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很高兴-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政府及时刹车、缓行“直通车”,是一个英明的、跨战略的决策。“直通车”是一定要开行的,就像香港的“回归”一样,唯一的时机就是1997年的7月1日,不能早,也不能晚。因港币盯住美元、与美元汇率挂钩,与人民币实施的方针策略、实践都是完全悖论的。那么中国内地要与香港资本市场“直通车”,就必须首先解决其货币体系的冲突问题及原来就有的货币悖论,再则才是监管的问题,最后是技术问题。然而,这一揽子问题,在当前情况下是无法解决的……“直通车”就像母腹中的一个胎儿,既然孕育其中,就一定有出生的那一天,但有几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和历史问题必须要解决:一是港币与美元的“联系汇率”。由于“联系汇率”制度,美元降息,美国当局要与美元同步通知港币,而人民币却无从知晓,美方也不用通知中方货币当局。那么,人民币进入港股资本市场,就当然扮演了港币与美元的历史落差。美元利息变动,港币与美国同步得到信息并加以实施,因与美国当局有联系汇率制度,而不用去告知人民币和中国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港币第一时间就可以采取可能相应的对策,而人民币却可能会永远蒙在鼓里。
  人民币又怎样与港币殊途同归呢?这就为人民币永远为香港资本市场用人民币交易、与港币交割而补人民币之差提供了永远的“信息不对称”游戏规则。
  美元贬值下跌,是历史200多年的必然趋势。由于欧元与人民币的出现,已经是谁都无法阻挡的潮流。港币与美元的“联系汇率”,不过是历史长河里的昙花一现。
  二是内地与香港融合需要理论与现实支撑。香港资本市场,不过就是全球独一无二、靠国际流动资本支撑的一个资本平台,是一个架在空中、如鲜花烂漫般的空中楼阁。但这个空中楼阁承载量有限,不是一个无限量、也不可能是一个无限量的资本“大木桶”。倘若,让人民币现在就进入香港资本市场,那么很可能制造出全球最大的泡沫市场,其结果是“退潮如抽筋”,“涨潮水漫金山”……众所周知:香港资本市场是全球唯一恐龙式金融资本市场,是以全球绝无仅有的超“流动性”——来无影、去无踪没有根本源头的“大进大出”而著称。而举世的资本理论与实践认为:资本是一个“大木桶”,不是“大木桶”越大越好,而 25是要有更多的“大木桶”才越多越好。即使一个天大的资本“大木桶”溃烂了、泄漏了,也不至于影响、祸害到其他的“大木桶”。蕴富于民、民富国强,就是基于这样的理论与实践。
  港币追随美元、与美元挂钩的策略需要历史性地与日俱变——否则,就难以享受改革开放所获得的巨大成就、成果与成功。港币与美元、人民币,存在着一个重大的转换、接驳的历史契机,这远比香港的政治“回归”更难操作,香港也更需要一个经济“回归”的历史机遇和重大转换。
  其三是港币历史之变。“直通车”,就像一个隔山买“牛”的买卖,真能富裕13亿中国人?富裕中国股民?只要中国股民一旦大量进入,香港的流动资金完全可以换手的“胜利大逃亡”——如此这般,香港资本股市由中国股民来撑天不塌。一旦香港来无影、去无踪的外来资本溜之大吉,香港全球第一大泡沫资本股市还要用什么来支撑?用香港本地资产总值2000亿美元来支撑?香港恒指24000点时,港股总市值达到了万亿元;香港恒指数达30000点则总市值超过了20万多亿港币,而香港资本市场总差,超越香港本地生产总值近20倍,香港靠什么来支撑资本金融市场?
  2007年下半年以来,香港股市恒升指数已经从最高32000点下跌了8000多点,且面临着美国经济2008年放缓、进一步下跌的巨大风险,中国内地与香港之间的资本市场“直通车”,也可能是香港股市唯一的救命之“车”。“直通车”若2010年之前还开不出的话,那么香港股市只能日落西山,不停地继续走下去了。
  解决不了中国内地与香港之间的货币对接问题,解决不了两种货币的游戏规则问题,解决不了人民币的“监管”与“市场”的未来问题,解决不了美元与港币的“联系汇率问题”,解决不了美元衔接港币之后的人民币的环境变化等等……若人民币去了香港,也是与香港港币那样,香港当局管不了,中国政府又鞭长莫及,却要听从美元的发号施令——岂不令世界可怕?
