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想做的事情,了解这些会议有没有起作用的一个方法就是一个月以后我们是否还在讨论这件事情,这些会议简直就是灾难。”
大型的跨部门之类的合作提出来并进行了讨论,备忘录打出来了,一个接一个的会也开了,但是却什么也没做。一些人是出于好意。2001年初,一位中层的美国在线经理得到命令带领她的部门为时代华纳各部门建立网站,但是几个月之后,网站建设在进行中时,她的部门却没有人真正和时代华纳的任何人面对面讨论一下这个项目,6个月以后双方还没有和彼此说过话,最后,项目只好被取消了。2001年初在《财富小商业》的高级编辑们参加的一次会议上,美国在线的一位人员大胆地提出一项计划,用30亿美元建立针对小公司的B2B网站,当时负责时代公司业务出版物的约翰·休伊立刻否定了该计划:“这太不理智了,”他说,“30亿美元比美国在线全部广告收入还多。”美国在线的人不愿让步:“你说什么?这不是不理智,我们在美国在线就是这样做事的。”这就是这件事的结局。后来,休伊和《财富小商业》的其他人再也没听到关于30亿美元B2B的讨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艰难的磨合期(3)
美国在线人普遍认为,时代华纳的人们会做任何可以避免改变的事情。美国在线的人喜欢指责时代华纳的人们蓄意阻挠。美国在线的高级销售人员之一尼尔·戴维斯回忆:“如果我召集他们周五下午5点开会,那我会收到华纳传播公司的家伙们发来的邮件说,‘我周五下午5点不开会。’所以我就告诉他们周一早晨在西海岸开会,也就是说纽约的人们得在星期天晚上飞过去,但他们也不会去。”
据时代华纳的人们说,美国在线的人们根本不懂如何经营媒体业务。你知道,在时代华纳,记者认为自己是艺术家。广告是重要的,但不是他们的任务。而对美国在线的人们来说,艺术家记者、摄影师和演员都是内容提供者,他们的工作就是把广告之间的空间填满。美国在线希望和弗吉尼亚一家公司签订一笔大合同,所以想让HBO转播一场这个公司的服装表演。HBO被激怒了,时装表演不是有创造力的节目,这是变相的广告。美国在线希望华纳传播公司让迈尔·吉伯森把他那著名的声音录下来每天向成千上万的美国在线用户问好(你有邮件!)。当华纳传播公司说像迈尔·吉伯森这样的演员其实不为公司工作时,美国在线就指责华纳传播公司故意为难。同样的事情每天都有,美国在线要求获得在网站上使用时代公司杂志上照片的权利,时代公司的编辑们只好解释说他们不拥有这些照片的使用权,他们只是有效租用这些照片,付给摄影师一次使用的钱。美国在线的人相信时代公司试图拆他们的后台,最后一位沮丧的美国在线人爆发了:“我们和你们这些家伙什么也做不成。”
但皮特曼却单枪匹马,不理会时代华纳这伙人不合作的态度,继续努力前进,因为他有很多既可以省钱又鼓励合作的方法。
灾难性的美国在线电子邮件实验
2000年末,早在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并购案没有完成之前,皮特曼就有另一个想法:为什么不把整个公司转为使用美国在线的电子邮件系统呢?公司没有道理在美国在线可以一次性清理每个人的电子邮件时,还付软件许可费给外人,我们只要轻轻一击就可以节省3 000万美元。皮特曼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时代华纳的总编诺姆·伯尔斯丁和时代公司的首席信息执行官保罗·扎泽拉。
这对伯尔斯丁来说行得通,因为他正指望能升级时代公司的电子邮件系统,所以他派一群美国在线的技术人员从达拉斯到纽约去颂扬美国在线电子邮件的神奇。在介绍过程中,他们通过示范告诉伯尔斯丁美国在线的电子邮件和即时信息可以多么有效而又简单地用来邀请员工们参加公司的聚会。伯尔斯丁说:“我记得当时他们为这件事情在那里坐了一个小时。我在想:这些家伙们用电子邮件来告诉员工5点有一个聚会,而我则用电子邮件每周读300篇文章,我要和使用PC机的人联系,此外还要用它来看那些需要高度保密而又不好下载的附件。所以我说:‘噢,我的天呀!’我回到扎泽拉那里告诉他,‘瞧,他们认为电子邮件是有关5点的聚会的。’”
