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假如中国不利用今天相对宽松的财政状况,不利用相对充裕的外汇储备,不利用相对良好的银行资产状况,不利用用于刺激计划的几万亿元投资,不利用几十万亿元的贷款去及时调整发展战略,调整经济结构,在经济刺激计划以后,在2010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长将有可能在世界经济缓慢增长的大背景下,滑入漫长的低水平增长时期,失业率将长期高居不下,大量的产能将无法实现。那时候生产过剩,利润下降,房价下跌,股市下跌,税收减少等等,不是不可能。
在那种情况下,今天银行体系发放的大量贷款,就有可能成为不良资产。在那种情况下,中国政府的税收状况,政府债务状况,银行贷款和资产状况,消费者个人的债务状况,就业状况等等,都将不如现在,中国大量的外汇储备要么已经套牢,要么大量消耗掉。在那种情况下,中国再进行内需和内向为主的结构调整的空间将大大缩小,难度将大大增加,中国将面临因经济长期缓慢增长带来的许多社会经济问题。
如果不改变出口导向战略,中国有可能滑入日本的困境。出口产业、对外投资和虚拟资本相对繁荣,进一步同内向发展争夺资源,导致内向发展进一步抑制,导致二元经济严重恶化,导致经济的低速增长。日本的情况同中国还不一样:日本当时的人均GDP高于中国,日本的收入分配不公没有中国这么严重,日本有良好的福利政策。假如中国陷入日本那样长期的低增长陷阱,出口导向对内向发展的抑制将进一步加重,中国的贫富悬殊将进一步加重,从而产生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
要调整出口导向的经济结构,中国应当从刺激总供给的圈子里跳出来,进行微观干预。日本在总需求这个圈子里转了几乎20年,依然陷在经济停滞的迷宫。中国政府要认真研究头三十年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成功经验,发挥传统优势,直接投资创新企业,投资技术,投资改造,大量改造老企业,大量投资中部和西部,以创造出持续的就业,等等。这些年,出口导向代替了产业政策。中国要在反危机中,制定调整出口导向的产业政策,不能再让出口市场来决定中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一句话,组织起来,妥善运用行政干预,眼睛向内,就可以渡过难关,还可以比较迅速地改变出口导向的经济结构,提升持续的内需。政府干预是必须的,政府的微观干预有时也是必需的。政府不只是服务员,政府也是名正言顺的参与者。同时反危机的重点要放在弱势群体身上,通过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要大幅度增加社会公共福利项目,通过对弱势群体提供医疗、退休及其他福利等方式将他们的一部分支出社会化,由政府承担。
中国要旗帜鲜明的以社会主义来反危机。
经济管理和反危机,要实施风险管理。对那些出现概率高的风险,必须未雨绸缪。否则,就太迟了。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