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品牌:新闻式传播实战-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笥诙杂谑闭墓匦模栽诒ㄒ挡痪捌那榭鱿拢行┍ㄖ饺茨艿玫搅己玫南垡导ǎ渲凶畹湫偷木褪恰渡杲竦急ā泛汀渡虾R贾堋返仁鄙欣嘀芸6泄チτ玫某氏殖鲇肽昵嵬裉卣鹘衔喾⑷砸杂槔治鞯奶氐恪�

  
  此外,读者购买新闻的成本与其提供的信息量不成比例也成为读者不愿意购买报纸的最大原因。在上海某本地报社工作的陈同学每天上班第一项工作便是要浏览十份以上的报纸。然而,抽去广告和一些带有软广告性质的副刊,往往厚厚一叠报纸已经所剩无几。而真正对于每天新闻时事的报道,只占到报纸的三分之一以下。陈同学说,她50多岁的母亲常常抱怨说从前一份《某某晚报》可以读一个小时,而现在随手翻翻五分钟就看完了,“实在没有什么可看的。”

  如今,中老年人是仍旧坚持在看报读报“第一战线”的大部分人群。但是近两年来报纸性价比的直线下降导致人们购买报纸热情大大减少。就连中老年人都已经觉得索然无味,可见报纸的信息量更加不能满足快节奏年轻人的要求了。

  
  第二大原因

  报社的主体经营模式还停留在19世纪

  《三国演义》里面讲了关公的故事,用他来比喻报业最合适。

  关公以前建立过赫赫战功,捉颜良,斩文丑,过五关杀六将,但是,在三国鼎立之后,骄傲自大的他还停留在一个非常膨胀的世界里面,没有与时代共进步,最后,被一个无名的江东后起之秀陆逊击败,狼狈逃到“麦城”,身首异处。

  传统报业也是如关公一样,建立过辉煌的业绩,达到过登峰造极的地步,但是,现在也是处在一个庞大的、膨胀的世界里面,但是,究其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很多还停留在19世纪,未来新媒体格局出现,像陆逊一样的后起之秀最终要战胜传统报纸,笔者认为,报纸如果再不变革,就是关公的“麦城”在等在前面。

  未来,报纸会象关公一样仅仅被供在神坛上吗?

  
  原始作坊式经营限制纸媒的发展

  过去的十多年,报纸、电视、广播形成了三足鼎立的传媒传播结构。依靠文字传播的报纸,图像传播的电视和声音传播的广播各自拥有者自己不可撼动的优势。在多年以前,人们孜孜不倦地讨论其中看似最弱的报纸是否会在声音和图像面前败下阵来的时候,报业以其坚实的读者群,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

  但是,网络出现了。

  纸媒原始作坊式的工艺和流程仍然可以见到手工业作坊工业化的痕迹,而在这个网络时代,这样的经营方式已经严重限制了报纸的发展。

  报纸的生产大致要分为采访编辑、审核排版、印刷分发三大部分。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排版和电子文件传输到印刷厂已经大大改善了报纸的制作流程,然而,能在24小时内进行一次循环可以说已经到达了一种极限。

  然而即便如此,当一条新闻到读者手中,价值已经随着时间而一分一分流失殆尽了。

  纸张成本和环保问题同样限制纸媒的发展

  网络除了拥有报纸所能拥有的唯一武器——文字新闻的深度性和可选择性,却还具有一记必杀直指报业最大软肋——零成本和高速度。几乎没有任何成本甚至不需要任何时间的发布过程彻底打垮了以天为计数的报业流水线。

  2008年末的金融危机已经把数家报社逼入了绝境。然而,报业全球性的裁员和衰退并不能怪罪于金融海啸,只是这场危机的到来恰好是报业面临绝境的艰难时期。报业运作成本的增加迫使某些报纸减招甚至裁员,而更加普遍的是,几乎所有报纸都在2008年涨价了。

  上海。2008年7月21日,毫不特别的一天。城市西南角的清晨,经营着东方书报亭的老王来到报亭分报纸,却被告知一夜之间上海四份主流报纸齐刷刷都涨到了1元。毫无征兆的涨价让老王觉得措手不及,眼看上班高峰即将到来,他不知应该如何和他的老主顾们解释。

