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出最大贡献的途径。 不过使命有个特点是懒人特别珍惜的。那就是,它碰巧也是最容易、阻碍最少,而成效最卓著的道路。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更妙? 如何找到你生命的使命 哎呀,这个世界可真是一团糟。大多数人不得不用劳动来谋生。这就意味着大多数人都痛苦地生存着。而这些受苦的人又原封不动地将这种无用的生活方式教给年轻一代,说什么努力工作是一项美德,就好像受苦是什么好事似的。具有悲剧色彩的是,这些人甚至不相信自己的生命中存在一个特别的使命,更不会去追寻,去完善这个使命了。 那些不清楚自己生命的使命的人,我想向你们保证找到它并不难,不会让你感到困惑。恰恰相反,寻找的过程极其简单。 我们怎样才能明白自己生命的使命到底是什么? 世界著名神话学学者约瑟夫·坎普贝尔给了我们一句言简意赅的好建议:遵循你的福祗! 遵循福祗 无比仁慈的上帝让一切都变得很简单。在他的设计下,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做令自己幸福,会带来最大成功的事。毕竟,我们都是他的子民。又有哪个父亲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挣扎受苦呢?若我们感到幸福,那我们走的路就是正确的。反之,就要变更路线了。 被使命召唤 我开始接触音乐完全是本能所致。我没有选择它,是它选择了我。我从未面对过诸如“我是应该成为数学家、乐师,还是老师”之类的问题。 ——美国作曲家爱伦·科普兰德(1900…1990) 使命的价值 当人们从事合适的工作时,工作就会带来欢乐,如同花朵生出鲜艳的花瓣一样。若他们因此而乐于助人,悲天悯人,他们的所有情感便会变得沉稳、深切、永恒,让心灵生机勃勃,如同身体的脉动。 ——英国哲学家约翰·拉斯金(1819…1900) 使命有其目标 伟人拥有的是目标,凡人拥有的是希望。 ——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1789…1859) 展示你最大的财富 记住,使命不仅仅是你所做的某件事 —— 就像工作或职业那样。使命也是一种展示。你以此表达你是谁,这是你的天性。 使命使你变成你最想成为的那种人。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你的成长而演变。当你追寻自己的使命时,权力和声誉也会接踵而来。你会时时受到启迪,同时也启迪别人。每天的挑战对你来说都是纯粹的乐趣。你正在实现你人生的最高目标。 你知道自己的路走对了,若你所做的工作: 带给你快乐 让你感到自然、舒服和适当 如果你有不同的感受,你应该想一想: 你通常在哪些方面表现出色 什么情况下你能轻松成事 你对哪个领域有激情 什么情况下你的运气看起来不错 你的工作应该: 对你来说很重要  
第6章 找到生命的使命(2)
令你的生活有意义 使你满怀一种使命感 假如你的工作满足不了以上条件,你应该想想: 什么情况下你高兴付出 什么情况下你觉得自己被需要,自己的存在有价值 然后,在你开始注意到自己有最细微的进步时,用下面这条永恒的智慧箴言来指导你以后的步伐: 趁热打铁! 当你知道自己偏离了正路时 找到并追随自己的使命是容易的,确定自己是否偏离了正路一样容易。现在,我就向你提供免费的社区服务,告诉你什么样的工作不是你的使命: 让你痛苦付出的工作 令你窒息的苦活儿 降低你身份的程序般的工作 单调、枯燥、丑陋的日复一日的劳动 没有成就感、不具挑战性、没有启发性的工作 劳累、费劲、冗长的闷活儿 压得你直不起腰的苦差 毫无意义的劳动 做你不愿做的事情 认为人必须凭劳动来获得成功 遗憾的是,许多人永远都找不到自己的使命,那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打算去找过。他们已泥足深陷,总是努力工作,做别人认为该做的事,以至于他们从未停下来考虑是否有更好的选择。这些人追逐金钱,因而注定一辈子都要辛苦劳作,遭受挫折,自我实现也非常有限。这是极其可悲的,因为他们想要拥有的一切其实很容易得到。