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西域少年行-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种声音争相恐后往陈。希烈的耳朵里钻,让他不胜其烦,却又下意识地开始琢磨其中暗含的信息。虽然他是伴食宰相,但首先也是凌驾于万万人之上的宰相,对于政治的敏感度是远胜大多数人的。

    “哥奴,朕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大食国当下的情形,一言以蔽之,就是教义之争为表、王位之争为里,夹杂部族之争,而鹿死谁手尚未有定论?”圣人试着总结了李林甫的长篇大论。

    陈。希烈虽饱读经书,但对大食国也知之甚少,只知道其国在极西之地,开元初曾经和大唐在河中地区发生过小规模的遭遇战。之后,大食国就敬畏大唐的天威,不时遣使入朝。

    “陛下圣明,一言而胜微臣之万语!”李林甫对圣人毫不吝惜阿谀奉承之词。

    陈。希烈知道,单就拍马溜须这一点,自己虽不像张九龄那样有道德洁癖,但至死也达不到李林甫之流这种无节操无下限的境界。

    “哥奴莫要诓朕,朕不过重复汝之意耳!”圣人笑着摇了摇手,一幅不吃李林甫这一套的样子:“阿史那卿,北庭这边对大食国的事如何看?给朕说说你的想法。”

    “启禀陛下!大食国自开元三年(715)兵锋东指以来,始终图谋河中之地,对昭武九国不断威逼利诱,妄图让粟特诸国背叛大唐。大食国兵甲充足、幅员辽阔,实乃劲敌!我军曾在乌浒河畔与大食军遭遇数次,多是不胜不败之局。故王都护在碎叶城救下大食国公主和使者之后,即详细询问大食之事,并立刻将相关事宜急报政事堂。”阿史那旸回禀到此处时,陈。希烈仔细想了想,依稀记得曾有这么一份奏章,不过具体内容他基本都记不得了。

    “遣人护送公主来京之后,王都护深感大食内乱与河中安危息息相关,立即派遣斥候多方探寻大食消息,并找寻来往大唐和大食之间的粟特商队,盘问大食国内乱之情形。微臣从庭州护送天马出发之前,王都护又找微臣深谈了大食国的情形,并托微臣向陛下面禀三事:其一,详查各处消息,大食国内乱甚烈,或有朝代更迭之迹。其二,新兴之黑服大食军,行事暴戾,危害更甚尚白服者。其三,黑衣白服,对河中均存觊觎之心,无论胜负皆不利我,不若维其两虎相争之势。”

    阿史那旸转述的三事,声若金石,让陈。希烈从头昏脑涨中完全清醒过来。

    陈。希烈虽以玄学闻名天下,但并非不知兵事之人,除了身为左相之外,陈。希烈还兼任兵部尚书。当然,陈。希烈不喜俗事缠身,兵部具体事务多交兵部侍郎,自己不过总览而已。

    毕竟兵事重大,兵部尚书之上还有政事堂和圣人,陈。希烈不愿揽着兵权不放,做那出力不讨好之事。不过在兵部尚书之位待久了,对于征伐之事认知渐深。陈。希烈一听王正见的建议,就知他在大食内乱之事上下了大功夫,因为只有在广博的信息中剥茧抽丝,才可能得出这样具体而深入的结论。

    阿史那旸转述完后,圣人、李林甫和太子,都陷入了沉思之中,只有高力士神色不变,依然静悄悄地站在圣人身侧,仿佛不存在一样。

    “王都护的深谋远猷令某刮目相看!”李林甫率先打破了殿内短暂的沉寂:“阿史那副都护,汝转述王都护之见甚详,可刚才陛下问的是你的看法,汝不可过于谦逊啊!”

    陈。希烈跪坐不动,心中暗自品味李林甫的语气,感受到了一丝明责暗助之意,不由开始琢磨李林甫和阿史那旸之间微妙的互动关系。

    “哥奴说的对,阿史那卿务必畅所欲言啊!”圣人对李林甫的提议十分赞同。

    陈。希烈对圣人和右相之间的一唱一和已然司空见惯,故心若止水、毫无波澜。不过,他忽然想到,若是杨钊处于自己的位置,恐怕做不到古井无波吧!