  大约7:20,要赶班车的李先生出门比平时晚了几分钟,虽然急急忙忙口中还喊着蛋饼却也不忘笑盈盈地和王先生打招呼,随手在报摊上放下准备好的7毛,顺后拿走了一份《新闻晨报》。老王还没有来得及叫住他,步履匆匆的李先生已经踏上班车。班车绝尘而去,那新涨的3毛钱也只能挥挥手算了。

  8点多的时候,去上班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在报摊订阅了一份《东方早报》的杨小姐像往常一样来到报摊向王先生拿报纸。杨小姐一直在这个报亭订报纸,每月大约15元,每半年付一次款。对于杨小姐月初刚刚续订了半年的报纸,却在未告知的情况下翻倍涨价,老王难以启齿。不过好在经过解释老主顾也理解老王的处境,让他松了一口气。

  就这样,上海四家报纸涨价,均为事先通知,打了读者和零售商一个措手不及,其中《新闻晨报》、《某某晚报》从元涨至1元、《新闻晚报》、《东方早报》从元涨至1元。

  “报纸的价钱对于上班族来说是重要的因素,”老王说。“如果贵了,也许就懒得掏钱了。在这些包之中,打击最大的大概是《某某晚报》,因为晚报的读者都是退休的老年人,精打细算的。相形之下,仍然保持着5毛钱的《青年报》销量回升了。”

  报纸一窝蜂地突然涨价,自然有他关键的理由——纸价上涨。不要说零售商头痛,报纸总编其实更加头痛。2007年下半年,新闻纸价格一路飙升:从2007年年底每吨4400元至4800元左右,到2008年初每吨5200元,随后又涨到了每吨5800元,而2008年中又涨到了每吨6300元左右。

  报纸怎么出,怎么印,要不要加价,这些问题都能让总编彻夜难眠。陈先生是江苏省某市地方性大报的总编,已经为新闻纸的涨价愁眉苦脸半年了。“原来报纸发行所赚的钱是能抵消纸张的成本的,现在怎么算也不可能了。”陈先生说。

  纸浆涨价,办报成本高勒紧了报社领导的脖子

  新闻纸生产企业昨日向中国证券报证实,目前有多家企业正在酝酿新一轮涨价。专业认识表示,2008年依赖新闻纸已经有两次幅度比较明显的涨价,每吨新闻纸分别上涨100元和500元左右,而此次可能的涨价幅度为300元。中国造纸协会秘书长赵伟也证实,新闻纸企业可能会在近期提价,幅度在300…500元/吨。

  2008年上半年,面对来势汹涌的涨价潮,一些报社不得不宣布上调报纸价格。但随着再次涨价势头的到来,一些报纸开始怀疑这种涨价行为是一种“自我操作”:“企业有意造成一种涨价的声潮,报社听说要涨价,更加剧了抢纸的惶恐”;还有报社认为,奥运期间报纸扩版,这期间涨价无异于一种“要挟”。

  而纸张的环保问题近年来也日益被媒体关注。媒体的发展和新闻纸纸浆的消耗所依托的基础是砍伐大量的树木和消耗大量的淡水。

  上海地铁免费报纸《时代报》有一则广告号称其每日发行的报纸叠起来的高度要超过金茂大厦的高度。再往下想去,人们手中《时代报》,抑或进了收报纸的老太太手中,抑或拿回办公室用来垫午餐的盒子,而更多的自然是进了各式各样的垃圾桶里面。这些报纸,运气好的会被送往专门的回收站进行再利用,而大部分只是和普通的垃圾一起,烧毁填埋而已。这样,用树木和淡水换来携带了不多久的信息之后就永远消失了。

  那么,在废纸循环利用的情况下,生产1吨纸要消耗多少木头呢?南平造纸厂是国内最大的新闻纸厂之一,它有自己的速生林基地——60万亩的马尾松。南平造纸厂的刘经理告诉记者,造1吨新闻纸大约要用立方米的马尾松,相当于砍掉17棵树。

  而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国内报纸印刷的数量,每年用纸量要超过250万吨!而新闻纸的需求则因为报纸中广告的不断增加而急剧增长。

  新闻纸消耗树木资源其实仅仅是冰山一角。对环境最为有害的,还应该看到新闻纸制造过程中付出的环境污染代价。造纸原料用废报纸大量代替后,造纸的环境污染依然存在,脱墨、消毒还会排出污水。

  纸媒供应量过大,伸向这只蛋糕的手太多,却不知蛋糕已瘦身

  从中国报业的发展历史来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报业广泛的“多种经营活动”,为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