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用化的美国消费模式,投行经营模式和理念的演变,金融自由化的发展思潮在这场危机中都获得了一次通彻肺腑的反省。
创新天使下了一只魔鬼蛋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金融创新加快发展,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方面。
在利润的诱惑下,在金融衍生工具的支撑下,华尔街投资银行推出的一个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产品成为市场的宠儿,给投机者创造了各种牟利机会,各大投资银行也收获颇丰。华尔街通过金融创新,屡次成功拯救濒危经济,光环映照下,人们对金融创新的追捧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在这场金融市场的创新运动中,一大堆数学家、物理学家、宇宙学家等涌入华尔街;利用随机游走、混沌理论、太阳黑子理论等一系列千奇百怪的理论;建立一些连业内人士也弄不懂的模型。
但冒险与创新如影相随。与商业银行相比,投资银行更为〃贪婪〃。在融资融券与金融衍生品方面的创新,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杠杆经营,通俗点说就是〃以小博大〃。它们成倍地放大了收益,同时成倍地放大了风险。广东有句俗语:〃有那么风流就有那么折堕〃,在这次金融风暴中,五大投资银行之所以陷入困境,就其自身而言,就是〃赌性〃太大!
次级房贷市场的快速发展应该是得益于2001~2005年的房市繁荣。
房贷金融机构纷纷将次级和次优住房贷款市场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原因不外乎次级房贷的收益率更高,其贷款利率通常高出优质房贷3…5个百分点以上,而且房贷金融机构可通过出售贷款或证券化的方式将相关风险转移给资本市场。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BOOK。
第34节:第三章模式的黄昏(2)
投资银行从房贷提供商买入次级贷款,经过重新进行分类、信用增级等包装后,形成次级按揭贷款债券(subprime mortgage…back bonds,简称次级债)并出售。本书中前面提到这些次贷证券化产品有基于按揭贷款的一般抵押贷款证券MBS,MBS下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residential mortgage…backed RMBS)和商用物业抵押贷款证券(mercial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CMBS)两大类别;而有些产品是对包含上述证券在内的金融资产实施再次证券化后得到衍生品,它们是担保债务债券CDO,CDO又可分为贷款担保债务证券(CLO)与债券担保债务证券(CBO)两大类别。
眼花缭乱,不一而足。
有人根据特性不同,总结金融创新工具即衍生工具一般分为三类:期货类、期权类、和调期类。使用衍生工具的策略有三种,即套利保值、增加回报和改进有价证券的投资管理。通过金融创新工具的设立与交易,投行进一步拓展了业务空间和资本收益。
次级住房贷款证券大约占住房贷款证券化市场的14%~20%。CDO按基础资产的评级分为高等级和夹层,高等级住房贷款抵押债权以评级为A以上的住房贷款为基础,夹层的基础资产是评级主要为BBB的住房贷款。
问题是,华尔街投资银行在大力进行次贷金融创新的同时,风险评估无法跟得上!
〃次级按揭贷款打包〃、〃次级按揭债券〃这些都是美国的发明,这些过度创新甚至导致评级公司对于评级方法和数据也未必说得清楚了。
华尔街的金融天才用复杂的创新手法将次级抵押贷款包装成精美的证券,他们往往进行了多次组合和分层,使得评级公司也很难完全了解这一工具的本来面貌。如此一来, 在抵押支持债券及其衍生品的评级中,评级机构没有也难以做到检查基础资产池中具体贷款的风险。它们一般都是根据发债公司提供的资料运用相关的数理统计模型得出结果。
从此,数理统计模型成为了内外人群唯一的依赖。这些模型假设及参数设定未经过长时间完整周期的验证,评级结果存在较高的模型风险。正如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2008年3月撰文指出的那样,〃从数学意义上讲堪称一流〃的模型也无法捕捉到驱动全球经济的全部主要变量,更难以预测出金融危机或经济衰退出现。
金融衍生工具的过度创新,使得投行变得莫测高深了。
一些次按相关的产品经过重重分级包装后,根本令投资者无法看清资产包的真正价值,当初市场大涨,盲目买进;而在信心危机的时刻,全球所有金融机构都弄不清楚到底亏损有多麼严重造成人人自危,流动性因而完全缺失!创新带来的神秘模糊,也是造成投资恐慌气氛的原因之一,助推了这场危机的膨胀!
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片面强调产品创新,而忽视制度建设,将导致金融市场对风险定价核心功能的失效。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
第35节:第三章模式的黄昏(3)
天使和魔鬼,一体两面而已。
评级机构的暧昧
在创新的名义下,在美国政府主权信用的担保下,全世界投资者都进入了次级按揭债券市场中了!
评级公司、担保公司、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商、经纪行业都在分享次级按揭贷款债券这种金融创新带来的巨额利润,成为利益链条中一个环节。
经过层层包装以后的债券相当复杂,投资者不可能有足够的资料和知识来评估这些债券的价值和风险,他们只能信赖信用评级机构。
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指的是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 Inc。),麦格劳…希尔公司(McGraw…Hill Cos。)旗下的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以及Fimalac SA旗下惠誉国际评级(Fitch ratings)。
这三大评级机构已经初步建立了对证券化产品的评级框架:首先,对抵押资产进行预评,并选择和设置评级模型及相关参数;其次,在证券发行前对其风险特性进行综合评估,确定评级结果并发布;最后还要跟踪评估,即证券发行后继续对组合资产现金流、资产质量等进行跟踪评级。以上都要对所涉及的法律监管体系、基础资产质量、产品及交易结构、特殊目的实体的运营和管理四个方面的情况加以评估。
程序似乎全面而严谨,但实际情况简单得多,就是评级机构把接受评估的债券解构为不同的预期风险和预期回报,然后将债券分为三六九等,呈现给目标各异的需求者。例如,次级抵押债权中评级较高的推销给了相对追求安全的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而评级较低的就卖给了对冲基金。
三大信用评级公司均采用AAA至C的评级符号体系,表示信用风险的大小,AAA信用级别最高也就是风险最小,而C的级别最低风险最高。在每一个大级别中,有时候还会使用〃+〃、〃…〃号或者〃1〃、〃2〃、〃3〃,或者〃a〃、〃aa〃来修正同一个级别内的信用差异。通常,BBB级以上的信用级别为投资级,以下的被称为投机级。
但在评级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致命缺点:信用评级公司向被评级公司收取费用。
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调查,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中,一些对高风险次级债金融产品进行信用评级的工作人员,直接参与了评级费用的商谈。而评级费用是由债券承销商支付,很显然,评级越高越利于债券销售,债券承销商的工作也就更加漂亮,自然向评级公司支付的评级费用也就越高。因此,信用评级机构很难保证评级的中立性。
此外,评级机构同时提供咨询、风险管理等服务,市场参与者普遍认为,投资银行在构建证券化产品的过程中往往会购买评级机构公司的咨询服务,以获得较高评级。
如此繁多的利益纠葛。所谓吃人家的嘴短。
抛向市场前,评级机构和投资银行是合谋。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在进行信用评级时,通常与债券承销商共同设计债券,对债券的分层结构、信用增级等提供建议,从而收取相关费用。在次级抵押债券的评级中正是如此,这就不可避免会影响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立场,低估次级债产品的风险而给出过高的信用级别。
←虹←桥←书←吧←。
第36节:第三章模式的黄昏(4)
而当风险显现时,三大信用评级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