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皂泡一样幻灭了。  
做个好职员(1)
无论是机关,还是企、事业部门,任何社会团体,任何集体,都是做事的,所以职场的核心内容还是“如何做事”,即业务能力。一个人的情商再高,人际关系再好,如果业务技能低下,那就是天然的“残疾人”, 只能维持一时,不能维持一世。特别是在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企业,一句口头禅就是“企业不养闲人”。不客气地说,员工的技能就像蜜蜂的“酿蜜技能”一样重要,每个员工的竞争力,同时关系到企业和个人的命运和前途。 果然,这次“拓展训练”中,李嘉能教授收到的案例、语录条目最多的就是这个方面的内容,总共达到300多条,不论老总,还是员工,都异口同声地表达了对这个素质的关注和诉求。 做一个好员工,绝对不仅仅是提高业务技能,还涉及到心态、观念、技巧、合作精神、诚信度等方方面面。 第33条 千万要认清就业形势 出门看天,进门看脸,卖货之前先要掂一掂。 从1999年开始,中国高校连年大幅度扩招。2002年,中国已经有在校大学生903万人,2003年中国有212万高校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2004年将达到280万人。这术,一方面是“天之骄子”在人数上的“大跃进”,另一方面是学历含金量在“大跳水”。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有一个类似于当年形容经理满天飞的笑谈:“天上掉下一块石头砸伤了四个人,其中一个是本科,一个是硕士,一个是博士,一个是博士后。”这是翻新的笑话,但也不完全是笑话,这几年,中国的高等教育“赶英超美”、“大跃进”确实已经导致了博士满街走的“繁荣局面”。 1998年,我国在校博士生数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仅次于美国和德国。1998年,全国研究生在校人数硕士生为15万人,博士生为5万人。2002年,硕士生已达37万人,博士生12万人,在校读研攻博的总数达到49万人。2003年,全国招收研究生27万人,比上年整整超出7万。到2005年,预计我国在校研究生将突破100万! 时下,只要到招聘会上一看,一眼望去,密密麻麻都是戴着眼镜,满脸焦急和憔悴的书生,如沙丁鱼一样拥挤不堪,他们绞尽脑汁,与招聘单位眉来眼去你来我往,甚至有女学生采取了写真集这种暧昧方式以求用人单位的注目与青睐。还有人抱着侥幸心理,欺世盗名,伪造个人经历,买假文凭,以蒙混过关。 这很正常,什么东西多了就必然会贬值,即使在高级人力资源市场上,中国也完全变成了资方市场。据统计,2001年研究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5%,本科生为80%,而专科生的初次就业率仅为40%。这些都不包括大量的、试用期过后被解聘的和历届积累起来的无法统计的数字。这也意味着,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面临着“一毕业即失业”的命运。连过去香喷喷的“海龟”都大幅度贬值,居然有公司给他们开出了2000元的月薪。仅据初步统计,已经有7000名“海龟”归国后处于失业状态!2004年的形势更不容乐观,供求总量失衡,结构矛盾突出。据估计,今后几年社会用人需求并没有大的增加,总体上只与往年基本持平,但高校毕业生却年年增加,大量的历届毕业生还要过来参与竞争。 整个劳动力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强,使得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将更加严峻,他们不得不去正视用人市场的“寒潮”。最近一项调查显示,有近八成的大学生已将“就业压力大”列为自己的首要烦恼问题,昔日的“天之骄子”连吃饭都成为问题,不得不低下高昂的头颅。 [案例] 一个女孩2003年刚从北京一家普通高校毕业,虽然在学校就已经耳闻就业形势的严峻,但严峻的程度在她毕业前夕和毕业后才亲身感觉到。由于“非典”的影响,原计划的招聘会都一律取消或者推迟了,大学校园里弥漫着前所未有的悲观气氛。她和她的同学们在网上传递的求职简历如泥牛入海,常常是投上百份也没有几个回复,面试的更是寥寥无几。 “非典”过去了,大型招聘会终于举行了,她和她的同学们早上天刚蒙蒙亮就起身了,招聘会上人山人海,为了抢占有利位置,书生们都像被饿了几天的笼中困兽冲出笼子一样,所有的斯文、礼数荡然无存,身材瘦弱的她和女同学们被人流冲散,把应聘材料扔下就被挤走了,根本就没有机会和招聘者说上一句话。最厉害的一次万人招聘会上,她狼狈得被挤掉了一只鞋子,在会场外伤心地哭起来。 在之后漫长的等待中,只有两家公司来过电话,约定了面试时间,就在她忐忑不安准备前往之际,一家公司来电话说公司决定暂缓进人。而另外一家的一个文秘位置竟然有20多人面试,而且薪水已经被压到了1200元左右,这在北京已经被挤出了白领行业之内,几乎无法维持一个外地人的基本生存。直到年底,她还奔波在北京的求职场上。 第34条 千万不要把求职简历弄得过于花哨 公司不是婚介所,把你的玉照和文学才华献给你心爱的人儿吧。 面对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了抢到一个饭碗,求职者们绞尽脑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中一个笨拙的方式就是将求职简历弄得花哨、艳俗不堪,而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一份好的求职简历应力求简捷,让考官在1分钟内被打动,因为考官时间有限,根本就没有精力看那些不着边际的花絮和你的童年往事,所以你只需将那些有说服力的文字简洁地罗列出来即可。    txt小说上传分享
做个好职员(2)
[案例] 一个女孩毕业于礼仪学校,她对于找工作已经濒于绝望,校园招聘、网上招聘、见面会、朋友介绍统统都试过了,可是她最好的战绩仅仅是面试,然后就是无限期地等待,直到把希望熬成绝望。她分析来分析去,觉得自己的简历出了问题。她认为,礼仪嘛,应该注重形象、仪表等,看看自己的求职材料,几张纸,几张照片就完了,太土了,拿镜子看看自己,怎么看怎么那么顺眼,实在是找不出哪一点比不上“四小名旦”。她灵机一动:何不拿出一套个人写真集,把那些有眼无珠的家伙震一震呢?对,说干就干!她从男朋友那里借来2000元,走进一家影楼,在摄影师和男朋友的指导下,或花枝招展或婀娜多姿或含情脉脉或蓦然回首或得意忘形或袒胸露背或朦朦胧胧或飘飘欲仙……总之,怎么打眼怎么来,怎么勾魂怎么来。 几天后,志在必得的她将耳目一新的求职书向形形色色的公司投递出去,然后整天待在电话机旁“守株待兔”,可是日复一日,等得花儿都谢了,等得心儿都碎了。 小女孩哪里知道她写真集的命运,一个负责招聘的家伙看着她的倩影开玩笑地调侃了一句:“哪儿来这么一个太平公主呀?”就扔到了旁边。 而一位男生则在他的求职简历上加了很多不着边际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譬如:“霜打的茄子早开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给我一片蓝天,还你一片彩虹”,“给我一片荒滩,还你一片绿茵”,“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待到山花红烂漫,我在丛中笑”,“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等等,以致于别人怀疑他的脑子是不是有问题,他的命运和前一位没有多大的区别。 第35条 千万不要拿公司当自己家 稍加注意,你就会发现,凡是“爱厂如家”口号叫得越响的,往往垮得越快! 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口号是“爱厂如家”,在计划经济年代,在国有企业中,这句话被作为厂训,围墙上、车间里到处刷的都是,尽管厂子都倒闭了,这口号还是被喊得山响。它当初的提出,本意是培养“主人翁”精神,表明社会主义企业优越于资本主义企业。这句话愿望上是良好的,语法上是没有错误的,在逻辑上却出了问题,它最大的谬误就在于它忽视了企业最重要的元素:产权。不符合企业的普遍性质。在实践中也被证明是靠不住的, “爱厂如家”是“乌托邦企业”,可以表达人们的善良愿望,却无法遏制人类天然的私欲。正是这个理念误导了太多的人,有意无意地总拿自己当企业的“主人翁”,自己的家还有什么客气的?它属于所有的人,也就不属于任何个体的人,这样的企业也就成了“唐僧肉”,怎么可能搞好呢? 不管在什么样的社会,公司就是公司,不是慈善机构,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组织。比较形象的比喻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