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决定离开国民党军事力量较强的湖南,回师他们力量较弱的江西,攻取守军较少、孤立无援的吉安。当天晚上,朱德、毛泽东向红一方面军发出进攻吉安的命令,率领部队分途向江西进发。这时,康桂秀被调任红一方面军总部特务团三连指导员。
9月24日,朱德、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总部及其直属队和红四军,由萍乡来到安源。朱德参加了安源工人举行的欢迎红军的大会,并在大会上发表讲话,号召工人跟共产党走,踊跃参加红军。会后仅三天,就有1000多工人要求参加红军。为了使全军官兵能够从思想上理解主动撤围长沙和准备攻取吉安的重要意义,朱德还深入到工人和战士中间,同他们亲切交谈,做宣传和解释工作。
9月28日,红军进占袁州。第二天,总前委在袁州城内举行会议,中心议题是已争论数日而仍未解决的行动方向问题,也就是究竟是打吉安还是打南昌、九江的问题。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朱毛亲密有间和红四军内部的争论(9)
会上争论得十分激烈。毛泽东和朱德坚持按原计划打吉安,不同意打南昌、九江。红三军团的一部分干部不同意打吉安,主张按中央指示打南昌、九江,并质问毛泽东:“你又不打长沙,又不打南昌,你执不执行中央路线?”毛泽东耐心地做说服教育工作,并对打吉安和打南昌、九江的利弊进行比较,指出打吉安在战略上对我有利,而打南昌、九江却无把握。朱德完全同意毛泽东的意见,并和毛泽东一起做说服工作。最后,大家统一了认识,决定按原计划攻取吉安。这次会议使红一方面军又一次避免了因硬攻南昌、九江而可能遭受的严重损失。
9月29日晚,朱德、毛泽东正准备率部出发,中共中央长江局军事部负责人周以栗带着中央8月29日的指示信赶到袁州,要红一方面军回攻长沙。这时,朱德暗暗叫苦,瞎指挥的又来了。当晚,毛泽东同周以栗进行长时间的交谈。最后周以栗被毛泽东说服了,同意改打吉安。
10月2日,朱德、毛泽东指挥部队由阜田出发向吉安推进,经过一天的急行军,几万红军神速地赶到吉安城下,把吉安严密围住。吉安城守军约四个团,其中正规部队只有邓英师的不足三个团,分别布置在吉安城郊山岭一线,依托工事防守。在城内还有江西省警察大队一个团。
10月4日拂晓,红一军团向吉安发起猛烈攻击。战斗中,康桂秀冒着炮火组织战士到受炸的群众家灭火、抢救。经过一天激战,邓英见红军势大,不敢死守,在当天晚上###点钟率部从赣江乘船逃走。午夜1时左右,红军攻入吉安城内。
攻克吉安的第二天,吉安周围成千上万的工农群众手举红旗,兴高采烈地涌进城内。城内的工人和贫苦群众也纷纷走向街头,欢迎红军入城。
这时,身为第一方面军总部特务团三连指导员的康桂秀为自己改了一个名字。其实,早在参加红军后,她一直觉得“桂秀”这个名字太女孩子气。如今,当了连指导员而领导着一个连的男兵,仍然叫这个名字,更觉得不合适。在吉安遇到当年万安游击队的负责人、带领她投奔井冈山参加红军的刘光万,就对他讲了自己的想法。
刘光万一听,说:“好!这名字改一改好!”他想了一会儿就说:“那你就改名叫康克勤吧。勤俭的勤,意思就是要克勤克俭,既勤劳又节俭。”康桂秀想了想,说:“这个名字不错,好听,只是勤字笔画多,写起来费事。我又觉得一个人光勤快还不够,还应当对自己要求更高一点。这样吧,把勤字改做清字,写起来比较省事,而且表示我在清清白白地做人,沿着一条清清楚楚的正确道路前进。你看怎样?”刘光万连连点头:“太好了。那你改名叫康克清吧!”