只要他们遵循自己的福祗,就能展现出自己的丰采,为全人类做出杰出贡献,轻松地实现辉煌的成功,并且永远都不用再劳作。 但丁的《神曲》 “站在我生命旅途的中央,我发现自己走进了黑森林,迷失了方向。” 13世纪意大利诗人但丁在这里用迷失在森林里来比喻自己的中年危机,他描述有三头垂涎三尺的野兽正在紧紧地追逐他,要把他变成自己的盘中餐。这三头野兽分别是狮子(野心)、山猫(欲望),还有母狼(贪婪)。 为了逃命,他爬上了一座山坡,但野兽还是追上来了。走投无路之下,但丁开始企求神的佑助。他的祈祷得到了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魂魄的回应。维吉尔早在一千年以前就已逝去,但是但丁非常膜拜他的诗文。 “我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维吉尔的魂魄说,“好消息是有逃生的路。坏消息是这条路要经过地狱。” 经过各重地狱时,他们先是目睹了那些生时没有找到生活目标的鬼魂受苦的惨状。更惨的是那些活着时制造混乱的人,他们给世界带来更多疾病、犯罪和苦难,而这些正是最大的罪恶。 再论罪恶 若你不能实现自己的最大潜力,你就是在欺骗上帝。 —— 美国雕塑家路易斯·内维尔森(1899…1988) 警 言 你的使命不属于别人,只属于你自己。你可以从别人的使命中得到启发,却不能去追随别人的使命。假如你应该做厨师,就不要去想成为什么画家。 奠定美国心理学基石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曾说过:“一流的汤比二流的画更有价值。” 古印度文学更强调人要追随自己的“dharma”,也即个人独有的使命。若人真心追随自己的“dharma”,物质财富和精神自由都可得到提高,并且保有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追随自己使命的行为则受劝止: 因为人可以实现自己的dharma,故自己的dharma即使看起来比别人的低微,也比追随别人的dharma好。人宁可死于自己的dharma,因为别人的dharma会带来危险。 —— 5000年前的梵文《巴格瓦德·吉塔》第3章第35节 我们的目标 —— 健康和长寿 上帝希望我们找到和追随自己的生命的另外一个证据就是:有研究表明,生活没有目标的人老得更快。这些研究还发现延缓衰老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快乐。 假如你快乐,你就会年轻。假如你生活有目标,你就会长寿。造物主定是以这种温和的方式来告诉你:若你不做自己分内的事情(那就是,追随你的使命并因此而获得幸福和成功),那你就没有必要死乞白赖地活下去。  
第6章 找到生命的使命(3)
将这一知识和上一章联系起来,我们不难看出,工作开心不仅能带来经济上的利益,而且若你开心又有目标的话,你还能更长久地享受成功的果实。 治愈疾病 在《爱、药物和奇迹》一书中,伯尔尼·西格尔大夫讲了一个年轻人的故事。这个年轻人的家里给他施加压力,希望他能成为一位律师。但在干律师这一行时,他却被诊断出患了晚期癌症。知道自己所剩的时间已为时不多,这个年轻人决定实现他一生的愿望,开始学习拉小提琴。一年后,他完全康复,从此不再涉足律师这一行。 诺曼·卡森斯在《病理解剖学》一书中讲述了他和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的一次会面。卡萨尔斯当时已年逾八十。由于年高老迈,他行走、穿衣甚至呼吸都比较困难。他的背已经驼了,双手也因肿胀而扭曲。然而每天早餐前他都要弹奏钢琴。一天早晨卡森斯也加入了演奏,他目睹了这样一幅场景: 我没有想到竟会有这样的奇迹发生。他舒展开手指,伸向键盘,如同花朵朝向太阳一样。他的背挺直了,呼吸顺畅了。现在他的手指停留在键盘上。接着就响起了巴赫的前奏……他边弹边哼,然后告诉我说巴赫在和他通话,而他的手正放在巴赫的心上。接着他又弹起了勃拉姆斯的协奏曲。他的手指已变得灵活而有力,急风骤雨般地滑过键盘。他的整个身体仿佛被音乐点燃了,不再僵硬和萎缩,而是灵活的,优雅的,完全不受关节炎的困扰。 ——诺曼·卡森斯, 《病理解剖学》 生化构造的福祗 约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