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积累了一些社会经验,和贫苦农民建立了情感。我很仰慕老区来的干部,他们懂得怎样和农民交谈,很快与农民亲近起来,得到农民的信任。我以他们的榜样,改变学生腔,说川话,与农民拉家常,同吃同住,以豌豆葫豆当顿,共度春荒。我住在农民田丰永家里,以积极分子为依托,建立农协小组和武装,开会时,外面有联防队员站岗。我还率领云龙乡农民代表到县里开过农代会。1950年7月,征粮工作结束,工作队回报社,二十多个小伙子在山头放了一排枪,枪声响遍四野,如鸣放礼炮。
川南区经过征粮剿匪,股匪被肃清,l951年冬又开展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封建势力遭到严重打击,恶霸被*,地主的金银首饰和浮财在退押中还给了农民。到1952年春,新区土改胜利完成。领到土地证的农民敲锣打鼓,庆祝土地还家,把毛主席称作大救星,视工作队如同亲人,争送自己的子弟参军。
我回报社后,在总编室当文书,登记稿件,编辑《情况简报》和《通讯员之友》,学习组版,还为川南区第一次各界代表会和报社通讯干事会作服务工作,听党的话,甘当普通一兵。1951年初,组织上调我到市政组当编辑。不久,又作为记者采访公安机关,写出不少有关*反革命活动的新闻、通讯、评论,受到公安厅厅长秦传厚的表扬,在一次会上夸奖我写的通讯反映了群众心态。l952年我采访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为了到高县初级中学作典型调查,我徒步跋涉千里,历时一月,写成调查报告,报纸以整版篇幅发表并配发社论,后来还印成小册子。到这年秋天四川合省时,我已被当作能独当一面的记者使用。
作者题外话:走出豆豆溪(王地山 著)(连载14)第十章 人世几回伤往事(上)
走出豆豆溪(王地山 著)(连载14)第十章 人世几回伤往事(下)
走出豆豆溪(王地山 著)(连载14)
第十章 人世几回伤往事(下)
97共和国的黄金岁月
1952年我国各项社会改革基本完成,国民经济已经恢复,工农业生产达到和超过了l936年即抗日战争前的最高发展水平。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人民共和国进入了黄金岁月。
在我国历史上,每个朝代在开国之初都有个让黎民百姓休养生息的和平发展时期,汉朝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清代的“康乾之治”,都是如此。l953年7月,朝鲜停战,广大干部群众无不希望从此安居乐业,全心全意建设国家,刘少奇曾设想应当有一个巩固新*主义秩序的发展阶段。毛泽东在1940年写成《新*主义论》,*奋斗28年,第一个目标就是建成一个适合国情的新*主义的联合政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制定了一整套新*主义的经济纲领,“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在发展国有经济的同时,允许私营经济适度发展,与此相适应发展新*主义的政治与文化教育,这个阶段可持续一二十年。如按照这个思路稳步前进,我国人民的生活可能会过得更好。
1952年冬,我曾到资中采访;1953年春又几次到农村考察,看到城乡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人民生活安宁,物价稳定,大米一角钱一斤(按新币计算),猪肉三角多钱一斤,鸡蛋两分钱一个,中学生每月伙食费5—6元,大学生为8元。农民生产热情很高,部分农民进城打工,到机砖厂、道班房当工人。当时农村流传一首民谣:“女儿女儿快快长,长大嫁到机砖厂,三天打牙祭,五天一关饷。”干部则开始实行工薪制,我属行政19级,每月薪金60多元,可买600斤大米,或150斤猪肉,或6双皮鞋,夜里到面馆吃一碗素面,只要5分钱,几个人到餐厅小聚,一两元钱就够了。我那年20岁,有生以来何曾有过如此潇洒?真是快乐的单身汉!
