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旭辉殿里熙熙嚷嚷吵扰不休,从卯时一直吵到未时初,才算尘埃落定,苏昉一直坐在那墨玉麒麟椅上,望着下面众人,一句话不说。颜静洛忙里偷闲悄悄扫两眼,仿佛又看到了当年渊犀侯府中苏昉坐在房檐下听那些门客吵嘴争斗的场景。
众人推了左执政孙恭执笔,将众人所选的各州县太守、抚院及县尉并各司、寺、院令、丞、监还有划分各州县的图样一一誊了,呈与苏昉。
苏昉着苏叶传令尚膳监,端了些点心茶水与众人,自己则取了朱笔,不时在那名单上点点画画。待众人吃完,苏昉便递下了那名单,着评参院院卿宣与众人。
颜静洛听着不禁咋舌。本来苏昉任命自己这十七个人时,颜静洛便觉得自己这些人所长为何苏昉早已知晓,否则也不会恰巧点了自己这是十七人,不过这也算不得什么,毕竟这些人都是惯常在燮国朝堂上走动的人物。倒是后来经过苏昉改动的那份名单,原本自己以为不是特别合适的人选经苏昉略微改动便显得十分恰当,如此看来苏昉倒真不是平rì里看上去的那般散漫。尽管他偏居滁雷,倒仿佛是真的不出门而知天下事一般。满殿的公卿十个到有九个和颜静洛一般的念头,众人推举的名单里绝大多数都不在殿中,其中的大部分是殿中有爵位的公卿自己所养的门客,要不就是有爵位的外城贵族,再有就是这些人的子侄。苏昉删掉了一些人,改动了一些人,又加上了几个人,新加上的这些人有几个诸人甚至都没听说过,苏昉便详细说了所在,让人去寻。众人都觉得,这个纨绔侯爷看来散漫,实则有心,又兼雷厉风行,不负孙芸当年“只可师天地”的评价。
待评参院院卿读完,苏昉又说:“治国,所求者不过‘国泰民安’四个字。若要做到这四个字,又不过‘政通人和’而已。今rì所议,不过是给这‘政通人和’铺个底子,将来尚有极长的路要走。所谓‘政通’,说白了,就是为官者当以民之生计为所谋;所谓‘人和’,不过平安喜乐罢了。和者,衡也。今rì诸公与我将燮国政事一分为三,切不可自行自事。须知事可分,国不可裂。四司五寺五院及各州县,务须紧密无间,万事以民为重。左执政治下各州县及四司,必需右执政下各寺、院支持;而右执政下各寺、院,亦需各州县及四司之支撑;而若想做出番事业,必少不了平稳安定的环境,则又有赖于威武将军;将军所辖众军士,少不得万民携食箪浆。望众卿谨记。
“今rì所行之事,乃是我依照中都之制,稍为变通,行于燮国。而我又深知,中都诸官,无论品佚高低,均有贪贿之行。窃以为,此为国之患也。故告知各位,于我燮国之内,官员贪贿为重罪,凡贪贿五十金铢以上者,仗毙。凡有以公权为亲友谋私利者,仗毙,所得充公。
“另着大理寺调派熟悉律法的寺令入州、寺丞入县,分建刑庭,选军中健者为役。凡州县中作jiān犯科、民怨纠纷,均交刑庭审处,各州县太守、抚院及县尉,均不得参与审处民众纠纷。我亦将选风云骑、风雷骑及风林旅中强健聪慧者,入监察营,统归苏叶辖下,专司监察各位官员营私舞弊、贪污受贿之行为,一经查实,严惩不贷!”
廷议结束,已是申牌十分。颜静洛刚回到府中喘了口气,苏昉又让苏常来找他,他就跟着苏常到了苏昉所居的归鸿馆中。刚到归鸿馆外院,就见大理寺卿、翰林院卿、针石院卿、虞衡院卿、评参院卿五人走了出来。颜静洛一一打了招呼,才知道这几位根本没走出宫门,就被招了回去。
颜静洛见了苏昉,后者却许久没有说话,只是低着头写着什么东西。颜静洛等得心焦,正四处乱瞟,就听苏昉说道:“送你来墨离城三年,还是这般耐不住xìng子。”
颜静洛连忙收回目光低下了头。他不知道苏昉把他召回是什么意思。
苏昉喝了口茶,问:“你觉得今天这事儿办的如何?”