当晚,她与朱德讲起改名的事,朱德表示同意,而且笑着说:“好嘛,这名字的改动,说明你思想上又成熟一些了嘛。”
第二天,她就按照规定的手续,把改名字一事向组织上打了一个报告,组织上同意了。从此,她就不再叫康桂秀。也正是康克清这个名字,伴随着她行进在漫长的革命道路上,伴随她一直走到人生的终点……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博古与李德控制红军指挥权前后(1)
1931年元旦刚过的一天,康克清走在回家的路上,精神特别振奋,脚步轻盈,嘴里还哼着一支自己即兴编的无名小曲。原来,这一天,她在总部副官处长杨立三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回到住处时,正好朱德也在。他看到妻子满脸喜色,就问:“克清呀,今天你这样高兴,有嘛子喜事?” 康克清有意不说:“你猜猜!”朱德摇了摇头。
“告诉你吧,我入党了!”朱德一听,也高兴得跳了起来:“真的吗?值得庆贺!”说完,在桌旁坐下来,看着康克清高兴的样子,心头漾起隐隐的羡慕之情。心想:比起我来,她要幸运得多——为了参加中国共产党,我经过多少曲折和艰难啊!这时,当年拜会孙中山、婉拒杨森、拜访陈独秀、留学欧洲、敲开周恩来的房门等,一幕幕往事涌入脑海。
朱德在寻找共产党的路上所经过的波折,当时的康克清并不清楚,但她看到丈夫深思的面孔,猜测他一定想到了什么事情,先是静静地看着,过了好长时间,才问道:“你在想些什么呢?”这句话使朱德猛醒过来:“哦!没想什么。”
“入党后,我应该怎么样做呢?” 康克清问。朱德伸出粗大的手,摸了摸剪得很短的头发,说:“一句话,凡是对党有利的,就要不怕牺牲自己。也就是,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使党受损失。” 康克清听着这简短而又沉甸甸的话,看着面前这位朴实的人,心想,他自己不就是这样做的吗?
这时,对朱毛红军进行两次“围剿”而屡遭失败的蒋介石并不甘心就此罢休,立即筹划对中央革命根据地新的“围剿”。第三次“围剿”来势之迅猛,甚至超出了红军原来的预料。6月下旬,蒋介石带着美国、日本、德国的军事顾问到南昌召开军事会议,部署以23个师、3个旅约30万人的兵力再次“围剿”红军。在会上,蒋介石破口大骂狼狈逃回的各路将领是无能之辈,骂到痛心处失声痛哭。他就不信:红军消灭不了?这次,他要“御驾亲征”,亲自担任“围剿”军总司令,以何应钦为前线总司令,以数量上超过红军10倍的30万兵力,与红军决一死战,同朱毛比一高低。
一天,康克清看到桌子上放着最新出版的《战斗》第三期,便轻轻地拿了起来。只见上面刊发的文章《怎样创造铁的红军》下赫然署着朱德的名字。于是,认真读了起来。遗憾的是,文章前一部分在前一期上就开始发表了,这第三期上登载的是后一部分。康克清不满足,在桌子上寻找,很快找到第二期。随后,康克清从头到尾地读起来。
〖JP3〗文章开头就写道:“创建铁的红军是目前党的最迫切最重要的任务之一。铁的红军必须具备以下六个基本条件。” 康克清先看了六个条件:第一,确定红军的阶级性;第二,无条件地在共产党领导之下;第三,政治训练的重要;第四,军事技术的提高;第五,自觉地遵守铁的纪律;第六,要有集中的指挥和统一的训练。 〖JP〗
看过几个条件后,康克清又挨着往下读。尽管文中的道理她还不能完全理解,甚至个别的字也不认识,但康克清读懂了这篇文章。她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中理解红军是工农的队伍,是劳苦群众的队伍以及党的领导、训练、纪律和集中指挥等道理的。从字里行间,她看到了井冈山的斗争,赣南的战斗,闽西的枪声和第一、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这篇文章是过去的总结,也是以后反“围剿”的指针吧?康克清这样想。
正在这时,朱德回来了,看到康克清在聚精会神地看《战斗》,轻轻地走到她身边,站了一会儿说:“你在看什么呀?” 康克清没发觉朱德进屋,听到问话,猛地一惊:“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吓我一跳。我在读你写的文章呢!写得很好,要是按这样做,红军一定能建设得更好。”
“是吗?”朱德微笑着问。康克清反问:“你是怎么想到要写这篇文章的呢?”朱德陷入了沉思,好半天才说:“我们已经打破了反动派两次大规模的‘围剿’,马上又要开始第三次,靠的就是铁的红军,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