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马云正传-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与很多教师对所谓的“差生”不屑一顾截然相反,马云对他们反而格外“照顾”。因为他很清楚地记得,当年读小学、中学时,就被他的大多数老师当作一个无可救药的“差生”。那种被歧视的滋味是不堪回首的,别的老师他管不着,但自己的学生一定要对他们一视同仁。令马云欣慰的是,这些昔日的“差生”经过他一番调教,居然也能纷纷在课堂上满口洋文,脱口而出。所以,现在马云也经常说一句让当今的很多教师听着格外刺耳的尖刻之语:没有弱智的学生,只有无能的老师!
  据说,当时马云常常会无意中“伤害”了很多同事的自尊,这是怎么一回
  事呢?
  原来,马云在英语课上经常会给大家讲一些课堂之外的东西,而且讲得栩栩如生,以至于到后来很多学生干脆为了听他的演讲而逃课(其他老师的课)。如此以来,当时很多同事都有些意见,私下里纷纷调课,尽量避开与马云在同一时间上课。“你那边是门庭若市、熙熙攘攘,我们这里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同事们经常这样跟马云诉苦。
  时至今日,在国内互联网圈内,马云的能言就像张朝阳的时尚、陈天桥的稳重、王峻涛的迷球、王雷雷的直爽一样出名。创办阿里巴巴之后,一直在国内土生土长的马云可以很轻松地在欧美向海外用户作精彩演讲,“水平丝毫不差于国内演讲”。而据马云自己的解释:“这两下子主要是当年教书的时候练出来的,现在上台从来不备草稿,一开口收都收不住。”
  在大学教书期间,马云买房的趣事是值得一提的。那时候,像马云这样的穷教师,并没有太多闲钱,所以多数老师会选择住在教师宿舍。而当时的马云却出乎大多数同事、朋友甚至家人的意外,他向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拼拼凑凑借了钱,在离学校不远处买下了一套还算比较大的房子。在那个时候的人们看来,那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再过几年,随着教师福利的改善,当同事们都实现安居乐业的梦想之后,马云又把原先那套房子卖了,在西湖区文华路买了一套接近200平方米的房子,这就是日后常被人们提到的阿里巴巴创业基地——湖畔花园。
  精明的马云似乎天生就有种敏锐的商业嗅觉,在当时的中国,几乎没有人会有在房子上“做文章”这种想法,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骤然升温也是五六个年头之后,而马云却独具慧眼地做了一次不动产投资。若干年后,谈起当年的购房心得,马云颇有感触:“如果要我投资房产,我不会投资那些流行的房型。比如说一室一厅、两室一厅。相反,如果我要投资,我会选择一些比现在流行面积大一点的房子,比如当时的湖畔花园,那是比三室一厅要大一点的别墅,这样我就永远站在时代前面。如果有机会,我还会把现在的这套抛掉,去买个更好的。”
  除了课上得好并赢得学生的尊敬、同事的“嫉妒”和领导的欣赏以外,青年教师马云最大的收获,莫过于结交了一群日后可以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好友。。 最好的txt下载网

风雨马老师(4)
这些朋友,有他的同事,有在夜校等地方认识的生意人,有崇拜马老师的学生。若干年以后,无论是马云率队北上,还是杀回杭州,总有一些不离不弃的伙伴形影相随,比如昔日的同事、现任阿里巴巴副总裁的彭蕾,昔日的学生周悦红、韩敏、戴珊、蒋芳等人,因为对这位马老师的钦佩、崇拜,他们脑子一热也跟着他一起闯荡商界了。在后来的阿里巴巴创业*“十八罗汉”核心成员中,竟然有一大半是马云的学生,这在全世界的创业案例中也是极其罕见的。
  许多年以后,马云无比自豪地站在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大厅里,对着镜头告诉全中国亿万观众:天下没人能挖走我的团队!敢出如此狂言,是有足够的底气的。这底气,便来源于这批日后可以与其走南闯北、生死相随的好伙伴。
  4。  海博翻译社的艰苦岁月
  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任教期间,凭借出色的英语水平和社会活动能力,马云很快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