  如是这样,那么“直通车”可能就永远无法开出去!即使真的开出了,那也可能遭遇倾覆,遭遇重创或成灭顶之灾!因为一种没有根源的任何事务,谁来使之正确、不紊乱地正常运行呢?树有根,水有源,任何的“直通车”都必须有其可行的、当然的游戏规则,这是全人类的必然方向。
  

人民币困局:橘子不是苹果(1)
2008年3月已过;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中国经济观察”报告阐释中国货币利率趋势时指出:“中国央行反通缩和维护货币值稳定的决心坚定,未来降息空间不大,更不可能实行零利率”。这就是说,中国央行在2008年7、8月间开始反通胀货币策略,至今只是稍微做了2个百分点左右的下调,已经基本没有“大”的调整。
  接着易纲解释为中国息率“不能与美国、日本相比”,就像橘子不能与苹果相比较,但是一个国家的金融利率高企,货币成本就当然居高不下,这是全球金融货币共有的事实和规律。现在,中国利率成为全球主要国家之最,却“未来降息空间不大”——这,是哪里出了问题?是中国息率与国际相悖?还是中国金融策略依然不适应国际环境?还是中国金融货币策略原本就与国际市场冲突?是中国应向世界看齐利率?还是全球利率应向中国看齐?
  人民币与全球大多数国家货币不同:如美元真谛国际货币,如欧元一出生就是自由货币,就连香港、澳门的货币,也是自由货币、不受任何管制,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最大挑战就是“自由货币”,目前没有任何办法来解决人民币的“自由化”——走向国际市场的根源问题,你想一个不能自由兑换的货币,怎样可以国际化?
  2008年3月5日,英国央行宣布再次降息,将基准利率从1%下调至。这天,在英国央行宣布降息45分钟后,欧洲央行宣布降息50个基点,将主导利率由此前的2%降至,这也是自1998年10月1日欧元启动以来的最低利率,以应对欧元区的最大经济衰退。但经过2008年7、8两个月的中国经济历史的大回旋期,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终于从9月份开始急转反向掉头。
  2008年9月中旬之后到12月底,在100多天时间内,中国央行五次下调基准利率,共下调个百分点。如果说自2007年以来,中国是“从紧”货币、治理严重“流动性过剩”时代,那么到2008年9月后中国央行则挥舞基准利率(存、贷款利率)、准备金率大棒千方百计打掉了“流动性过剩”。
  那么今后,要用货币杠杆将“流动性过剩”撬向“流动性匮乏”,而现在却是全球货币严重“流动性不足”,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央行则要放闸打开货币紧缺的江河,要开闸尽量扩张“流动性不足”。
  到2008年末,中国央行货币总体运行现状是:贷款利率为、存款利率为、存款准备金利率为16%(参见,文末“中国准备金峰值数据一览”表,由中国央行网站公布),依然居全球各国之最。中国货币利率与主要国家利率与主要国比依然天地之差。
  到2009年3月6日,一些主要国家货币基准利率情况如下:人民币 澳大利亚元*% 欧元加拿大元瑞士克朗英镑美元日元特别是在此时,欧元、英镑的降息,零利率时代正在逼向整个世界。金融海啸,让全球各国货币流动性严重匮乏。自2008年元旦前,中国政府实施近60年来最严厉的“商品价格管制”,中国央行千方百计的收紧货币“流动性过剩”来加以遏制,在当年5月20日“陆家嘴金融论坛”上,周小川发言的题目就是《中国货币政策更关心反通货膨胀遏制》。中国从2007年到2008年9月之前进行了15次加息,就是到2008年8、9月之前,央行掌门周小川一直还在强调“不排除加息的可能”。2008年10月26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向人大报告称“未来通货膨胀形势有可能出现交替和反复”,还没有认识到美国次贷危机环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