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让我们惊喜的是:
后殿里,以前供奉玉佛的玻璃匣框里,现在供奉着伯父和伯父师傅张师爷的神像。
神像是用上等桦木雕刻成的。
神像前亮起一盏长明油灯,燃着一柱香。
阵阵香雾拂过伯父塑像,伯父眼睛有神,像在注视着我们。
愿伯父保佑我们下一代幸福安康!
我心里默默地祷告着。
莫大姐告诉我们:
观音阁和伯父的事迹已写入丹金地方志,她也参加了县政协和四川省道教协会,经常去成都开会。
现在庙里有十来个帮手,每天游客很多,应酬不下。
的确,我们去到观音阁时,已下午6点过钟,仍看见几个游客在庙上烧香。
我们合了影,照了些像。
天色已晚,明天一早还要去四姑娘山,便向莫大姐告辞,匆匆乘的士赶回了住地。
宾馆里,我无限感慨地向女儿和夫人说道:
“伯爹死后,有人给他塑像列传,成菩萨受万人香火朝拜,名垂千古,无愧此生!”
(第一部份完)
时空错位(4)
去丹金
1963年我高中毕业,因家庭出身,没有被大学录取,去城关镇民政股找工作,也因家里出了一个历史反革命和一个右派分子,被拒之门外。
看到班上很多没有考上大学的同学,去教育局拿表,当代课教师,想去试试,一问姓名,就被拒绝了。
我已是满19岁的青年,没书读,又找不到工作,总不能在家吃闲饭,等死呵。
63年冬,家里接伯父从丹金县的来信说,他摔着了。
母亲让我去丹金看望我伯父。
当时丹金还没有通汽车,从江口县去丹金虽要坐汽车翻越两座高山,先到马尔康,从马尔康乘车去丹金县两路口,两路口到丹金县还需要走两天山路。
家里决定,找人找车,先让我坐车到两路口,再自己走路去丹金。
我从读县二小开始,到文庙中学高中毕业,还没有出过远门,连成都市都没有去过。
这次让我一个人走这么远的地方去,还要走二三天的山路,去闯荡冒险, 让人兴奋得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
同院住的唐清平,因经常给森工局抬木头,哥哥又在马尔康森工局招待所里当伙事员,认识进山拉木头的师傅,答应帮忙找不要钱的货车。
唐清平说:
“朝宏先随车坐到马尔康,到马尔康后,住在我哥哥家,再由我哥哥找去丹金两路口的顺路车,到两路口后自己走路去丹金。”
为了保险,大姐夫付永明也写信给他好朋友肖忠良的弟弟肖忠贤,叫肖忠贤在马尔康也帮忙找车去两路口。
因肖忠贤是马尔康森工局某分局的书记,想来他更容易找到车。
姐夫还写了一封亲笔信,叫我带到马尔康后交给肖忠贤,并嘱咐我吃住都可以在他家里。
找车的日子,每天都在焦虑中熬过。
半个月过去了,还没有消息,真让人失望和沮丧。
一天下午终于等到了消息,
第二凌晨,有两辆车要去马尔康拉木材,驾驶室坐满了,只能坐货箱内。
傍晚,唐清平将我带到文庙街,一位姓张的师傅家,叫我们相互认识一下。
张师傅有30多岁,面善。
张师傅叫我第二天早上5点半来上他的车,6点钟准时出发。
我要带的东西,早在半月前就准备好了,
除我自己的换洗衣服外,给伯父带了10多斤糯米,
另外就是10多元钱和8斤全国粮票。
当时在饭馆里吃饭,除了给钱外,还得给粮票,吃多少两米饭,就给多少两粮票。
因真的要动身了,我一晚上都睡不着,
4点过钟起了床,母亲早起来了,
她在给我热饭,我匆匆吃了点饭,拿起背包就要走,母亲说:
“你在慌啥?唐清平还在吃饭。路上要小心点,有事情马上写信回来!”
我说:
“知道了,我去唐伯伯家里等”。
我去唐清平家,唐伯伯还在吃饭,他说:
“货车上很冷,要多穿衣服,货车上有他们放的被盖卷,太冷了可以打开来裹在身上”
还没有到5点半,我们赶到了张师傅家,张还在吃饭,
唐清平对张师傅说:
“小魏就拜托你了!”
