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种文化的冲突
2000年7月10日,星期一,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的董事会成员飞往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参加第一次共同会议。每个公司还分别要求十几个高级管理者们同行。按照李文的计划,为期三天的聚会包括一系列会议、庆祝典礼、内部庆祝以及户外活动,最后集体出游到特纳的大牧场观看棒球“仲夏经典”全明星赛。既然并购案只差最后一步了,那么两个公司得想办法怎样合为一体,怎样将他们的文化融合在一起,以后怎样才能达到向华尔街承诺的大数字,换句话说,确保并购成为最重要的一步留在了最后。
当时亚特兰大的温度徘徊在摄氏38度,天气闷热,难以令人忍受,没有几个时代华纳的管理者想留在那里。一位与会人士说:“这次旅行普遍不受欢迎,人们拼命取消议程。大家有太多的焦虑:我们对此还没准备好,公司会运营不好,我们离将两个公司的业务融为一体的计划还太远。”
在时代华纳所有的部门里,时代公司可能是最充满敌意的部门,不仅对亚特兰大的会议,还有即将和美国在线进行的并购。2000年1月,迪克·帕森斯首次告诉时代公司的CEO多恩·洛甘时代华纳要和美国在线并购的事时,洛甘火冒三丈。“你他妈的在开玩笑!”他喊道,“这是我这一辈子听过的最愚蠢的事情。我希望你是在开玩笑。”
在一个由具有怀疑精神的记者组成的部门里怀疑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除此之外,和美国在线的并购拨动了他们的一根旧弦:勾起了人们对1990年时代公司和华纳传播公司并购的回忆。就像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之间的并购一样,时代和华纳并购案宣布时也有众多的承诺,但是最终却以辞职获得承认。即使是10年以后的现在,时代公司的人还对当时华纳的并购条件愤怒不已。
这两件并购案之间的相似点非常明显。10年之后,时代公司的人们又一次相信被自己人卖掉了。他们如同1990年对当时的合作伙伴的不屑一顾一样,对美国在线的人同样嗤之以鼻。他们发现鲍勃·皮特曼很让人讨厌,让他们起鸡皮疙瘩。1995年,皮特曼经营时代华纳的六旗公司时,就曾被李文炒了鱿鱼。而如今皮特曼却以21世纪的名义到了美国在线,并位于众人之上,招摇过世,而且还是未来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共同首席运营官。时代公司的人们被激怒了。“我不能确定谁应该是共同运营官,但是应该有人告诉史蒂夫和杰里,‘嘿,我们最后一次检查过了,皮特曼当时确实是被时代华纳开除了。’”一位高级管理人员充满嘲讽地对我说:“我认为,他不只是鸡窝里的一只狐狸,他还是鸡窝里端着机关枪的狐狸。”
时代公司人们的怨恨有背后文章吗?首先,皮特曼有钱,而时代公司的人没有。自从离开时代华纳加入美国在线之后,皮特曼个人至少挣了5亿美元,他是福布斯400强之一。他富有冒险精神,是摩托车手,会驾驶猎鹰20喷气式飞机和一架贝尔直升机,他还收集哈雷大卫森摩托车。此外,他还有四处名胜住宅:分别位于曼哈顿、弗吉尼亚的大瀑布和科罗拉多州。而时代华纳的员工则积蓄不多。当然,公司的管理者们能拿到相当可观的薪水和大笔的401(K)退休账户,而且他们的工作稳定。他们确实可以时不时从时代华纳的股票期权中获取一定的钱。但是和可恶的美国在线富人们的收入及花费比起来,他们就逊色多了,他们是在周末修剪草坪的人。这就足够让时代华纳的管理者觉得待在原处,做该做的事情,努力取悦杰里·李文是很愚蠢的事。7月10日,美国在线的人乘坐私人飞机抵达亚持兰大开会,而时代华纳的管理者和主管们则乘经济舱到亚特兰大开会。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并购进行时(4)
