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翌日早上,灰溜溜的矮胖子,居然上门要将带着粟特商队鞍鞯的白马领走,让王霨见识到了什么叫要钱不要命。
王正见自然不会和这样的人物计较,让他将白马领走了。王正见见粟特商队人少马乏,提议让他们跟着大军行进,遇见城镇的时候再补充人马,把矮胖子高兴坏了,连连叩首谢恩。杜六郎问王霨这次粟特人是否撒谎了,王霨十分肯定,粟特人这次是真心诚意的。
大军用过早饭,再次拔营前进。和前几日不同的是,军中多了近百匹野马和一匹矫健的金马。金马被好吃好喝伺候着,到了庭州之后,大军休整,金马则要被护送着继续前进,向长安进发。捕获汗血天马的奏章已经送出,圣人不日即可知此喜讯。
马璘身边又多了匹白马,欢喜得不行,对王正见的钦佩已经无以言表了。白马虽然不如金马,但也是难得的千里驹。王勇则默默地开始调教黑马了。
王霨这几天不怎么坐马车了,他更喜欢骑在小红马背上了。王霨虽然摔了几跤,但还是凭自己的毅力驯服了小红马,让王正见更为欣慰。
小红马并不是汗血马,但和金马却很亲密,这让王霨也不太明白,大概是多方杂交而产的吧。王霨准备到了庭州安顿下来后,好好整理和研究一下马匹方面的知识,搞清楚小红马的身份。
阿伊腾格娜有时也想骑骑小红马,王霨自然愿意。两人一起骑在小红马上,看大漠雪山湖泊,望草原牛羊成群,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十分高兴,将诸多不开心的事都抛在了脑后。
很多很多年以后,王霨再次来到了夷播海畔,秋风萧瑟如昔,草淀芳美依旧,水边的野花一年又一年吐露着芬香,巍巍的雪山依然沉寂在寂寞的白色之中,一切仿佛都没有改变,只是伊人已经不在身边。
而王霨那时不知道的是,阿伊腾格娜在独自看见此景时,也默默掉了眼泪。露珠一样的眼泪流进了夷播海咸咸的东湖里,和无数人的悲伤,融为了一体。
(第一卷《碎叶梦醒》终)
。。。
 ;。。。 ; ; 夜幕中的唐军大营,各帐灯火已熄,唯有哨岗警戒之处的熊熊火炬,伴着刁斗声,炙热向上。
马璘身披重甲、腰跨长刀、手握雕弓,领着几个牙兵,在大营里巡视。虽然马璘今年才23岁,但在安西都护府已经效力三年了,对西域地理了若指掌。这夷播海南北虽短,东西却狭长,延绵千余里。夷播海西部水质甘甜,东部则水质苦咸。虽然咸水人畜不能饮,但湖边小淀星罗棋布,水草丰美、野物众多,突骑施、葛逻禄等部均常在湖边放牧,丝路北路来往商旅,也多缘湖而行。
唐军扎营于湖边高地,紧靠一个二十余亩大的水淀,可谓视野开阔、水源丰富、易守难攻。北庭唐兵虽是大胜班师,但沿途扎营依然十分严谨,陷坑拒马一应俱全。马璘巡查了几个岗哨,执勤军士都精神十足,并无懈怠之意。
“果然是百胜精锐,北庭兵马不弱于安西。”马璘暗暗想道,对王正见的钦佩之情更上了一层楼,也对自己的前途更加充满了信心。
马璘生于陇右马家的旁支,祖上相传是大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裔。虽族谱记载模糊,但马家一脉一直重视子弟兵法、武技的培养,希望能够再培养出马援一样的名将。马璘的祖父马正会,曾为右威卫将军;父亲马晟,为右司御率府兵曹参军,可马璘很早就成了孤儿。幸而马璘天生神力,尤擅骑射,马家上下无人不知。陇右胡汉混杂,民风彪悍,马璘靠自己的一张强弓也闯下了偌大的名头,即使是号称骑射纯熟的回纥人,对马璘的连珠箭也惊叹不已。
马璘十分崇拜祖先马援,常读《马援传》而不释卷。他本对自己的技艺十分自信,却不料遭人陷害,误伤他人,按律当流。亏得马家家主出面,县令也怜惜其才,允其为“长征健儿”,以征募兵的身份前往安西都护效力。
很快,马璘就在安西脱颖而出,刚一年就升为火长,又过了一年多就当上了队正,并且是在安西都护府最精锐的斥候营。可马璘所在的斥候旅的金旅帅,仗着自己是高仙芝的高句丽同乡,上下其手、党同伐异。马璘长得俊朗,脾气却爆若火炭,抓住了金旅帅的证据,一直告到封常清封判官那里。封常清鼓励了马璘几句,并许诺处罚金旅帅。不久,旅帅就调离斥候营到葱岭守捉去了。
马璘本来很得意,可不久就听到军中兄弟传来的消息,金旅帅已经升到葱岭守捉的镇将了,而马璘已经被封判官记在黑名单上,不准备再提拔了。
马璘郁郁之中,领了前往碎叶给北庭军送信的任务。不料阴差阳错,和王勇一起救了北庭节度使王正见的小郎君,还抓住了突骑施的小郡主。最重要的是,因小郎君看重,马璘被王正见留在北庭担任牙兵队正,同时教授小郎君箭术。
虽然还是队正,但节度使身边的牙兵可是高人一等的,并且还和小郎君搭上关系,前途自然不可限量。对于王正见的信任,马璘铭感于心。
想到小郎君,马璘抬头一看,自己已经走到了小郎君的营帐前。马璘刚走近前,营帐的帘幕被掀开了,脸色黝黑的王勇走了出来,“十三郎,巡夜呢?”
