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眼球为王-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期刊广告除2001年,增长率为外,其余四年增幅都在21%以上。2003年期刊广告的增幅最大,为,比上年增长了。
  期刊广告增长率:
  1999年广告收入亿元,增长率
  2000年广告收入亿元,增长率
  2001年广告收入亿元,增长率
  2002年广告收入亿元,增长率
  2003年广告收入亿元,增长率
  五年来期刊广告收入增加亿元,广告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户外广告:收入增加66亿元,平均增长率为
  我国户外媒体广告五年来成长良好,特别是2001…2003年,年增长率都在20%以上,大大高于全国广告的年平均增长率。
  户外广告增长率:
  1999年广告收入54亿元,增长率
  2000年广告收入62亿元,增长率
  2001年广告收入亿元,增长率
  2002年广告收入亿元,增长率
  2003年广告收入120亿元,增长率
  五年来户外广告收入增加66亿元,平均增长率为。
  互联网广告:收入增加亿元,平均增长率为
  中国网络广告增幅最高的是2000年,为;1999年为200%。最低的是2001年、2002年,分别为和。2003年,互联网广告增幅大幅回升,达到。互联网广告增长率的变化,与中国,乃至世界互联网业的发展应是一致的。
  网络广告增长率:
  1999年广告收入亿元,增长率200%
  2000年广告收入亿元,增长率
  2001年广告收入亿元,增长率
  2002年广告收入亿元,增长率
  2003年广告收入亿元,增长率
  五年来网络广告收入增加亿元,平均增长率为。
  结论:五年来,报纸广告收入增加最多,互联网广告增长率最高,仅电视广
  告增长率低于全国广告平均增长率。
  六类媒体广告五年平均增长率对比:
  互联网年平均增幅为,收入排名第六位;
  杂志年平均增幅为,收入排名第五位;
  户外年平均增幅为,收入排名第三;
  报纸年平均增幅为,收入排名第二;
  广播年平均增幅为,收入排名第四;
  电视年平均增幅为,收入排名第一;
  全国广告年平均增幅为。
  做完这个对比,笔者出了一身冷汗。作为从业多年的电视人,我一直为中国电视骄人的业绩而自豪,认为中国电视媒介在各个方面都应是全国排名第一的。然而明确无误的统计告诉我们……在中国电视90%收入来源的广告市场,五年来,中国电视广告增长率在六大媒介中不仅排名最后,而且是六类媒介中增长率惟一低于全国广告年平均增长率的媒体,虽然电视广告的市场份额在六类媒体中仍然是最大的。中国电视业必须要改革,必须要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五年来,年平均增幅最高的为互联网广告,达到;排名第二的是杂志广告,为,如果没有意外,在今后的几年中,互联网、期刊广告还会有大幅的增长。
  

本章小结
通过对我国六类媒体进行多方面的对比分析之后,我们对中国媒介市场的竞争格局形成了如下的总体印象。
  媒介资源极其丰富
  目前,我国的电视频道、广播频率、报纸都在两千个(种)以上,杂志有9038种,户外广告载体达到206万块,互联网站有67余万家,媒介资源极其丰富。而且中国的媒介数量仍在增加。
  市场规模巨大
  作为世界最大的受众市场,我国有潜在电视观众近亿人,广播听众12亿人,网民9400万人。正常的一天,中国大约有电视观众8亿,广播听众7亿,报刊读者5亿,网民1亿。
  在广告市场方面,2003年,全国广告已实现突破1千亿大关,中国广告市场的总投放额目前已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广告大国。在这巨大的蛋糕中,六类主要媒体占有绝对主要的份额。
  在这里我们还没有算中国传媒业几十年积累起的巨大资产规模和品牌价值。
  竞争日趋激烈
  首先是对受众的争夺。各大媒介为此使出了浑身解数,电视是综合频道、专业频道同时推进,实行频道专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广播媒体追求受众目标化,内容专业化,服务多元化,频率品牌化,特别是锁定都市人群的交通、音乐、新闻频率近年来发展极其迅速。报纸则加大信息量,突出背景分析优势,同时进行读者将分类的专版化发展。期刊在四大传统媒体中种数最多,其制作越来越精美,依靠个性化,精确的目标读者定位争夺市场。户外媒体发展迅速,充斥大街小巷,对企业品牌塑造的影响力仅次于电视。互联网的媒体功能日益显现,任何一家新闻网站的新闻条道都大大超过传统媒体。此外,网民素质是所有媒介中最高的,日均上网时间达到113分钟,已开始接近电视受众日均179分钟的收视时间。