这次共同的董事会议突出了两个公司之间的文化差异。时代华纳传统的董事会议是规矩严肃的事情,由担任主席和CEO的李文支持。会议有座位计划,还有一份打印的议程表—人们要按照上面的程序进行会议,每位主管在会议上的位置都由印有主管名字首位缩写字母的黑色皮包标出。在高雅的三道餐午餐上,统一着装的侍者托着纯银的盘子,上面是盛在水晶杯子里的苏格兰威尔士和雪利酒。会议很少邀请外人,如果出于某种原因要召唤一位高级管理人员,那他还得在一间休息室里待到指定的时间才能进去,而一旦他对董事会讲完该讲的事情,就得退出那里。
但是那个月,李文并没有主持亚特兰大的董事会,凯斯主持了会议。在李文做时代华纳CEO期间,他第一次与别人分享权利。美国在线的董事会向来十分混乱。虽然有议程,但主管们会在精神受到感动时发言,随时插话,而且想参加会议的美国在线管理者都受欢迎。董事会议室的桌子上摆着袋子,人们直接从瓶子里喝水,有一些会议甚至变成尖叫比赛。
亚特兰大的共同合议是一次把这两种文化融为一体的尴尬试探。李文对此大吃一惊。他描述亚兰大董事会议:“我对会议并不特别关心。会议一直无止境地开下去,而且像是大###谊会,人们大声喊叫,这不是我习惯的……会议没有纪律和礼貌。”还有其他事情让李文吃惊:“我开始有一个令我讨厌的发现,美国在线的主管们对电影业务或有线业务一点概念也没有,他妈的一点知识也没有。”
时代华纳的管理者们却还有其他令他们讨厌的烦恼,公司内部正在制定2001年的预算。而对靠广告生存的部门来说,那些数字看起来不怎么好,所以鲍勃·皮特曼在亚特兰大做陈述报告时,时代华纳的管理者们就知道哪个地方有问题了。皮特曼用他那最佳的播音员嗓音做了一次精彩的讲演。他穿着得体,浑身洋溢着魅力和自信,勾画出许多美国在线推动新公司达到高峰的方法。皮特曼解释,通过对著名的时代华纳内容网络征收更多的费用,美国在线的月收入将会从每个用户20美元上升到150美元。通过增加新服务有线部门同样会大幅提高收入,每月从每个用户那里获得200美元。
而美国在线广告收入的增长却只是刚开始腾飞。皮特曼认为历史增长率将不受其他影响继续增长(他的确是这样推测)。然后他承诺,到2005年,光美国在线一家就可以在广告和商业上带来70亿美元的收入。2000年金融年为20亿美元。为了支持这些说法,他还展示了许多表格,表格上颜色鲜艳的线条一直通到天上去了。这就是美国在线的业务从1996年以来飞速发展的方式,这就是和时代华纳并购后继续加速发展的方式。
就在皮特曼做出这些空头支票预测时,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的高级管理人员都静静地看着他。这些人像观看一次小型的、二流百老汇演出的观众一样坐在正对主管部门的长方形桌子旁边的三排椅子上。时代公司的多恩·洛甘也在会上。56岁的洛甘曾经是一名数字家和美国航天局(NASA)的计算机编程师,他以头脑冷静、按规矩出牌而著称。他是那种喜欢真实、可靠事实和数字的人,所以他经常拒绝认真对待新媒体。1995年,时代华纳大笔大笔地在寻路者上扔钱时,即公司初次的网络经历失败时,洛甘就称之为“黑洞”。自那时起,他对网络的厌恶日渐上升。
那天早晨在亚特兰大听皮特曼的陈述时,洛甘几乎快要失控了。他对自己说,那样的增长率根本不可能。洛甘转向坐在他左侧、时代公司的总编诺姆·波尔斯丁会意地扬了扬了眉毛。据波尔斯丁说:“多恩和我互相看了一眼,都在想皮特曼这是在吐什么烟雾。而我们要如何才能抓住他讲的一些东西。你根本不会认真对待他。”
在洛甘看来,皮特曼的财务目标大胆又不负责任,李文和凯斯也没有说服洛甘。李文和凯斯预测,一旦两个公司一起肩并肩工作,收入会增长到400亿美元,资金流通会增长30%,上升到110亿美元。洛甘从1994年开始经营时代公司,他将这个部门经营为全国最大、利润最多的杂志集团。而在他眼中,李文和凯斯抛出的数字根本不可能实现。要想完成皮特曼承诺的数字,美国在线就要提高广告销售量,提高到相当于时代公司和特纳广播现在的广告收入的总和。
时代华纳其他部门的领导也同意洛甘的意见:他们认为并购案建立在虚假的前提和鬼把戏上。56岁的时代华纳有线公司主席乔·科林斯是位典型的时代华纳部门领导。科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