    对于贵妃的宠冠后宫,陈。希烈并无丝毫不满或嫉妒之心。居于重重宫阙之中的圣人无论被宣扬得多么神秘和神圣,在精通黄老之学的陈。希烈看来,这些神秘和神圣不过是维护朝廷威仪的手段。

    通览史书后,读的透的士人自然明白,天子其实也只是个拥有无上权力的凡夫俗子,同样有喜怒哀乐和痴嗔癫狂。而在“色”这个人之大欲面前,古往今来,也没有几位天子甘当夫子推崇的柳下惠。

    陈。希烈在禁中给圣人讲学时就发现,圣人在武惠妃病殁后,心绪不佳、倍感孤寂,如同一棵行将枯萎的老树,暮气沉沉。

    而精通舞乐的贵妃出现之后,圣人俨然是枯树逢春,重新迸发了勃勃生机,竟日带着贵妃流连于梨园之中,作曲观舞、不亦乐乎。

    难得有贵妃这样与圣人如此投契的人,作为臣子,首先要设身处地为圣人着想,替圣人高兴,而不是风言风语,说些不堪入耳的话。

    天下谁人无私欲?世上何人不偏心?不说别人,单提今日被圣人和殿内诸公反复提及的王正见,不也偏爱幼子胜过嫡长子吗?

    对于贵妃的专宠,甚至贵妃诸兄姐的骤得富贵,陈。希烈都毫不阻拦,因为这不过是圣人对贵妃家族的一点回报而已,较之于贵妃给予圣人的欢乐,并不为多。

    但想到杨钊连升职位、染指权力,陈。希烈内心则十分反感!

    李林甫的独霸朝堂固然非君子所为,但他的权力来自于忠心耿耿辅弼圣人、苦心孤诣处理国事;自己虽无李林甫的治国之才,但能够成为左相,离不开多年的皓首穷经。

    而杨钊此人,并非贵妃近亲,不过蜀中一泼皮无赖,轻浮无状。这样的人,何德何能,居然能位居朝廷重臣之列,且有得陇望蜀之心,一心想进入政事堂,成为大唐相国,竖子敢尔!

    但让陈。希烈有点灰心的是,圣人显然很器重不学无术的杨钊,在多个场合有意无意地暗示甚至明示要让杨钊进入政事堂。圣人的心思越来越难琢磨了,陈。希烈心中暗叹。

    。。。

 ;。。。 ; ;    “启禀陛下!微臣觉得这份奏章多有不实之处,不可轻信!”阿史那旸认真阅读奏章后,从容禀道:“所谓带幼子出征,违背军纪,不过王都护苦于后院不睦的无奈之举,同时也有历练幼子之心,所谓的破坏纲纪实乃夸大之词!”

    “哦,阿史那卿所言的后院不睦是指何事啊?”圣人对臣子的后院之事忽然有了些兴趣。李亨只知太原王氏治家甚严,不知道王正见家居然还有这样有趣的事情。

    “王都护有二子一女,嫡长子王珪乃正妻裴夫人所出,长女王绯乃侧室张氏所出,幼子王霨乃侧室崔氏所出。据闻王都护颇疼爱幼子,为裴夫人所不喜,故王都护常将幼子带在身边。贱内及犬子犬女常去王都护家宅,故臣略有耳闻。”

    “朕不知王卿家居然也有这等难事啊!”圣人听了阿史那旸的回奏,哈哈大笑。李亨则彻底松了口气,圣人闻逸事而笑,是非常好的兆头。

    “陛下!至于私纵敌酋,则不过是望文生义而已。微臣虽未亲临战场,但曾仔细询问杜判官、李别将等人当日战况。碎叶城北河南山、东林西原,王都护率军包围碎叶城后,已经尽收素叶水上之舟楫,明西暗东,准备在城东聚歼突骑施。当日突骑施部落尚有三、四万人,这么多人绝不可能在舟楫尽毁的情况下迅速过河。故只在北边派遣斥候巡视,而未全面驻防。不料移拔可汗居然自带数千余附离亲卫,准备放弃部族单独逃窜。其实只要全歼突骑施部落,移拔可汗逃窜与否并不重要,丧失了部落的可汗不过是丧家之犬。故私纵敌酋不过是无稽之谈。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追逐大食国公主和使者的黑衣人进入大营,趁诸军在城东围歼突骑施人之际,劫走了王都护的幼子。大营守军奋力追击,居然恰巧遇到准备渡河的移拔可汗,并大破附离军,使移拔可汗不得不自刎。”

    阿史那旸口吐莲花,将碎叶之战的过程讲得清清楚楚、丝丝入扣。之前王正见的报捷奏章李亨也看了,对于碎叶一战也有初步的印象。但听阿史那旸这么一讲,整个战场似乎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紫宸殿里。

    “至于移拔可汗之子忽都鲁逃脱之事,臣在来京路上曾和马校尉有过沟通。当时素叶水南畔一片混战,北庭军、安西斥候、附离军、大食使者、黑衣人以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