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芮成钢:在你看来,我们的金融监管需要从华尔街危机中吸取什么教训?
刘劲: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也很简单。中国和美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不大一样,各自有各自的问题,应该是完全相反的情况。美国管得太少,总是让金融市场自己去做,无论市场发生了什么事情,政府尽量什么都不管,完全相信市场自我恢复能力。
芮成钢:现在看来这种做法是有问题的。
刘劲:这种做法有问题。我打一个比方,金融监管就像熬粥,美国的市场监管就像一个厨子把锅盖揭开熬粥,大部分情况下不会出问题,如果水开了,自然而然地有泡泡,这个泡泡自己会消下去。但美国的厨子离锅太远,所以有时候熬粥就会出大问题。
芮成钢:这个厨子就像我们监管的手段?
刘劲:对。厨子就是美国的监管机构,他离锅太远,现在就出了大问题。市场本身还是有很强的自我恢复能力,所以美国的金融市场一般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但这次出问题就出得非常大。反过来看,我们国家的监管则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我们的监管人员,就是厨子离锅非常近,天天看着锅里的粥,而且同时把锅盖盖得太死,监管的方法主要是直接影响市场。这种情况下,大的问题出现得少,但小问题会时不时地发生,时不时地粥就会冒出来。从现在的经验来看,折中的办法比较好。一方面,熬粥要打开锅盖,让市场自己进行调节;另一方面监管人员必须站在锅前,时时看着,不能离得太远,万一出了什么问题,就必须及时进行调节。
曾被誉为“拯救了世界的人”、“世上最伟大央行行长”的格林斯潘在退休两年多后,没有想到对他的“清算”来得如此猛烈。经济圈传出疑问:格林斯潘是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低利率和放松管制这两项原本被认为其功绩的行为,亦瞬间成了“千夫所指”。
【背景资料】清算格林斯潘
或许很少有人能够清楚记得美国20年来的历任总统,但艾伦·格林斯潘却在人们的心中担当了多年的“偶像”。
在1987~2006年年初,戴着黑框眼镜、少言寡语的格林斯潘执政美联储超过了18年,经历了4任总统,为美联储历史上第二长任期的主席。在他的履历表里,最显赫的功绩在于美国经济出现了创纪录的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
←虹←桥书←吧←。
第35节:直击华尔街风暴2(35)
在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的18年多时间里,美国经济出现了创纪录的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期,中间只发生过两次温和的衰退。格林斯潘领导美联储应对了纽约股市大崩盘、亚洲金融危机、科技股泡沫破灭以及“9·11”恐怖袭击事件等一系列重大危机。他运用宽松的货币政策使美国股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牛市。
在2006年1月退休时,格林斯潘的威信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有人甚至建议将印在美元纸币上的“我们信仰上帝”这句话,改为“我们信仰上帝和格林斯潘”。格林斯潘被称为一个神话,承载着“经济沙皇”、“美元先生”、“反通货膨胀斗士”等美誉。因其位高权重且又在任期间屡创经济奇迹,美国《时代》周刊曾将他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当代伟人”,一些媒体称他为“经济学家中的经济学家”。有意思的是,1996年和2000年两届美国大选,媒体公然宣称:“谁当总统都无所谓,只要让格林斯潘当美联储主席就行了。”更有意思的是,2000年大选,两位总统候选人竟然争先恐后比谁更会夸格林斯潘,一位说:“格林斯潘是我的偶像,我觉得他成就非凡,无人可及。”另一位则说:“格林斯潘是美国货币政策的掌舵人,功绩卓著,制服通货膨胀的最佳办法,就是让这位识途老马连任美联储主席。”
格林斯潘是一个金融怪杰。