颜静洛想了想,说道:“公子今天所行之事,当是利国利民。只是……,只是似乎……似乎和公子一贯的xìng子不太相符。所以,我想着,是不是公爷的意思?”
苏昉笑了,说道:“你是想着,像苏昉这般惫懒的人物,必是想不出这等办法的罢?”
颜静洛连忙摇头,说:“自然不是。公子之才,静洛自然明白。只是公子在滁雷所施者,乃无为之治,不像今天这般大动干戈。所以,我私下以为,这是公爷的意思……”
苏昉摇摇头,说道:“这件事情,父亲在世时我就和他说过,只是父亲顾虑颇多,不敢完全施行罢了,你以为设五寺、擢琛渊阁这样的事是父亲那样的武者能想起来的?后来哥哥也和我讨论过这个问题,我们共同把它设计成今天这个样子的。但是我哥他也不想施行。他原本是想着什么时候把这公爵的位子让了给我,让我做这件事。现在他让我入了旭辉殿,以我这样惫懒的xìng子,自不想像父亲或哥哥那样事必躬亲,所以就把这个事情做了。
“至于你说的这大动干戈的做法和我在滁雷县的作风不一样,原因其实很简单,我在滁雷县治的是一个县,燮州草原又是地广人稀的地方,家家户户逐水草而居,无为而治正是最合适的做法。现在我的治下是整个燮国,是梁朝最大的诸侯国,治下的人民有耕田的有放牧的,有山有水,那就得想个能治全国的法子。就像是你在厨房里做饭,青菜有青菜的炒法,鱼肉有鱼肉的炖法。你要是用炖肉的法子炖一锅青菜,那就只能吃菜糊了;要是用炒青菜的火候来炒肉,估计是要拉肚子的。”
苏昉站起来,踱了几步,又说:“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国和做饭其实是一样的。不同的材料要讲究不同的做法,煎炒烹炸汆,不一样的做法做出来就有不同的口味。
“饭菜讲究sè、香、味俱全,治国也是如此,要兵强、国富、民安。兵强是国之‘sè’,是一眼能看到的;国富是国之‘香’,让外人想起来就有趋之若鹜的冲动;民安则是国之‘味’,只有真正吃到嘴里的人、安居在这个国家内的人民才能体会到的安定和幸福。
“我侯府的厨子说,食物有酸﹑甘﹑苦﹑辛﹑咸五味,真正善于烹调的人正是善于调和五味的人。而要获得这五种味道,就得备齐包含这五味的材料。所以治国必得做好根本,今rì所做之事,就是备齐材料了,机构须完整,方不致到头来手忙脚乱。
“要想做出诱人的佳肴,五味俱备尚不算完,说到底,还得要知道如何‘调和五味’,就是如何平衡五味的关系。醋多过酸、糖多过甜、青菜多苦、姜多过辛、盐多则咸。放到治国之要中,便是要调和各方关系,平衡各方力量,不至于尾大不掉。
“还有,古人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这‘烹小鲜’说白了就是炖小鱼。这小鱼只要入了锅,切不可多行翻动,否则就再也找不到这条鱼了。治国也是这样。民尚平,政不可多变。如若朝令夕改,那苦的还是百姓。
“最后,古人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又说‘民以食为天’。联系起来想,说的就是,治国者要为万民‘烹小鲜’,是‘民为国之本’的意思。偏偏就是有人想不明白,总是以为自己高高在上,以为百姓是猪是狗,偏不明白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是千难万险。不过只要是想明白了,总有做到的那一天。真到那时候,‘治大国’就真的像‘烹小鲜’这般容易了。”
苏昉踱到颜静洛面前,说:“三年前我把你送到墨离城,荐你做了鸿胪寺卿,并不是真的觉得你烦,更不是觉得你适合这个合纵连横的职位,只是想让你借着和诸国交往的机会,多看多想,看看这诸国的许多公卿,哪个可做我燮国之敌。今rì看来,你虽未做到尽善尽美,却也强差人意。只是以后得打起十二分jīng神来,我们这燮国的天下,靠的还是你们这些人啊!”
颜静洛抬起头,看着苏昉深邃的眸子,觉得里面有个什么猛兽,潜伏在他平静的目光下。他又想想平rì所为,实不明白这“强差人意”的评价从何而来——要说自己“中规中矩”还差不多。他张张嘴,却没吐出声来。他感觉到,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