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伯父对汪大爷说:
“不能再麻烦你了,政府既然同意我回去探亲,还是让朝宏去丹青镇找镇长想办法吧。”
随后伯父对我:
“朝宏,你去丹青镇找镇长,请他们派一、两个人,算出工,负责把我背到两路口,工钱我们付”。
我跑到丹青镇已吃中午饭了,外省口音的镇长正准备去吃饭,看了我,十分奇怪地问道:
“你们还没有走?还是已经回来了?”
我把马滑倒伯父摔伤,想请政府派人把伯父背到两路口的想法告诉了他,他听完后,叹了口气说:
“我还认为你们己经到江口县了。你下午上班时再来,我和你伯父所在生产队商量一下,看队上能不能派两个人去。”
这次他态度很好,语气和善。
是我们熟悉了?
是他真心关心他下面的臣民?
还是其他愿因?
我没有细想。只盼能找到两个人,把伯父背出山去!
下午,刚上班。
他高兴地告诉我:
“生产队决定派两个管制分子把你伯父背到两路口,你等一下,他们马上就到,今天就可以跟你走。”
他见我高兴得跳起来,又补充说:
“你的只管他们吃饭,不用付工钱。”
我用双手握住他的右手的说:
“谢谢,谢谢你!”
两个管制分子,一个四十多岁,是地主,姓马;一个二十三岁左右,是右派,姓李。
我看了看李右派,身体很结实,像是读过书的人。
心想:57年划右派,他当时最多十六、七大岁,怎么就当了右派呢?
晚上我们赶到了汪大爷家。
伯父见找到了人,非常高兴问我们吃饭没有,我说:
“还没有。”
汪大爷听到后,立即叫家人给我们做饭,
当晚都宿在汪家,准备第二天一早开始翻山。
马,李两管制分子是轮换着背伯父爬山。
他们都知道伯父,对伯父很尊重。
马说:
“解放前,我常去观音阁进香,解放后不敢去了,不知魏师爷还记不记得我。”
伯父说:
“记不起了,那时每天上庙烧香的人多,看你面熟,但想不起姓什么了。”
李右派自嘲地向伯父说:
“魏师爷,肯定不认识我这个无姓小辈,我去观音阁玩是54年,那时还是个娃娃。”
伯父问他:
“今年多少岁了?”
李回答:
“24岁”。
伯父又问他:
“你怎么十多岁就当了右派”。
他叹了口气:
“谁知道呵?当时我在师范学校读中专,在班会说了句:‘艾青的诗就是写得好’的话。后来学校认为我在为大右派分子艾青鸣冤叫屈,想翻案,被划成右倾分子,开除回家劳动,接受生产队的监督改造。”
“回来后,也不知道怎么搞的,每次管制分子开会,生产队都要通知我,我不是右倾分子,而成了右派分子。”
我不明白,使问道:
“右倾分子和右派分子有区别吗?”
他看了我一眼说:
“右倾分子,还属人民的矛盾,有选举权。右派分子属敌我矛盾,没有选举权。”
看来他懂得不少,我也高中毕业了,外面的事情怎么什么也不知道?
我非常自责,我的无知。
一路上,他的话最多。
他的知识面广,看的书多,大家都听他说。
他说:
“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聊斋、儒林外史……中国著名的古典小说都是在学校读书时,从图书馆里借来看了,唯有红楼梦还没有看,就被开除了。”
“回来后,整天要出工干活,挣工分,每天干活很累,回家倒床就睡,无时间看书。后来慢慢习惯,不感到累,身体也好了,有时间看书了,又找不到书看。”
“有次去乡政府修房子,发现一本厚厚的书,无书面,放在一张空办公桌的抽屉里,一翻内容是红楼梦,我很高兴,想拿回去看,又怕别人知道;想向人借,又不知道是谁的,而且谁会把宣扬封、资、修的书,借给一个管制分子。我心里很矛盾。不敢拿,也不好问。过了两天,我看见那书原样地躺在抽屉里,没有动过,而且那房间,也好像是空房子,没有人进出。第三天收工时,见无人,我悄悄地把那本书拿回了家,我看了一个通宵,只看完了头几回,写得太精彩了,我真舍不得放手,直想一口气把它读完,但又怕白天书主找书,只好白天偷偷地将书放回原处。”
“就这样,我把书白天还回去,晚上偷出来,我越读越爱,决定用毛笔把全书抄录下来,使我自己也拥有这样一本好书。”
“我在乡政府修了三个多月的房子,我连更晓夜地抄两个多月的书,终于在房子竣工前一个星期把红楼梦全书120回抄完了。”
“这期间,一直没有被人发现我偷书。可能书的主人已经把这本书忘记了。”
我听完了他的故事,从心里由衷地敬佩,这人的精神太顽强,意志太坚定了!