在格林斯潘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布什政府时期的讽刺漫画:作者把格林斯潘画成经济领域中的“卡桑德拉”,手中举的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末日来临”,比喻格林斯潘经常在经济问题上发出的一些耸人听闻的警告。格林斯潘对这幅“丑化”自己的漫画却“十分欣赏”。格林斯潘对金融有着特殊的情感,在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个奇特的标语牌:“The Buck Starts Here”(钱从这里滚开)。
在美国金融界有这么一说:格林斯潘咳嗽一声,全世界都得下雨。因此,他的一言一行格外引人注目。华尔街的投资者们特别是金融经理,对格林斯潘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会反复推敲、研究,试图从他的遣词造句中捕捉到哪怕一点蛛丝马迹,但结果总是很失望。这是因为,格林斯潘的讲话总是语意暧昧,模棱两可。
格林斯潘也承认:“我花了不少时间努力回避问题,因为我担心自己说话过于直白。最后,我终于学会了‘美联储语言’,学会了含糊其辞。”格林斯潘有一句名言:“如果你们认为确切地理解了我讲话的含义,那么,你们肯定是对我的讲话产生了误解。”最能体现其语言风格的一个故事就是:一次在国会作证时,一位议员对“格林斯潘式的回答”表示感谢并且说已经理解其立场时,格林斯潘很快答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一定是没有表达清楚。”
“格林斯潘的货币政策,他在任的时候,受到各界一致好评,美国政府、美国老百姓、美国华尔街都说他是有始以来最伟大的中央银行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评价说。但2007年的次贷危机最终把格林斯潘拉下了“神坛”。
2008年4月份,当82岁的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断言“美国次贷危机五十年一遇”时,他还没有预料到5个月后雷曼兄弟的“倒下”。9月14日,这家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不得不面对破产的命运,格林斯潘的心情恐怕也不好过。
目前,格林斯潘认为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这场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格林斯潘表示,这是他职业生涯中所见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可能仍将持续相当长时间,并继续影响美国房地产价格。他认为,美国躲过经济衰退的几率小于50%。
格林斯潘认为,这场危机将持续成为一股“腐蚀性”力量,直至美国房地产价格稳定下来;危机还将诱发全球一系列经济动荡。他甚至作出更大胆预测,将有更多大型金融机构在这场危机中倒下。
事实上,格林斯潘很难撇清与这场危机的关系。曾被誉为“拯救了世界的人”、“世上最伟大央行行长”的格林斯潘在退休两年多后,没有想到对他的“清算”来得如此猛烈。经济圈传出疑问:格林斯潘是不是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低利率和放松管制这两项原本被认为其功绩的行为,亦瞬间成了“千夫所指”。
。▲虹桥▲书吧▲
第36节:直击华尔街风暴2(36)
《时代在线》和《纽约时报》都撰文称,美国金融体系的隐患很多是狂热推行自由金融政策的格林斯潘遗留下的。然而也有人称,每当美国经济奄奄一息时,寻找替罪羔羊不过是华盛顿的“标准动作”。但毕竟格林斯潘已是“退休干部”,不论曝光率或受指责的密度,都远不能与保尔森和伯南克相比。因此他也有足够的时间和心情,对后者的政策时不时评价上两句。
目前,对于格林斯潘的指责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在2001~2003年,美联储为了减轻互联网泡沫破灭对经济的影响而降息太多。随后的加息步伐又太慢。低利率刺激了抵押贷款和过度消费,造成了房地产泡沫的膨胀。其二,美联储监管太过松懈。央行降低了抵押贷款的标准,以致信用状况不佳的贷款人以极低的成本通过贷款得以购买房屋,而在房产泡沫破灭时,这些人最终无法偿还贷款而破产。
从这两项“罪名”中也不难发现,引起较大争议的还是格林斯潘任职的最后几年。2001年,当时美国正面临着互联网繁荣的终结和“9·11”恐怖主义袭击的双重打击,美联储因此充分动用了利率杠杆防止美国经济衰退。正是在那时,美联储连续降息,企图以此来抵制经济增速放缓。
从2001年9月起,格林斯潘连续11次降息,创下了1981年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