但最后伯尔斯丁还是同意使用美国在线的电子邮件,因为这毕竟可以让公司节省3 000万美元。更重要的是,美国在线的人们极力吹捧他们的系统,尤其是美国在线的即时消息。皮特曼的代理官员马尤·斯坦兹说:“这是一个管理公司的极好方法,不用纸。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即时登录,瞧瞧,你可以很快把事情做好!”李文对即时短信十分着迷,而史蒂夫·凯斯事实上也靠它生活。新系统要经过改进以适应时代华纳不同部门的需要,但对于美国在线的技术人员来说,改进是他们的第二天性。
自2001年5月开始,经过6个月的时间,时代华纳的员工们都开始用美国在线的电子邮件,但混乱随之而来。美国在线的电子邮件本来是为消费者设计的,现在作为公司的工具,其功能失效了。美国在线的电子邮件不能处理大容量的附件,它会任意将用户锁在外面,还一直丢失消息,而且会在7天后自动删除电子邮件。这简直是胡闹,当《娱乐周刊》的销售管理者们试图给一家广告公司发一份重要的陈述时,美国在线的电子邮件系统却因为容量太小而接受不了该文档。因此,最后只好由一位《娱乐周刊》的工作人员亲自把这份陈述送过去。
伯尔斯丁将这个坏消息告诉了马尤·斯坦兹,马尤当然表示很同情,但是他除了告诉美国在线的技术人员解决这些问题,也对此无能为力。他告诉伯尔斯丁:“我们只好坚持到底了。鲍勃已经向董事会保证使用这个系统可以节省3 000万美元。”
几个月过去了,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而伯尔斯丁的抱怨在纽约和达拉斯之间已没有作用了。美国在线有更要紧的事得去处理,有更大的鱼去钓。而且美国在线的人们认为,时代华纳的家伙们太夸张了,他们无事生非。伯尔斯丁解释说:“美国在线的人们从来就没有真正明白我们的部门和他们的有多大区别。在他们看来,我们应该进行调整,‘你瞧,美国在线有万人在使用这种电子邮件,那你们有什么问题呢?’”
。。
艰难的磨合期(4)
就在此时,不止一个时代华纳的员工向《纽约观察家》泄露了灾难性的美国在线电子邮件实验的消息,所以《纽约观察家》的文章十分精确地暗示虽然这次电子邮件的失败很小,但却反映了并购的公司双方之间不断增加的摩擦。一位员工偷偷对《纽约观察家》说,却坚持不让透露他/她的名字:“美国在线给我们狗食,让我们吃掉它。”另一个员工说:“这是一场噩梦。大家都在抱怨,向他们发牢骚。”
美国在线的所有文化就是股价、股价、股价。一位美国在线的高级管理人员困惑地问:“我们做生意还有其他什么吗?”他向我解释了这次有关电子邮件的小冲突是怎么演变成了大错,“他们假装很关心股价,而我们却天真地不知道他们还有其他方案。”
那他们心里有什么样的想法昵?据美国在线的人们说,时代华纳的人们不愿与他们合作,并破坏美国在线在公司的领导地位。当然,他们认为诺姆·伯尔斯丁本人,或者是他的助手约翰·休伊肯定得为给《纽约观察家》泄露消息负责。休伊说:“让我们好好想一下,如果我们真的想安排泄密的话,那我们完全可以更早一点做,而且可以做得更好。我们这里有2 000名记者在使用这个讨厌的电子邮件,你认为这个秘密能保守多久呢?实际上,应该让人奇怪的是这个秘密被保守了这么长的时间。”
2002年3月20日,《纽约观察家》的那篇文章刊登后不到一个月,美国在线的技术人员在摆弄了近一年电子邮件后,终于放弃了,现在各部门可以使用自己的电子邮件系统了。
“双重登记”
皮特曼的主要目标是将广告销售集中起来,他要求公司的销售部门推动大型、涉及多部门的合同,把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所有财产的一整套广告杂志、有线电视频道以及网络服务器卖给国内的广告商们。皮特曼看到了很明显的事实,美国在线只和时代华纳以及特纳广播公司共同拥有4个广告商,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