时代如此美好,自然要纵情讴歌,努力学习,诚实工作,深入采访,精心写作,用自己的心和笔为人民服务。
我在泸州时就热爱文学,熟读《中国人民文艺丛书》,如《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暴风骤雨》《白毛女》《吕梁英雄传》《无敌民兵》《原动力》……从作品中了解解放区的生活场景。每期《人民文学》和《文艺报》我都仔细阅览,吸取精神营养,学习写作技巧。那时提倡地方化、大众化、通俗化,我很欣赏赵树理的文笔,在自己的写作中尽量运用群众口语,使之新鲜活泼,具有文学意味,我这种尝试受到李力众、张枫苑等领导的赏识。到成都后,除了广览中外文艺作品,我还刻意学习政治理论,读马恩列斯的原著,床头上摆着《毛泽东选集》,常读到深夜。我还利用休息时间,到阅览室浏览各地报纸期刊,仔细分析比较,颇有收获。我在司法改革、贯彻婚姻法、*的编采活动中,都能想出新的点子,使报道点面结合,新意迭出。l953年冬调到党的生活组,在干部理论学习与理论宣传方面也写出不少文章,受到读者的欢迎。翻阅那时的四川日报,我所写的《从相爱到结婚》、《一个模范家庭》、《成渝乡景象全新》、《发动广大农村妇女参加*》、《选举的一天》、《最生动的*教育》、《对手工业者进行国家建设的教育》、《把青春献给壮丽的社会主义事业》、《宣扬创造性的劳动》、《巩固农业集体化运动继续前进的基地》、《考试怎么能说明一切呢?》……从题目也可看出涉猎范围较广泛。
国家处于上升时期,毛主席自然享有极高的威信,他简直就是党和真理的化身。我也写过不少歌颂领袖的文章,讴歌毛主席给我们分了土地,给我们盖了新房,给了我们欢乐和幸福。如果自己的想法与上面不合,那一定是自己错了,需要改造,个人迷信由此逐渐滋长。毛主席在全国二届团代会上号召团员和青年要做N……好,即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我积极响应,以奔放的热情投入实践。不久我被选为团支部委员和总支委员,团支部组织《什么是创造性劳动》的讨论,我带头发言。团总支还组织过阅读尼古拉耶娃《收获》的座谈会,会上各抒己见,情绪热烈。青年团是党的助手与后备军,自己一定要争取入党,为党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
1953年冬,党公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一化三改造,指出从新中国成立之日起,就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要在15年内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与自己原来的想法不合,怎么不要新*主义了?转念一想,这正是毛泽东高瞻远瞩思想超前的体现,也是不断革命论的标志,自己只有调整思路,迎头赶上,便以更大的热情学习和宣传总路线。与此同时,全国开展了粮食统购统销,我下乡作过调查,看到农村干部的积极性很高,都检查自己个人发家致富的思想,表示要向国家多卖余粮。殊不知从此开始,我国广大农民割断了与市场的联系,和农业合作化一起,被束缚在土地上,造成了以后二十多年的贫困。
斯大林死了,赫鲁晓夫执政,当时中苏关系处于蜜月期。1954年国庆时,赫鲁晓夫率代表团来北京,祝贺新中国五周年华诞。此前,我国召开了首届一次人代会,通过了第一部宪法,选出的国家领导人绝大多数为共产党人,*党派和*人士排在较次要的地位,有入说,似乎不太像联合政府;主流观点则认为是政坛上加强了社会主义力量,进一步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
98政治运动无休止
千人一面,众口一词,舆论一律是那个年代的精神特征。但头脑敏锐的报人同时也看到了社会的另一面,注意到了阳光下的阴影。
1953年冬,报纸上成天发表广大农民踊跃卖余粮支援工业化的报道,其实农民所卖的并非“余粮”,大部分是口粮。l954年春,许多农民到成都抢购熟食品,当时大米l角钱一斤,而饼干糕点等熟食品是1元多钱一斤,农民是最务实的人,如不是缺口粮,何至于此?1953年冬,全省加快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步伐,四川召开第一次建社工作会议,出席者都是共产党员,第一批建社的互助组长。省委书记李井泉大声问:“你们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人们同声回答:“坚决走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会议伙食办得特好,八菜一汤,可是这些精壮农民吃不下饭,夜里做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