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上市公司-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报告这样写,既给了李惟诚等人的面子,也封住了他们的嘴,让他们无话可说。
  报告是吴晓春起草的,自然也就由他宣读。吴晓春在宣读的时候,始终把老板的作用放在第一位,仿佛报告的始作俑者并不是他吴晓春,而是黄鑫龙,他吴晓春只不过春节没回内地,留在公司值班,偶然被老板临时抓了一个差而已。吴晓春这样做,当然有谦虚的意思,但更大的考虑是争取决议顺利通过,并顺便获得老板的进一步好感。
  值得一提的是,吴晓春在报告中始终都没有出现一次“老板”的字样,当然,更没有出现“黄鑫龙”三个字,自始至终都用“主席”或“黄主席”。由于这两个称呼出现的频率比较大,于是就形成了一个语言氛围,所以,在后来的讨论中,发言的人除了一片赞扬老板的英明果断高瞻远瞩之外,在说到黄鑫龙的时候,也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了“主席”和“黄主席”。李惟诚听着自己的部下在上面宣读报告,心里多少有些酸酸的,他对报告的内容并没有多在意,但是,对“主席”和“黄主席”这个称呼在意了。虽然觉得酸,但也不得不承认,在这样一个正式的场合,使用这样的称呼确实更加贴切、更加正规和更加有档次,所以,在后来的发言中,他也一改以前的“老板”称呼,使用了“主席”和“黄主席”。例如说,我同意主席的观点,黄主席早就有过这方面的考虑等等。从此,集团公司对黄鑫龙的称呼就改了,不用“老板”了,而一律改用“主席”或“黄主席”。
  

《上市公司》二(33)
不用说,报告获得一致通过,董事会也全票批准。尤其是李惟诚,不知道是诚心还是假意,无论在集团高层管理会上还是在董事会上,都积极支持主席的提议,还为这个提议做了许多解释、说明和论证工作,仿佛在向人们灌输一个印象,主席的提议事先征求过他的意见,甚至就是他先向主席建议的。另外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想以此证明他李惟诚从来都不嫉能妒贤,毫无私心地培养集团新一代管理团队,为部下的提升创造机会。
  为了把戏演得像,吴晓春离开深圳去武汉之前,李惟诚还专门设宴为他饯行。
  推杯换盏之间,李惟诚还对吴晓春表示祝福,半开玩笑半诚心地说:过去在皇上身边做事,最好的结果就是做一名封疆大臣,你现在就算是我们新天地集团在华中的封疆大臣了。
  “不敢,不敢。”吴晓春小心地回应,“您一直是我的老上司,这次能有这样的机会,也是您李主任提携的结果,这里我先谢了。我干,先干为敬。”
  说完,吴晓春真的就一口先干了。干完了之后,还特意把酒杯倒过来,主动接受李惟诚的检查,证明他确实是干了。
  吴晓春相信,在酒席上,也要少说多干。只要他多喝酒了,不管是诚心祝贺他的人还是存心嫉妒他的人,都达到了目的,那么,该开心的开心,该解气的解气,吴晓春自己也就达到目的了。
  其实李惟诚刚才那番话也不完全是嫉妒,在集团公司做,做的职位再高,比如像李惟诚这样,做到了新天地集团董事,董事局主席助理、集团发展委员会主任,其实还是给老板打工的。而出了深圳就不一样了,比如现在像吴晓春这样,被派到武汉市去组建华中公司,虽然从整个集团的角度看,他还是一个打工的,为集团公司打工,为黄鑫龙打工,但是在武汉市,他就是老板,名副其实的老板,天高皇帝远,在武汉就是他说了算,所以他就是集团公司在武汉的老板。由打工的变成老板了,还不该祝贺呀。