如他早生或晚生几十年,该多好,一定会成为有用之材。
可惜错生在哪个年代,
时代抹杀英雄呵!
伯父听后也很感动,不断地赞叹他:
“文学好,口才好”。
因他在讲述过程中,不时把红楼梦书中很多章节,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虽然在爬山,但一点不感到累和气紧。
经过一藏族山寨,看见一群藏族姑娘,在寨前平坝上围成圈,高举着竹扒在拍打什么,一边拍打,一边唱山歌,声音尖利,震荡山谷。
我问李右派:
“她们在唱些什么呵?”
李说:
“我也不知道,总之她们劳动时都爱唱。”
快到山顶时,看见山上有户人家,好像山上的人发现了我们,有几个人飞快地跑了下来,跑到我们面前后,一小伙子对伯父高兴地说:
“我们老远看,像魏师爷,我爸叫我们下来看看,果然是魏师爷。魏师爷你怎么上山来了?”
伯父仔细地看了看他们问道:
“你们是唐么爷的儿子吧?”
他们齐声说:
“是,是爸叫我们来接魏师爷上山。”
一共跑来三个小伙子,最小的也有我大,最大的近三十岁。
唐老大从马地主肩上抢过背兜,其他两兄弟把伯父从李右派背上扶了下来,然后抬到唐老大背兜上坐好,
唐老大亲热地吩咐伯父说:
“魏师爷坐好!我走了。”
唐老大爬山如小跑,很快就把伯父背到他家里,我和马、李被远远地甩到后面,等我们慢慢地爬到唐么爷的家,唐家已摆开桌子,准备开饭了。
饭后,唐么爷请伯父去看看他为自己选好的一块墓地。
墓地不远,唐老大用手就把伯父背去了。
伯父用他随身带的罗盘,确定了以后安葬的方向,没有多说什么,便告辞离开。
路上,伯父给我说:
“唐么爷选的墓地很一般,但四周也没有一块好墓地,只能将就。”
我好奇地问:
“好墓地凭什么可以看出来!”
伯父说:
“看风水,是很有学问的。总的说来是天、地、人对应。”
“地形如人盘脚打坐的形象最好,人的脉络就如地上龙脉,凡经络点处,都是较好的墓宿地,最好的位置是在人的丹田处,肚肌眼下方一点。”
李右派问伯父说:
“听说风水先生给人看地,都要留一手,不能把最好的地告诉人家?”
伯父停了停说:
“是这样,如果把发现的最好地脉告诉了别人,等于是袭漏了天机,是要受到老天爷处罚,眼睛会瞎的。所以,给人看地,明明看好了一块好地,也要稍稍给人指偏一点。”
“也有风水先生要如实告诉别人,但事前一般都有约定,风水先生今后的生活要受益人终身奉养。”
伯父还讲了一个故事说:
“有个风水先生学问很好,平时喜欢到处走动,帮人看地,但看几十年地,就是没有发现一块好地。”
“有一天,他忽然发现一块绝顶好地,属龙脉汇聚之处,如有人葬于此地,后人一定发极,官至一品、富可敌国。”
“他怕此地被其他人发现,便不顾一切,一头撞死在该地的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