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民党将领葛先才抗战回忆录-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七个师团,六个旅团,一个战车师团兵力,乃其在华派遣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强。我仅以第九战区十余军之兵力,不足以应敌,难以控制战局,更难以制胜。
  我的兵力调配构想如下:
  一、第三战区主力,调集于湖南边境待机而动。
  二、第四战区之广东部队,用火车运至湖南郴县以北地区等命。第四战区广西之兵倾巢而出,至湖南第九战区,衡阳以南地区集结待命。
  三、湖南湘江下游西岸国军,皆调集衡阳西北山区,攻击湘江西岸之敌。
  四、湖北第六战区主力,调至第九战区边境,以一部坚守沅江北岸,监视湘江下游西岸之敌。主力攻打湖南岳阳,切断敌人归路及补给线,动摇其军心斗志。
  五、第三、四、六、九各战区,统帅部直辖所有之炮兵团,能在山区运动之火炮,皆配属战斗部队全部参战,一五点五公分重炮,斟酌地形交通状况使用。
  六、我空军各型机群,悉数调集“广西桂林”、“湘西芷江”二飞机场,支援陆军作战。
  全国其他各战区及敌后游击队配合衡阳会战,皆发动猛烈攻势,使敌高级司令部,手足无措。一方面与敌做消耗战,一方面迫使敌人兵力,冻结于各该地区,不让其自如灵活调用,亦即敌我存亡总决战也。
  第一步兵力部署集结后,第二步再做周密攻击实施计划,我以两个军攻击敌人一个师团为原则。
  为监督战斗部作战计,以军为单位,派一武装督战小组,自携无线电台,该军之动态及作战状况,随时据实直报统帅部备查,作战不力之各级部队长“杀”,因奋战而遭受重大伤亡及损失者,不但有功,其装备兵员优先补充。
  统帅蒋公以檄文鼓励全国民心士气,其主词“国家存亡在此一战”。人的本性,是有良心血性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尤以我军人为然。国家到了存亡紧要关头,在战场上,只要是非、功、过、各级责任分明,军人定能卖命奋战。为善作歹只在一念之间,因之,我相信这一仗成功性甚大,最低限度能与敌拼一个同归于尽,一举而歼敌在华派遣军三分之二兵力,其剩余之三分之一的兵力则不足轻重矣。
  以上战略构想,有人会评之为涉险战法,我三、六两战区兵力,皆将其主力调集第九战区湖南境,三战区之皖、赣、浙等省,及六战区鄂省防务,势必大为空虚,防守堪虞?是的,不必防守,放弃该四省大部防区,只在各该地区用小部队游击战牵制敌人,集中兵力于第九战区,采取死拼攻势与敌决战。这四省土地敌人搬不走,何惧之有?尤以鄂西崇山峻岭,送给敌人都不会要,我们不要自入迷途。敌人战略目的,旨在打通大陆走廊,走廊线以外地区,他那时不会争取。吾人不要忘了,战略以歼灭敌野战军为首要,不可为一地一城之顾虑,妨碍了歼灭战之实施。何况敌人之另三分之一兵力,散布我全国占领区各地,计有八师团五旅团,无力另发动一强大攻势,不必为三、六两战区地域担忧。退而言之,就算敌人尚有发动小型攻势之能力,攻占少许地区,也不致影响我湖南战局,而且敌占领土地面积愈广,其兵力愈分散,反而给我小部队可乘之机。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整补增援,战力之源(2)
用兵应以重点使用为原则。敌人能大胆随时随地调集兵力攻击我一点,我为何不能机动,大胆调集兵力以迎战?非不能也乃不为也,其关键在用兵者之才能与魄力。还是那一句话,我战略策划者满脑子的守势作战。
  

兵力分散,处处薄弱(1)
衡阳会战,我第四军之固守长沙,战略上是一个不健全不成熟的作战计划。我战略策划者的如意算盘,认为固守长沙,先给敌人予以重创,而后在衡阳近郊与敌决战。但是,高级司令部对第四军战斗间损耗之补给及其他与战斗有关联诸措施,是否有缜密计算?妥善安排?长沙在战略上究竟要守多久?应给部队长明确指示。部队长依据指示,就本身战力有所运用支配。部队如期达成任务后,动态如何?届时,或另有部队增援继续固守?或有部队接应,将第四军接出长沙?命令上皆无明文规定!死守就是无期限期死守。关于死守应具备的条件,一概不闻不问,这叫战斗部队何以为战?
