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凯斯受到托夫勒的未来主义小说《第三次浪潮》的启发建立了美国在线。托夫勒在长达500页的书中,将历史分为三次浪潮时期,即三次革命:农业革命时期,那时游牧猎人定居下来创造了农业社区;工业革命时期,这是大生产的时代,人们从农场搬到城市里,在工厂里劳作;而最后则是科技时代,即第三次浪潮。托夫勒预言,只有从工作、生活和约束中解放出来,人们才会真正获得自由。“而(电脑)使得新理论、新观点、新意识、艺术洞察力和科技进步以及最广泛意义上的以前想像不到和从未想过的经济、政治改革不断涌现为可能,”托夫勒写道,“从这种意义上说,现在所发生的一切不只是一次科技革命,而且还标志着一种全新文明的到来。”
凯斯十分相信托夫勒所描述的科技未来,他确信自己现在在美国在线所做的事情将会改变世界,他每天工作14个小时,并鞭策他的员工们也努力工作。这些员工们并不只是为了薪水才这么努力工作的,他们是带着深远而普遍使命的理想主义者。他们愿意和凯斯一起“建立一个像电话或电视对人们的生活十分重要的全球性媒介,或者比两者更重要的媒介”。
凯斯通常会在深夜上网。他会在美国在线的聊天室闲逛,在布告板上发布消息,并以“史蒂夫”的名义给会员们发出真诚而又友好的信件。在一次名为“网上感受美国”的穿越全美公路旅游中,凯斯在摇滚咖啡厅单独和美国在线的会员们见面。美国在线并不是没有人情味的第二次浪潮时期的商业活动—这是凯斯要传达给人们的信息。美国在线是为在网络空间寻找心灵伴侣的热情而有灵感的男女们的兄弟姐妹。
“网络让人沉醉,”伦迪·迪恩说,他原来是酒吧招待,1988年加入美国在线公司,“你和一伙年龄相仿、生活环境相似的人一起工作,大家都准备卷起袖子大干一场,这让人很兴奋。有多少人可以说他们的工作是别人以前没做过的事呢?可我们每天都可以这样说。”
美国在线的员工们不止在一起工作,他们还一起吃饭、闲逛、喝得酩酊大醉,甚至还睡在一起,美国在线就是他们的生活。他们当中大部分人都刚从学校毕业,而且加入美国在线之前大多做的是和科技或商业无关的工作。米莉亚·威尔金森1988年进入美国在线,她这样描述自己做过的工作:“我做过清洁房子的清洁工、清洗过厕所、洗过盘子、在面包房速食店做过杂工、在一家珠宝店和两家服装店做过销售、在两家餐厅做过女招待、送过报纸、在一家电话公司编辑过磁带,此外,我还做过玩高尚文字游戏的校对员。”
美国在线的员工们都是一家人,而凯斯则是他们宽容的父亲。这次没有纸牌、槌球游戏和柠檬水小摊挡在中间。凯斯和员工们一起玩彩蛋球游戏,他还给星期五下午的啤酒狂欢宴会买小桶,为每年的万圣节比赛做裁判,而且还十分友好地接受公司的“地下”讽刺性简讯《Quantum Quirk》对他的嘲笑。《Quantum Quirk》明显带有美国在线的企业文化,它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招聘信息:工作职责—漫无目的地闲逛,在星期五下午喝得大醉,在大厅里变水果戏法,给同事喷有腐蚀性的化学物。如果你是个没有理想、有团队精神的煽动者,请把下边的表格填好,我们会立即为你安排一次面试。
。。
凯斯与美国在线(5)
“那时侯一切都太美妙了。”马克·威尔士如此回忆早期单纯而有趣的日子,1995年他辞去在GEnie的总裁职位,加入了美国在线,“在商业生涯中人们很少有机会真正相信大写的B,但如果你真相信了,那它就像你的初恋 —你永远不会忘记。你永远不会忘记你真正、真正相信这件事的那一刻。”
危机时刻
吉姆·吉姆斯讲了一个关于凯斯到巴黎访问的故事。凯斯去巴黎和法国政府底下的一家早期网络服务公司进行业务会谈,却拒绝去参观近在眼前的卢浮宫。“这件事会让你了解(你需要了解)凯斯的一切”,吉姆斯说,“他全心全意去做生意,甚至没有花两分钟时间停下脚步去看看卢浮宫。”
