了。最聪明的那个已经开始意识到这条路会把他们带到悬崖边,但是他们现在已无法逃脱了。他们必须回答他的问题。“恺撒,”他们答到。
“很好,”他讽刺地说,“恺撒的物当归给恺撒,神的物当归给神。”还有那次对本市最优秀的律法师的回击……又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大笑料……还有在小酒馆里,在神殿的广场上,在集市上的……只要是众人汇聚的场所,就有他的故事……故事是这样描述被他击败的提问者的:“他们很希奇他。”……还有在别的地方……“没人敢再问他什么。”每次都能将反对驳回给反对者;每个陷阱最终都将设陷阱的人套了进去。没有给他们留下任何争论的机会,除了最终不得不承认失败。他们有强大的身体力量,虽然无法在思想上和他对抗,他们却能,最后也的确,把他钉死在十字架上。
重点:更优秀的领导者用困难召唤人们释放最大的能量,
而不是成功后的报酬—耶稣就是这样的领导者。
但是它来的却不是时候,他的工作还没有完成。他还没能培养和武装一个力量,让他们因他的死而激发出双倍的干劲去继续他的事业……每年全国都有数以千计的会议—政治的、慈善的、商业的,它们大部分都是在浪费时间。
人们的行为是建立在错误的观点上的,他们认为吹嘘和夸张是有效的武器—认为人们对唾手可得的成功和来得容易的报酬的反应最强烈。而那些伟大的领袖对此却知道得更多。
以基甸为例。当他最初召集志愿者去同米甸人作战的时候,有32;000人响应。基甸用挑剔的眼光看着他们,他知道这帮人是为什么到这来的—有些人是因为热爱冒险,有些是怕别人嘲笑自己懦弱,有些是要去掠夺,有些是为了远离自己的妻子。他决定立刻把这些人淘汰出去:“凡惧怕胆怯的,今晚都回家去,”他宣布。
第二天早晨,有22;000千人消失了,只剩下10;000人。
可是基甸还是不满意,他又想了一个办法,他领着这群人翻山越岭,穿越河流。上午天气很热,人们都又渴又累,而基甸站在岸边观察着他们,他认为,只有巨大的压力才能表现出人们的性格。如他所料,大部分人跪倒在地,把头伸到清凉的水里,大口地喝水。只有一少部分人表现得很急切。他们用手捧起水,泼到自己脸上,然后马上跑到对岸,不知疲倦地等待出发的命令!
只有一少部分,只有300人。但是基甸把他们留了下来,余下的打发回家。宁可有300个奋力杀敌、决不后退的战士,也好过率领10,000个三心二意的乌合之众。
就凭这三百个人,他赢得了胜利。
优秀的领导者会用困难,而不是成功后的报酬,号召人们释放最大的能量,—耶稣就是这样的领导者。
他用这种方法将门徒们软弱的本性铸造得如钢铁般坚强。在最后一次会议上,他为他们安排各自的工作,那场面是如此的惊心动魄,没有巨大的勇气是无法支撑的。他平静地讲述着即将到来的危险和损失。
腰袋里,不要带金银铜钱。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