  然而,他的骨子里似乎从来就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他也不可能安于一辈子做个围着三尺讲台转的教师。做教师的确是个很伟大的职业,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但是,马云觉得,“年纪太轻当老师不好,没有生活经验。”
  对马云来讲,教师这个行当虽然不是心中所愿,却也干得有滋有味。当然 ,一方面是为了遵守他与校长那个“君子协定”,另一方面也是“在其位,谋其政”的基本使命使然。
  不甘于一辈子做一个教师,又不能飞出去,不安分的马云开始想办法“折腾”了。
  从小就是在西湖边长大的,也是在那里练就了一口纯正的英语,马云想把这种学习精神发扬光大,推广“全民学英语”的运动。于是,当了老师以后,马云很快就发起了西湖边上第一个英语角,他自己还经常带领学生到那里“布道”。
  另一方面,当时的杭州乃至整个国内,都欠缺英语人才,尤其是既懂语言又懂文化、贸易等知识的全能型人才。而杭电最优秀的英语老师——马云,显然成了最抢手的“香饽饽”。
  那时候,浙江做外贸生意的民营企业本来就很多,这些企业的老板,经常特邀马云做他们的专职翻译。但是,马云还有一个“5年的承诺”没兑现,不能离开学校,所以只能兼职去给他们做。
  请马云的人很多,有时他一天能接到很多“订单”。渐渐地,马云感觉自己一个人根本做不过来,而同时他又发现一个现象:自己身边的同事,尤其是一些退休的老教师,在家里闲着没事可干。
  马云对自己的老师(有些也是老同事)很有感情,他们退休了之后,整日赋闲在家,不仅心理上感到莫大的寂寞和失落,而且经济上也很拮据,马云那时每月的工资还不到100元,相信他们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于是,细心的马云开始思考一个事情:能不能在杭州市成立一个专业的翻译机构呢?如此一来,既能减轻自己的负担,也让那些老师赚点外快补贴家用。
  这种想法闪现在马云的脑海之后,他开始感到兴奋,犹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般。
  难能可贵的是,马云不像中国大部分年轻人一样,“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 对马云而言,很多想法是灵光一现,但不是昙花一现。马云一旦想做一件事,那是一定要做成了才肯罢休的。
  1992年,马云和朋友一起在杭州注册成立了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海博翻译社,这是杭州第一家专业的翻译社。海博翻译社,在马云的创业历程中,不是最光辉、最灿烂的一页,却是马云试水商海迈出的第一步。
  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步入而立之年的马云已经开始显现“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和勇气,正如他后来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创下的许多“第一”一样。当他的同事安于每月拿着固定工资,白天站在三尺讲台上,回家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稳定生活时,马云已经开始为自己的理想和一颗不安分的心而“穷折腾”了。
  海博翻译社的主要员工,除了马云和他的创业伙伴之外,主要由一些退休的英语老师兼职来做。
  仍然是全职教师的马云平时要在学校给学生们上课,只有在课余时间他才有空打理这个翻译社。于是,在课余时间,马云四处活动,尽可能接更多的翻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风雨马老师(5)
业务。
  然而,这个新成立的翻译机构并没有迅速为市场所接受。虽然很多场合都需要翻译,精通英语的人也确实有限,但这毕竟是杭州第一家翻译机构,精明的商人是不愿为不了解的公司买单的。因此,成立之初的海博翻译社经营举步维艰。成立后的第一个月,海博的全部收入为700元,而当时仅一个月的房租就是2400元。
  这时候,周围好心的同事、朋友又开始劝马云“回头是岸”了。有人说:“马云,你真是犯傻了,安安稳稳地当大学老师多好,瞎折腾什么啊?”也有人讥讽和嘲笑他不知天高地厚。更要命的是,当初一起合伙创办翻译社的几个朋友这时也开始动摇了,他们甚至开始考虑让翻译社趁早“关门大吉”了。
  马云却偏不信这个邪,在内心深处,有一种信念在召唤他,那是一种无比强烈的内心呐喊:一定要继续做下去,一定不能放弃,一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