是的,史蒂夫·凯斯没有私人生活。1985年,他和乔妮·巴克在乔妮的家乡新泽西州拉姆森的一所教堂举行了婚礼。他们在威廉姆斯学校相遇,巴克是马萨诸塞州史密斯学校的一名学生。当时,她作为交换生到威廉姆斯学校学习了一年。乔妮开朗、迷人,凯斯的同学都说他们两个确实是天作之和。后来,乔妮做了教师,他们有三个孩子。凯斯和乔妮·巴克的婚姻后来破裂了,凯斯的第二任妻子简·威莱奴佛是美国在线的一位高级管理者。这一切并不稀奇,因为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凯斯心里只有美国在线,这个公司消耗了他所有的时间和精力。而伦迪·迪恩也承认自己不止和美国在线的员工谈过一次恋爱,他这样评价自己的生活:“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其他社会生活。”
和其他丑闻相比,凯斯和美国在线一位高级管理者的恋情不太严重,但这个消息还是在公司的员工中散布开来。而员工们也终于明白他们的精神领袖其实也只不过是个凡夫俗子。1996年凯斯和威莱奴佛(当时经营美国在线的联合通信部门)公开了他们的恋情。他们先是告诉了美国在线的董事会管理者,接着,为了控制消息的传播及可能带来的损失,他们将消息透露给《华盛顿邮报》。但后来有人误会了他们,并把他们恋爱的时间搞错了,弄得轩然大波。后来,凯斯和威莱奴佛发誓说他们是在各自的婚姻破裂后才开始产生感情的。他们的恋情公布后一段时间内,威莱奴佛还是继续待在美国在线,仿佛一切都不曾改变似的。但是到了1996年末,来自美国在线员工和外界投资者的压力迫使她辞掉了工作,宣布她必须“处理紧急的家庭问题”。两年后,在一次私人典礼上,比利·格莱哈姆宣布凯斯和威莱奴佛成为夫妻。
凯斯的办公室恋情引起的轰动暴露了他虚弱的自我、得到别人认可的需要以及他道德上根深蒂固的拘谨。就在媒体大肆渲染他的桃色事件,就连《人物》杂志上也出现了关于此事的报道时,凯斯明显开始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了。当他得知《商业周刊》打算将他和威莱奴佛的事情上封面文章时,他的怒火爆发了。他针锋相对地对《商业周刊》进行了报复,收回了此前允许刊登他个人照片的诺言。不光是这一件事,还有其他一系列类似的事情。几年以后,就在马克·雷波维兹为《华盛顿邮报》撰写的《凯斯传》即将发表时,凯斯却开始为了小事斤斤计较。例如,文章说他小时候和邻居一起打篮球时,如果输了,会和他哥哥丹改变比赛规则,这些话惹怒了凯斯。凯斯指责雷波维兹的报道不实。
1996年,凯斯上了《商业周刊》的封面,理查德·艾维顿拍了一张凯斯身穿军装的照片做广告(“要做到最好,就穿军装工作,长久不衰的品牌”)。此外,他还当了八卦作家们茶前饭后的消遣,他们说美国在线现在是美国的雷达屏幕。自1992年上市以来,美国在线公司的利润已经从380万美元增长到10亿多美元。凯斯颠覆了那些古老的竞争对
手—把美国在线发展成为一个为大众提供网络服务的公司。聪明的市场推广策略没有为公司带来任何损失,而且几乎全国每家每户都收到了美国在线的免费软件以及免费提供上网服务一个月的承诺。此时,无论在美国哪个地方都可以看到美国在线的软件盘—和《犹太教改革》一起捆绑出售,或藏在装食物的盒子里随联邦航空公司的食物一起送给乘客,或包装在欧马哈牛排邮寄的烤里脊肉的盒子中。数字化未来在这些简单的方式中几乎不可抵抗。
但是后来,1996年夏秋之际,美国在线却突然失去了控制,因为提供数以百万计的免费软件盘的花费越来越超过了其带来的利润。同时,美国在线的用户正在以惊人的数字退出美国在线和其他相对收费较高的公司,因为新品牌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可以提供便宜的费用而且不限制登陆。1996年6月,纽约市首席检察官宣布正在调查美国在线的自动计费系统。接下来的几周内,又有另外14个州以及联邦贸易委员会称他们也在调查美国在线公司的计费制度。接着美国在线出现了财务丑闻:美国在线被迫重申其财务报告,因为以前出示的每笔利润如今都被勾消了。仿佛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