  其次是广告份额的竞争。电视是老大,第二是报纸,第三为户外媒体。广播与期刊各有20多个亿,互联网有十来个亿。具体来说,电视与报纸的广告份额非常接近;户外媒体广告的增长速度和市场占有不可小视,目前已达到电视或报纸广告份额的一半左右;杂志和互联网广告目前的市场占有虽还不是太大,但从其近几年的表现和国际发展趋势来看,在今后的几年内,期刊、互联网广告将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近五年来,电视广告的增长率是六类媒体中最低的,而且低于全国广告五年的平均增长率。
  由量的竞争进入质的竞争
  笔者注意到,近年来中国媒介在提升公信力,在媒介特色、媒介品牌的塑造上加大了力度。这是竞争日趋激烈、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必然。中国媒介市场已逐步由产品竞争时代进入品牌竞争时代。
  体制创新、市场化程度加深
  在六类媒体中,发展时间最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当属户外媒体和互联网。传统的四大媒体近年来无论是在深化内部的机制改革还是推进外部的市场化进程上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在保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媒介的体制创新会继续深化。
  媒介市场格局面临重新洗牌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媒介市场已形成极其巨大的规模,在接下来的发展中,我们注意到媒介的集团化趋势,媒介间的融合趋势,媒介的跨行业趋势和产业化、市场化趋势。这里也包括新技术革命给传媒市场带来的巨大推动。
  总之,中国传媒市场下一阶段的发展空间巨大,竞争的大幕已经拉开,市场在重新洗牌,其结果必然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

变革的大背景(1)
〃地球人都知道〃,在今天的中国传媒市场,电视业无论从影响力、观众规模、广告收入都稳居第一把交椅。然而,今日之〃繁荣〃,非昨日之〃繁荣〃。
  媒介受众主权意识的崛起:传媒消费升级
  为了吸引眼球,留住观众,近几年,中国的电视人可真没少下工夫。
  今天节目改版,明天频道调整,后天又加强包装。综合频道要特色化,专业频道要分众化,节目要个性化……
  然而无论电视人多么小心地〃伺候〃着,观众似乎并不像从前那么买账了。
  今天要下馆子,明晚要看大片,后天又要去泡吧;春天要踏青,秋日要郊游,大节日还要举家远足……
  一份报纸像一本书,一个晚上读来只能择其重点。网上的世界也很是精彩,资讯应有尽有,游戏天地更让人留连忘返……
  生存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单位加个班很正常,业余时间还要学习充电……
  到处都是步履匆匆。田园牧歌,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饭后全家人围着电视机的日子似乎已经非常久远了。
  好容易留在家里看电视,节目稍不如意,不是换台就是关机。对于这样的〃上帝〃,电视台想找人说理都没地方。
  一方面是电视人在不懈地努力,一方面是观众越来越〃大爷〃。算了又算的统计结果明确地显示:中国受众的收视时间在逐年下降,目前日均只有179分钟。而且越有文化的人群,越不把看电视当回事。特别令人焦虑的是,近四年来,44岁以下,最具影响力和购买力的受众收视时间在大幅下降。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请来专家咨询,得到的结论是,观众难〃伺候〃、〃离心离德〃是正常现象,中国传媒市场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反正嘛,观众永远正确,专家总是有理。
  在本书的许多章节里,我们不断地强调电视要以受众为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