马璘族中排行十三,近日和王勇厮混得十分熟稔,彼此称呼也亲热起来。“二郎,还是衣不解甲啊。”
“碎叶城外的事,已经吓碎某的肝胆了,再出意外,就无颜面对阿郎和娘子了。”
“那些黑衣人都是大食国顶尖的刺客,换谁也挡不住五个顶尖刺客的偷袭,你顷刻间就击毙一名刺客,武艺已是十分了得啊。”
“十三郎,你箭法更是万里挑一。”
“咱们别互相吹嘘了,小郎君睡下了吧?”马璘换了话题。
“还没,黑灯瞎火的,还在缠着伊月那个小娘子,问算学和昭武九国的事呢。”
“小郎君可真是好学。某是粗人,虽略通文字,但更爱刀剑。不过某也知,这算学是实用之物,学来并无坏处啊。”
“那是自然,单说行军打仗,每日粮草消耗、人员增减,不都得靠算学吗。只是小郎君龙凤之姿,以后是要做大事的,不学算学也无妨。但小郎君爱学,自然是更好的。”
两人正在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忽然听见远处传来了马嘶声,然后就感觉有踏碎天地的马蹄声,距离高地越来越近。
“敌袭?”马璘和王勇不约而同地喊道,然后各自刀弓在手。马璘打了个呼哨,一匹白马疾若闪电、闻声而来,马璘一跃上马,向马蹄声奔去,身后的几个牙兵也纷纷去找自己的坐骑。王勇则迅速退进营帐,低声喝道:“小郎君、小娘子,有警讯,勿再言。”
白马脚力甚快,几步就跨到了大营西边的栅栏处。执勤的唐军已经迅速作出了反应,将羽箭搭在了弓弦上,朝着大营外引而不发。同时,已经有几个牙兵前往杜判官处告知西边的异动。
马璘接过牙兵递过来的火把,脚踏马镫站了起来。远远望去,首先看到距离唐军大营二十余丈外的十几顶小帐篷。马璘知道这是粟特商人的宿营地。此刻粟特商人的营帐里人声鼎沸,只听见人喊声、马嘶声,以及骆驼被惊到的低沉呼噜声,似乎很多人正从帐篷里出来,准备上马集合。
“难道是粟特人闹出的动静?”马璘首先想到了这一点,但很快就否定这个念头。粟特商队有上百人,平时看还算是股力量,但和上万精锐唐军相比,简直若蚍蜉一般。粟特人不可能自不量力,对唐军发动自杀式袭击。同时,马璘也能听懂些粟特语,从隐约听到的几句判断,粟特人似乎是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十分兴奋。
马璘几个转念之间,惊雷般的马蹄声更近了,大营里更多的唐兵也纷纷结阵而出,弓弩手已经率先分出四队,站在了营帐四面栅栏处。
唐军开始戒备的时候,马璘发现,由几十个精壮粟特商人组成的队伍离开了营地,呼啸着朝着西方奔驰而去。
“马队正,哪些粟特人是要去干什么啊?”马璘忽然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小郎君已经走到了自己的身边。王勇和伊月小娘子则在小郎君的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