  用兵者,切不可盲目打无算之仗,更不可驱使官兵于绝境。没有补给和援军,及坚强防御工事等之设施,在兵力极端优势之敌强攻下,焉能做长期之固守!如不顾一切,将守军置于绝地,官兵则存有绝望惶恐之心情,斗志亦随之消沉。甚至对高级司令部产生愤恨心理。人!有了希望,才能勇往直前去奋斗,否则必被毁,战斗也是一样。
  要求官兵长期杀敌,必须在兵员、物质、精神上源源不绝供应部队,保持其续战力于不衰,始能奏功。这些都属战略中所应密切配合者,也是高级司令部对战斗部队应有的责任与义务。一着之失,可能导致全盘皆输,更何况仅以一纸图上作业,既欠缺精算,又无配合之草率作战命令了之,焉有不败之理!
  长沙之战,敌即将兵临城下,我战略是守湘江东岸之长沙城或守湘江西岸岳麓山,尚在举棋不定之中,而将第四军于湘江东西两岸调来调去,以致该军毫无作战准备的时间,官兵怨声载道,军心涣散,斗志消沉,被敌一击而溃,于一日之间丢了长沙,断送了第四军。
  衡阳城区之战,我第十军之所能坚守四十七天者,该城为我军略重镇,关系国家存亡,我官兵勇不顾身奋战固守。再则,外围十余友军,皆有解除衡阳第十军之危的责任与义务。故我军官兵,因有前者之“责任感”,后者精神上之“希望”所支援,始终保持那一坚强斗志。因此,长衡之战虽皆属固守,而战略上,长沙无援,仅仅是衡阳会战中之一前线据点,衡阳则为会战之核心,同一之守势作战,在二城官兵心理上有极大差异。这种差异在斗志盛衰之别中表现出来。故二城之战果也各异。策划谋略者,务须将官兵战斗间心理详细分析列入战略策划中,极为重要,亦即培养斗志也。斗志之盛衰,左右战斗之胜负。
  我认为长沙与岳麓山都不必守,应集中兵力,将第四军调至衡阳以东地区,会合友军与敌决战。我国军人战术思想,好像对一城一地非常敏感重视,而忽略了歼灭战最高原则之育成。一城一地,只不过是用兵中之一“坐标”耳。“不成功就成仁”,吾辈军人上战场,人人都应有此决心,却不可用命令驱官兵于绝境,使其心理上感受绝望之威胁,斗志动摇,则必导致与战略目的相反之后果。
  第四军自北伐以来,战绩赫赫,誉为铁军,其武器装备战力等,与我第十军皆在伯仲之间。长衡之战,因战略运用失策,第四军惨败于长沙,第十军覆没于衡阳。两个能征善战之军,从此冰消瓦解,甚为惋惜。
  我战略大错特错者,衡阳会战序幕尚未揭开,又在计划防守广西省会“桂林”。第四战区所属广东、广西两省之兵力,不但未能全力支援,湖南第九战区与敌决战,反而由第九战区调往广西两个军,协守桂林。我战略既无旺盛企图,用兵又无重点,处处设防,兵力分散,则处处薄弱,被敌各个击破。结果,衡阳会战惨败,桂林也如长沙,遭遇同一命运,于一日之间被敌攻占。这都是我高级司令部杰作,罪不可逭。
  我各级司令部,从来不着重战斗间部队战力之补充与保持,官兵体力之保养。这两种力量,左右战局之成败岂能漠视!枪声一响,战斗部队之战力,即开始消耗战斗愈激烈,消耗愈大,尤以所携带之弹药可能于一二日间耗罄。各级指挥机构,不仅应注意战况之演变,尤要计算战斗部队与胜负有密切关联之补给事宜并即时追送,以保持其战力于不衰;迅速接运伤兵,以免成为部队之累赘,妨碍其机动性。
  

兵力分散,处处薄弱(2)
士兵体力与其斗志成正比,体力充沛时斗志高昂,疲惫时斗志低沉。倘若消耗超过其体能时,则对发号施令者,极端怨恨,斗志随之急降,潜伏极大危机。士兵体力及生活状况,战略策划者,随时都应计算顾虑。切不可认为步兵万能,因小误大。
  战场补给,为战力之泉源。有则保持战力于不衰,无则战力逐渐消耗衰退,甚至于枯竭而败,衡阳之战可为例证。任何国家,其作战计划中补给列为主要策划之一。传闻,有些国家,虽预定好作战计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