  由于那天像李惟诚这样对吴晓春表示祝贺的人比较多,有些年轻一点的甚至说出“发达之后不要忘记老弟”这样的话,听得吴晓春相当受用,酒比平常多喝了不少。喝到最后,吴晓春都有些飘飘然了,不禁自我得意起来。吴晓春忽然发现,做什么事情都要讲一个时机,好事情只有配合恰当的时机才能做成。好比买卖股票,选择买哪只股票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什么时机买,又在什么时候卖,否则,再好的股票,买进和卖出的时机不对,也能让投资人血本无归。眼下自己能被派到武汉组建华中公司这件事情更是这样,设想一下,同样这份报告,如果不是吴晓春耐心等待到一个恰当的时机直接给黄鑫龙,而是按照正常的程序在报告写成之后交给李惟诚,那么,在李惟诚那里轻则被耽误时间,重则干脆把计划压下。吴晓春知道,发展委这帮人做计划不行,但是否定别人的计划或者是在别人的计划里面挑毛病的能力还是非常强的。话再说回来,即便是李惟诚没有压他,也没有拖延时间,但只要计划经过他的手,那么这个计划如果得到通过,功劳也首先变成他的了,如此,派到武汉去的可能就不是他吴晓春,而是李惟诚。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上市公司》二(34)
当然,吴晓春只是在心里得意,嘴上并没有说,毕竟和李惟诚是同龄人,虽然出道晚一点,但只要用心,城府并不比李惟诚差,所以,那天李惟诚为吴晓春设的饯行宴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结束。宴会之后,吴晓春就离开深圳去了武汉。
  孙凯说的没错,上市公司确实有许多优越性,别的不说,单说知名度,就是其他公司无法相比的。吴晓春到武汉的时候,正赶上当地的一家公司花了六千万当了当年的标王,获得每天晚上在央视一套新闻联播节目之前几秒钟的露脸机会,可知名度还是远远赶不上新天地集团。新天地公司没有在央视上做露脸广告,却天天在股市上露脸,不是每天只露几秒钟,而是从早露到晚,晚上收市之后,关心股票的人还照样可以在电脑上看到“新天地”的字样。关键是,标王公司在电视出现与观众没有直接关系,而新天地的股价却直接关系到炒股人的切身利益,所以,人们是真正的关注“新天地”,新天地公司的知名度当然比标王公司大。吴晓春一到武汉,就立刻感受到这种知名度所带来的好处。刚开始,吴晓春以为是武汉人天性热情,时间长了之后,才逐步体味到人们对他的热情除了武汉人的天性之外,还与自己作为上市公司二级企业的董事长身份有关。比如银行,在吴晓春的印象中,企业要贷款都是求银行的,没想到到武汉之后,银行信贷部主动与吴晓春接洽,希望吴晓春的华中公司在他们那里开户,办理结算,并考虑给他贷款。
  吴晓春感受到武汉人的热情,但并没有滥用这种热情,而是巧妙地把这种热情用在公司的发展上。他首先是在汉口火车站附近买了块地,然后又从银行贷到款,并且在贷款到帐后,即刻将集团公司投入的三千万还了。提前还款的主要原因是集团对华中公司的投入不是无偿的,按照主席的说法,集团在武汉组建华中公司是只给政策不给钱,集团公司对武汉公司的投入其实是借款,是要支付利息的,并且利率比银行还高,在吴晓春能够从当地银行贷到款的情况下,他当然觉得提前偿还集团公司的借款更合算。另外,吴晓春觉得只要他把集团公司的投入还了,他就真的成了武汉公司的老板了。最后,当然也是最关键的,是吴晓春发现搞房地产开发似乎也用不着那么多钱。国家的地价款只须缴首期,然后是把有关部门的有关人员马屁拍好,余款就可以无限期地拖欠下去。税款情况也大同小异,反正是国家的钱,而国家的钱又掌握在个人手中,这些掌握国家金钱的人平常小气得要死,你跟他出去吃饭他从来都是要你买单,仿佛让你买单是看得起你,是天经地义,但是对于国家的钱他们常常慷慨大方,所以,吴晓春只要花很少一点代价就能把这些个人打发好,国家的大钱先欠着并无大碍。至于工程建设嘛,更不需要他担心,大把的建筑施工单位抢着垫资干。吴晓春豁然发觉有上市公司做靠山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可以是地道的皮包公司,从规划设计到土建装修,从施工监理到楼盘销售,都有人代劳。既然如此,吴晓春当然先把集团公司的投入还了,使自己成为武汉华中公司真正的老板。
  

《上市公司》二(35)
当然,吴晓春也没有把武汉人的热情全部用在公司上,他多少也挪用了一部分用,正是这部分,使他在武汉重新获得了爱情。
  由于工作的需要,吴晓春经常要拍别人的马屁和被别人拍马屁,被他拍马屁的是那些掌握国家金钱和政策的人,拍他马屁的是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