张说:
“你放心!”
张问唐清平:
“你什么时候上去?”
唐清平说:
“明年开春后上去,现在去,太冷了。”
唐清平又对我吩付道:
“到马尔康就住在我哥处,信我早就给他写了,他知道你要去,会关照你的。”
我非常感谢地说:
“谢谢唐伯伯”。
唐清平走后,坐张师傅车的两位装卸工也来了,
但坐另一辆车的人却迟迟不到,
因两部车要一起走,
所以足足等了1个多钟头,才看见前面车发动了。
出北门时,天大亮,快到8点钟了(我借了大姐一只小手表带上)。
车的起动,使刚才等人的烦恼全没有了。
这是辆能载5吨的解放牌大货车,货箱很大,车内空空的,除一个油桶和一包被盖卷外,什么也没有装。
车四周被帆布蓬裹紧了,我只能从蓬布缝隙中看看车外的情况。
从缝中透来的风很大,很冷,只能偷看几眼,受不了,还得躲在车箱角,缩成一团。
因是第一次进山,好奇心还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爬在布缝处向外看。
公路沿岷江修筑,两岸山势陡峻险要。
路是凿岩而建,
一边是临空峭壁,峭壁上的悬石,像随时都可能掉下来,砸在头上;
一边是万丈悬崖,悬崖下是湍急的江水。
坐在车里往下看,车轮在岩边滚动,稍有不慎,就会落空,整车翻下去。
越看,越让人心惊肉跳,不敢久视。
以前,听院子里周伯母的女儿周碧霞说:
“他们城关镇文工团去汶川演出,坐车经过的公路太危险了。”
“车是在悬岩绝壁上开,峭壁上掉着一个个大石头,悬悬的,太吓人了,有些女孩子被吓哭了。”
当时听后感到好笑,这些人是不是太胆小了!
现在身临其境,的确可怕,让人提心掉胆。
到汶川,路分叉,走右边是去茂县;
我们是走左边,去理县。
去理县的公路,是沿岷江的一条支流而上,直至米亚罗。
道路没有到汶川那段路险峻狭窄,
河谷宽阔,视野开扩了许多。
远处山峦重叠,蓝天白云下,可以看到远处巍峨的雪山。
近处半山腰或山顶上,有藏民的山寨和碉楼。
碉楼很高,直插云霄,
碉楼建筑风格和平原上的碉楼不完全一样,它不是圆形而是方形的。
偶尔会看见一两个背水的藏族妇女,从里面出来沿小路下到河边,打起水后,慢慢地背上山去。
他们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山寨建在几百米高的山坡上呢?
建到河边,用水很多方便呵!
我思寻着,……
可是,到现在还没发有找到答案。
过了汶川县后,再看不到成都平原整日都哭丧着脸,灰蒙蒙,雾沉沉的天气了,
全是碧透了的蓝天,能见度很好,远山的一草一木都清晰可见。
我的心情舒畅极了,
我把被盖卷打开,紧紧地裹在身上,爬在缝隙向外欣赏着。
快到米亚罗了,山上的灌木丛多了起来,到后来出现一大片的枫叶林,红的、黄的、棕褐色的……五彩斑斓,好壮观!
深沟阴暗,岩壁上的红叶,远看去如二月的鲜花,红艳得炫眼。
河边有些树长得特别,倒挂在悬岩上,把枝叶伸入流水中,在水的冲击下,枝叶抖动,溅起阵阵水雾,在阳光照射下,幻似彩虹。
从布缝里中吹来的风,像刀一样刺骨,
我的两腿如被两条冰冷的蛇紧紧地缠住,麻木得一点感觉也没有了,
但我还是把眼睛紧紧地贴在缝隙上,不能让车外的景色从眼前滑掉一处。
到了鹧鸪山脚,我们停车吃饭。
从前面那辆车的驾驶室里,下来两位女子,一位30岁左右,一位10多岁。
从言谈中,我知道年长的妇女姓李,其父亲就住在大井街,是照相馆李超凡师傅的女儿,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